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答案为题作文

2021-09-15 04:36:43
以答案为题作文1500字

风是不归的,因为它没有定向,答案不是唯一的,因为它在风中飘荡。至于何去何从,又有谁知晓?

天若有情亦无情,将世界级的诺贝尔文学奖颁予一位音乐人,是文学界的恩赐,还是音乐界的奇葩,这位音乐人的作品是诗还是歌词,无从定论。或许从他自身而论,是段不错的歌词,在那些人的眼中看到的却是一篇绝佳的诗,或许在那以后连作者自己都已经难以判断自己写的,究竟像诗还是像歌词。也或许在他心中这些并不重要,毕竟他曾是,现在还是一位音乐人,他需要的本不是这样的肯定,这种“跨界演绎”并不是他所需的,更不是他所求的。或许,于他而言,就像他的《DountShop》中所写“如果你忽视了自己的过去,那就是对真实自我的欺骗。”因此,这些更像是在风中飘荡,亦可有,亦可无。

迪伦的华丽转身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音乐人不凡的身影,他阴差阳错地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可即便如此也是不容易的,正如他笔下的《NotDarkYet》中所述:“每一件美好的事物背后都隐藏着伤痛。”也正因如此,凡尘的喧嚣,总是一度掀起往事的回忆,于1890年离开人世的艺术大师--梵高,给人们留下令人费解的死因,一位艺术颇有造诣的大师,在他的《鸢尾花》出世不久,竟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许多人不明所以,而梵高生前留下的《鸢尾花》竟成了绝笔之作。一幅画风独立的静物画,一位手执画笔的老者,在这一年之内,竟发生了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却冥冥之中好像暗含着什么。

一环环幽蓝色的鸢尾花环绕着一朵浅白色的鸢尾花,一浅一深,一蓝一白,既不突兀又难以忽略,重叠的蓝色渗透出忧郁的情怀,蓝色丛中一点白,又突显出一丝向往自由的渴望。这般情境,倒越显得绝望到了极点。已没落的心,又怎能散发出希望的光晖,即使是余晖。

亦是对生命的绝望,亦是对自由的渴望,如此对立的心,必将摧残他自己,故此他必将癫狂,又怎能与常人一样安享于世?

答案好似没有缘由,却又有了一丝回环的念想,不禁试问自己是否曾有答案这一回事。经常想,经常思考,愈发觉得迷惑,答案是否有意义,若要是无意义的,便也不必为了这个结果而劳心劳力,倘若是有意义的,那便是要去寻的。

却不知道答案在风中飘荡,不是没有答案,给自己去寻,是自己不知道是否该承认,于是转眼间答案又被风带离。

被风带离的答案又去了哪里?

是被陶潜一同带入了山林间,从此不问世事,在田园间度过余生;是被刻入沉香中一同沉入海底,从此与世隔绝,在深海中寻找未知;还是被张謇携入市中,从此来往市井,在颓废中探索振兴;还是被神灵祭于钟声,从此渴望明天,在黎明来临的前夜敲响。放眼望去,仿佛尽是答案的身影,可又毫无痕迹,愈发像风一般奇妙,却又无法诉说,其中的奥妙,只是愈发觉得怪异。既然已知,其隐于山川,没于江海,却又为何仍站在原地,莫不是要风再令其消散?既然已知晓,其藏于市井,遁于钟声,却又为何还孤立于世,莫不是要等这喧嚣的世界将其抹灭?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又谁主沉浮?

蒙古铁骑踏平欧亚的山川,却已是王朝黄昏不得不败;日不落帝国,血洗四海,却也只是帝国夕阳,不得不落,这是贪婪的纵欲,却也是人性的洗礼,暴戾终究不是天性,黄金也不是宿命,这又是为什么?答案,从未定向。缘因我们从未明白自己想知道些什么,这一切都只是随心而定。

于是这就让我们为寻找答案而痴迷,疯狂。言尽,不是答案无处寻找,只因,我们追着风儿却不知方向的,却不知答案飘荡在风中,我们又怎么知道答案该往何处去寻?

《以答案为题作文1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