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地突破,然而,这却给人们本应安静的世界带来了一缕缕心烦意乱的声音。同时,也带来了太多太多与大自然不和谐调调。
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在安静的地方思考,在安静的地方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然而,在当代“安静”一词已被许多的机械声带走,成为虚无飘渺的东西。因为有太多的类红酒绿,也有太多的纸醉金迷。
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悟出大道理的伟人们,都居住在较偏远的深山的。长大后,渐渐明白,原来,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思考人生,掌握人生,就像古代的禅师一样。
古代的禅师都喜欢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悟出人生的百态以及哲理。这些大师,足不出户,却能知道人间百态,也能带领年轻气盛的弟子们冲破人间的种种,而心神安宁的想想悟悟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以及隐藏在这世间万物背后的真理。这也许就是寺院一般都建在深山中的原因吧。因为那里离世俗远一点,安静一点,少一分世俗纷争,多一份宁静安和之心。“寂”代表的不就是静吗?难怪古代禅师死后都叫“圆寂”。
翻开历史的长卷,跨过多条大河小河,翻过多座大山小山。来到一个小池塘边。“哇,这里好美啊!”这里的美实在让我不禁感叹:因为池塘里有着许多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池塘的一头,小河流淌,池塘的一边有个茅草屋,草屋前有一块大石,石上有着文房四宝。本想上茅草屋讨点东西吃,突然门开了,里面出来一位醉意的长胡子先生。手里拿着酒瓶,正步履蹒跚的向我走来。这位,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那位陶渊明吗?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坐在那块大石旁,在白白的纸上狂书一诗。我拿起纸“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以远地自偏。”妙,妙啊!好一个“心远地自偏”吗?拜别了陶渊明,来到了一座深山中。山中有个寺庙,我大步前进向寺院走去。里面有个老和尚。他应该是这里的禅师吧。我走前去,问了声“主持好。”禅师似简看穿了我的心思,便回了一句:“施主,请跟我来。”我便困惑的跟着他走。他把我带到一片很美丽的草地,那里有鸟儿在树上唱歌,有嫩绿的小芽在往上长。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已全然在此。禅师问了我一句:“施主,你开心吗?”“嗯”我眯着眼睛,深深的吸这里的空气,高兴的回答着禅师的问题,禅师若有所思地看着我,然后意味深长的对我说了一句:“施主,为什么不让自己的每天都这样的跟周围的环境一起静下来呢!只有这样,你的心,才是安静的呀。”
把长卷合上,反复思考陶渊明的诗,反复想想禅师的话。对啊!为什么我不能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呢?我要的不就是“山远地自偏”吗?不随周围噪烦的环境而心神不宁,只要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拥有你想要的世界,才能去思考人生的定位,才能在这炎热的夏天做到心静自然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