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承载着无穷的知识,承载着灿烂的文化。图书馆是安放灵魂的家,一所城市的图书馆,也就不单单只是一方建筑,更是城市的一盏读书灯。
吴桂春的百字留言,刷遍全网,每一字,每一句,彰显出的是他对东莞图书馆的难忘,对东莞这座城的热爱。一句“余生永不忘你”勾起人们对东莞图书馆的美好回忆:24小时的明灯彻夜明亮;24小时的热切问候温暖人心;24小时的平等待人拉近距离。辛夷坞所说的:“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恰是形容东莞城在这纸醉金迷时代中脱颖而出的闪亮之处。
以文化之砖,砌时代新城。东莞城的崛起源起上世纪末的人口迁徙。人口迁徒给东莞带来各地的文化冲击,更吹来一股“海纳百川”的共融之风。英国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说:“文化是生成的,是物质的产物”,这句话刻在在东莞的每一块砖石上,如瓦如砖般砌起了这座包容万象的摩天之城。现在的东莞图书馆,在全市范围内有1个总馆、52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点和400个基层服务点,这样的读书无界全覆盖,一定能点亮更多的生命和旅人。
这座以外来血液为主的新兴城市,正爆发更大的光芒,唤起平等待人、包容万象的城市精神。
反观美国纽约新城,虽不可否认其世界经济金融中心地位,但就如白居易的诗:“革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近年暴力事件频出,种族歧视的战火还未平息。繁华的背后,是其个人主义和排外主义的满溢,这样的都市,自然不能称其为“家”。也很容易想到西安方所书店,因穿着而选择是否欢迎读书人,何其可悲!我想,拒纳“农民工”的土地,是容不下灵魂的。而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只会如三毛所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如东莞一般,城市该以强而有力的制度;温而有心的文化,挽起“他乡人”的回忆,抓住“新市民”的心。
城市万千灯火,是无数仰望星空之人的目光所及。它就如伍尔芙口中的那间屋子一样,但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存在于单体的追求,而承载的是数以万计的梦想。所以,如何让一座城有了魂?城市之大,非大楼之大,而大格局之大也。敞开的臂膀终究迎来无数流连扎根的心;才会有“余生永不忘你”的情感迸发;才会有更多的人,奔赴热土,安放梦想。这个怀抱温暖的不仅是一座城;更温热了每一位奔波在街道、加班在桌前、专注在学堂的人的心。
就如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而是底下细细的泥沙。人文关怀看似只是一小部分,但其对于一方土地的发展来说,恰如细细的泥沙般,是根基。细流集汇,终成江海,当以宽容博大,纳每一位梦想奋斗者,燃每一个奔波在路上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