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物志

2021-09-14 05:27:32
家乡风物志作文1000字高中

“花气袭人知昼暖”,一簇枝头的海棠借着羸弱的身子捎来宜人的清香。待暖冬尽去,妖娆动人,红似胭脂的它也正舒展着轻薄的花瓣,抚弄娇俏,企盼春天。

上海的古镇街头亦有以海棠命名的糕点,“海棠糕”,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刚出锅时,一个个圆墩墩的,肚皮朝上散着升腾的雾气,白花花又软糯细腻的面皮诞下焦黄色的饴糖。拿铁板夹着它咕噜翻一个面,乌黑油亮的黑芝麻佐以胭红、翠绿两样小料,勾起游人的食欲,甚至身上还会有一道金黄薄脆的拉丝糖衣。拿油纸接过,趁着热乎劲吃,油亮且绵密的红豆沙,混合着软糯弹牙的面皮,口感极佳。浓郁的焦糖香与面团的细腻融合出奇妙的口感,微咸,松软,豆沙入口即化。

出锅时的盛装打扮似在迎接味蕾的拥抱,也让我想起苏子形容海棠的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糕并非什么精致小吃,豆沙馅有时也调皮地挣脱面皮的束缚,但却是极水灵、热情且鲜活,正如魔都的老上海人“处市井而不市侩,知世故而不世故。”

不平凡的口感背后,是不平凡的手艺和手艺人。

有幸尝过海棠糕后,留于唇齿的香甜味便敏感地捕捉了我想要细探究竟的心思,而最终了解到了秦雪菊。秦雪菊是秦隆昌第五代传人,自父亲手里接过这套海棠糕的工具,生铁锻造,重达十几斤。

海棠糕是江南地区非常有年代感的一款糕点。一口圆圆的已有些陈旧的锅子,六个孔围住中间一个孔成一圈,这口老锅显然历经了数年的风霜。秦雪菊说:“海棠糕要做得好,调面浆至为关键。”只见她将面粉、净水、小苏打、鸡蛋、白砂糖熟练地一一倒入碗内,配比全凭经验,还要调以老面,充分搅匀至面浆粘稠细腻。面浆搅起来厚重沉郁,棒子挑起的末梢那一小尖儿倒很嫩滑,弹弹的,煞是可爱。和很多其他老式点心一样,海棠糕的内陷也是常用豆沙馅,要将红豆浸泡在清水里,锅上焖至软烂,搅打成泥,不仅如此,还要加一小碗砂糖,一大勺食用油炒香。“这样才有绵密、糯糯的口感”秦雪菊边和着面边说,“接着放置一晚上就可以使用了。隔天做好一大盆,第二天掀开的时候就已经香得不行了。”又露出欣慰满足的笑意。另一味必不可少的糖猪油馅,则是用新鲜切丁的猪板油,跟砂糖和匀即可。

制作时,先拿小刷子在模具上刷上一层金黄的底油,舀入雪白的面浆一小团,再填上一大块豆沙,用木竹签把底部的面浆挑起来裹住豆沙,最上面撮入糖猪油,撒上松子、芝麻、瓜子仁、核桃肉和青红丝。海棠糕最终的成色,来自于一大块铁皮盖子的配合。烧到滚烫后撒上一层白砂糖,融化到呈焦糖色的时候,反扣在面浆上,烤个5分钟左右。其间为了使其均匀受热,保证松脆的焦糖衣和软糯的面皮,秦雪菊将重达几十斤的模具上下翻转,即便在冬天,额上也沁出汗珠,细密地陷于皮肤的纹理,模具里的海棠糕在吐着串串的泡泡。

如今已是机器标准化的大时代,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精巧可爱,老一辈手艺人的手作之味却在消失。而这小小的海棠糕,能在这个小时代的洪流之下被传承,也算是一种欣慰了。

《家乡风物志作文1000字高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