读儒林外史有感

2022-03-07 10:31:18
读儒林外史有感800字作文高中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题记

你,知道什么是封建科举制度吗?

小时候,我并不了解,可长大后却知道了。看过《儒林外史》这本书后,我的心波澜起伏,不禁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而感到可悲,还对当时的封建制度而感到憎恶。

《儒林外史》这本书主要是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在这本书中,“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

儒林中,还塑造了很多同范进一样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打着官府旗号让大家把钱财交工的王惠,再如为功名不择手段、恩将仇报、抛妻弃子的匡超人……但其实他们都是腐朽的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呀!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后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在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

高尔基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在促进自身生长。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撬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可他却没有一丝抱怨。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他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的,也只有王冕那些儒林中的凤毛麟角了。而恰恰是这一点,反映出了当时的儒士受科举制度残害的严重性,也显示了社会的黑暗。

在这本书中,“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不仅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还泯没了读书人的良知。而这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如今,虽没有人因中了举人而疯疯癫癫,但却有人为了考取博士、硕士而不择手段;虽没有人仗着学识换来的权势蛮横乡里,但却有人卖弄自己的知识所换取来的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像周恩来先生所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祖国将来的繁荣昌盛而读书!

“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读儒林外史有感800字作文高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