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在家乡最常见,院落前就有一棵,繁茂的枝叶正对着窗口。立春后天气阴晴不定,榆树却已识得那份暖意,早早发了芽。再暖一些,便结满一串串一簇簇榆钱,它们挂在枝头,宛如绿色的花枝。待春天将尽,榆钱会渐渐枯白,散落在水面星星点点。
读小学时,好多个春天,当榆钱鲜绿时,外婆都会叫我一起收榆钱。我愉快地跟上去,帮着她将整洁的布或报纸铺在篮子底端,来到环臂粗的榆树下,攀个墙壁,不一会儿便能捋上一篮鲜嫩的榆钱。
榆钱可吃,直接入口,是清香微甜的。嚼上两簇,挟上两枝,一路都是清甜。如果将其配上玉米等粗粮,入锅烧熟,榆钱饭及榆钱饼便成了花样的土味美食。
等待这土味美食的光景,我就搬来木凳坐在厨房门口,看外婆挑拣、洗、揉面、造型……第一个出锅的榆钱饼总是属于我,饼只有我的手掌那般大,我端着碗耐心的等榆钱饼微凉才敢咬下一口,清香微甜的味道混着面香,让我忍不住直咽口水。外婆察觉到我的心思,轻轻的说说:“慢慢吃,别烫到!”细细嚼来,榆钱的味道更浑厚了。
后来我了解到,榆钱本身有着药用价值。外婆上过三年学,认识的字少的可怜,她却能把榆钱换着花样做成美味,在我消化不良时,她还会把榆钱捣碎给我服上一服。榆钱的清甜加上外婆的爱,成为我珍藏在心里的最甜美的记忆。
又是一个春天,异乡的校园里开了浅色的小花,远远就能闻到香气,同学告诉我,这种花香闻多了会头晕,我有些讶异,禁不住想到家门口那棵榆树,想到绿茸茸的一树树榆钱,曾经的清甜的回忆悠远漫开……
我想,愈发忙碌的人们,也渐渐忽略榆钱的存在,更难得有时间采上一篮或是用它烧个饭。只有外婆常常在春季不忘再采一些榆钱,或许更多是因为怀念我曾经伴着她的时光,曾经我是那么欢喜地感受榆钱的清甜吧。电话里,外婆不忘叮嘱我,肉不要吃太多,多吃蔬菜,如果回乡就再给我烧点榆钱饭。烧榆钱饭,如今这可算一道“绿色食品”了,大有“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之意。
日渐长大的我也多少明白,清甜的榆钱所代表的朴素和纯粹是多么珍贵。外婆那代人,把这份清甜分享给我们这一代,让我们更懂得品味生活。
怀乡,总是在某个无意间,一物、一人都带着一种独特的味道。
榆钱飘落如雨,于我的记忆里纷纷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