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

2021-09-18 11:41:31
精选高一作文3篇

精选高一作文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作文 篇1

君不见古来圣贤肝胆心,尚思为国戍轮台。君不见古来圣贤柔肠心,出水芙蓉去雕饰。古来圣贤皆风流,惟有李白留我心。

――题记

月牙弯儿弯,七八个星天外。是夜,我一如既往地望向了那抹与月同醉的身影。我正要加快步子向前走去,忽听一声长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唉,对影成三人啊!”

他的声音在这院子里是空灵万分,可他的话却让我一时之间不解了。我急忙走上前去,终于走到了那衣袂飘飘之人身前,许久才做了一个决定,轻声问道:“李兄,何故叹息?我觉得你此句诗很不错,意境极美!”

“张三兄,这便不对了!”李白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独自凭栏望月,心下愁绪不断升到了心头。他本想对我说些什么,可当他放下酒杯之后,便止住了话语,只又长叹一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兄这个酒鬼,想必又有什么愁心事了,如此这般放下酒杯叹息的模样,可不是他的作风!忽然想起他刚刚的那句诗,心中便生出了几分明了,和几分莫名的感觉。

“李兄,你刚刚那句诗莫不是又给陛下的某位妃子所写?怪不得我见你如此之愁!”心下便开始同情起了李兄,空有一身才华,要为后宫女子作诗,他的报国之志,何时才能实现?

李白此刻心中舒坦了几分,可他的目光还是没有偏离远方,仿佛月亮就是他的国、他的家,就是他所要为之付出的那个君王!

“知我心者,惟有张三兄。不过我必定会实现我报国的梦想,天生我材必有用。”

“留我心者,惟有李兄。”我轻笑,这笑夹杂着月光,如梦,也如流水一般地流入了李白的眼眸。

也正是今日,我与李兄阔别。不久后,便听到李兄加入敌营的消息,想必他是太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了吧。再不久,敌方败,李兄被贬,这着实让我难过了许久。当此时,唐玄宗大赦天下……

李兄后来怎么了,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在明月相照的夜里突然醒了。

高一作文 篇2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 …… 虽是等于为了帝王将相作家谱所谓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题记

在广袤浩瀚的苍穹,每一颗流星坠落时,它们都会用尽自己的全力,撕开一缕光芒,让黑夜为之潋滟,留不住的绚丽却在天空印下了一’抹烈红的痕迹,记忆定格为了永恒。

冗长的历史长河,湮没了多少悲哀鲜血,曾经的那些繁华,辉煌,梦幻,都已成为过往。转眼间,一切不过一抔黄土。而唯独有些人,他们被自己的时代遗弃,想要拯救苍生又无能为力,他们穷尽一生,甚至牺牲自己为百姓高唱悲歌。宛如璀璨明亮的流星,短暂而凄美。

春秋战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混乱分裂的时代,在长期动荡不安中,百姓苦不堪言,期待和平安定,幸福宁静,终于迎来了一个统一的国家,秦。然而,他们并没有等到他们想要的日子,沉重的赋税劳役让他们看不见希望。陈涉,这个戍守边疆的农民,他深刻感受到的不仅仅个人的悲哀,是平凡百姓的悲哀,于是吼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高声,带着满腔的不甘和愤怒,领着斩木为兵的百姓开始反秦。他要用自己的鲜血洗净了这个暴虐罪恶的王朝,即便是死又如何,所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

都说大唐是个风花雪月的梦幻朝代,谁知辉煌下所遮掩的阴暗,谁知盛世下所埋葬的伤痛,谁又知那群如蝼蚁般生存的百姓,他们是如何苦苦挣扎的。杜甫,这个见证着大唐由盛到衰的诗人,他看到是社会最底层的百姓的生活,是残酷而悲壮的现实,注定他这一生无法散去眉宇间的抑郁忧心。任何王朝的繁荣都是百姓用血泪去成就的,杜甫他看见了,所以他为百姓发出了壮烈的哀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近代中国史是一部屈辱史,百年来受帝国主义入侵,在民族存亡之际,有一群站了出来,他们想挽救国家,实行变法,却备受阻拦。谭嗣同,一介文弱书生而已,为了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绝不低头,放弃逃生机会,坦然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生又何妨,死又何惧。

这些人燃烧自己的生命成全了大义,在那些黑暗残暴的世界,他们划破了天空,执着,无畏,给予了痛苦的百姓温暖与光明,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星痕。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信念便不会消失。

这样一生何其短暂,这样一生又何其灿烂,但即便是沧海化为了桑田,他们都深深烙印在了后世的心中,永不褪色。在中国沉沉浮浮的漫长时光中,照亮前行的道路,指引着时代方向。

高一作文 篇3

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即将分崩离析的明王朝,让绝望的世人看到了暗暗长夜中微弱但却刺眼的曙光。

张居正生于国家多事之秋:16世纪的中国衰败的不仅仅是明朝的统治,还有整个封建王朝。此时的国家在经济政治上混乱不堪,千疮百孔,急需一位能掌控大局的人运筹帷幄,挽救已在悬崖边的.王朝。张居正是湖北江陵的一介平民,“起自寒士,非阀阅衣冠之族”,在家乡被人称为天才,十三岁的乡试是他的一次凤凰涅盘:主考官顾璘故意使他落选,希望能激励他更加奋进,果然张居正在三年后的考试中一举成名,成为了最年轻的举人。张居正后来还提到顾璘的恩情,“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恩,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隆庆六年,皇帝病故。张居正升为首辅。又因张居正是皇帝的老师,深受皇帝的信赖。他从此掌握了王朝的大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张居正雷厉风行地推行他的改革政策,他一再宣告:“所在强宗豪民,敢有挠法者,严治不贷。”他刚过的性格使新政得以顺利进行。他还不拘一格的使用、提拔和培养人才。他调整土地政策,兴修水利,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他大胆突破理学的禁锢,要求为官者体察民情,并宣扬无神论的观点,使整个社会的风气为之一新。对于改革的成效,《明通鉴》赞誉:“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备。”

改革中或因自身利益受损,或因为妒忌的舆论一直包围着张居正。他的才干无可否认,舆论也只是针对他的道德,于是凡是处于其位者具有代表性的恶行,无不被加到了张居正的头上。海瑞评说“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但他为了革除“数十年废弛从积之政”,必须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万历五年正当改革从政治推向经济之时,张居正父亲去世,新政正是方兴未艾之时,若他离任守孝一定会前功尽弃,于是张居正强忍父亲辞世的悲痛,为国“夺情”。反对派借机纷纷攻击,“忘亲贪位”、“禽彘”的帽子扣到了他的头上,也是从此开始,张居正在举世非议的反对浪声里,超越了那个时代所谓的道德信仰,从而孤独执着地紧握自己的理想。这份执着是他取得盖世功绩的重要原因。

然而政以人举也必将以人亡。通常改革家的个人命运与新政连为一体,政亡人息、功败垂成是改革家不变的命运:商鞅车裂,王安石郁郁而终,张居正也不可能摆脱宿命。虽然他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驾驭群臣有使“百僚皆惕息”的威势,但他无法变更改革的脆弱性质,时代和阶级注定的局限给改革家的道路越来越窄。正如他所说“仆以孤焰,耿耿于迅飚之中”。他就像那摇摇欲灭的孤焰,不顾一切的燃烧自己的激情与生命在猎猎寒风之中,他要以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一个衰败的王朝复苏的通途。腐烂的王朝在他的孤独呐喊中竟也放出一度耀眼的光华,但那就像发生在漆黑夜空中绝美的流星,为绝望的世人舞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匆匆泯灭,仿佛在惋惜已不再回来的青春。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十二月反对派开始了对其家人的迫害:张居正满门查抄,家属饿死十多人。他为之付出一生的新政,已同他成为历史。此后明衰败的形势便一发不可收拾,再没有一个有识之士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人们怀念新政时的安宁与富庶,纷纷为张居正昭雪,其中不仅有他的支持者,还有被他打击与他结怨的反对派。这些人在反对张居正时又怎会想到新政不在时的满目疮痍,又怎会想到如今要张居正的平反而奔走呼号。历史上不乏忧国忧民者,然而却缺少敢为大过之事的勇士。崇祯在国破家亡之际,才明白“得庸相百不如得救时相一也”,张居正才得以平反。正如江陵故宅诗云:恩怨尽时方定论,封疆危日见才难。

分崩离析是一个王朝最终的结局,一代改革家拼尽一切也要挽回王朝没落的胆略与才识却像星辰般长存历史,亘古不变,普照一代又一代的勇士。

《精选高一作文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