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科学,一直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探索、钻研的两个学派。二者一文一理看似对立,实则也有相通之处。或许世人皆知文理,可真正懂得其中奥秘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计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是啊,众生皆谈文学,却几乎都认为它无用,大多将其作为茶余饭后消遣的谈资罢了。可难道一样事物只能“有用”才算“有价值”吗?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内涵的精髓,恰恰在于它的无用。
试想一幅这样的场景:秋日一个闲暇的午后,你用完午饭后准备小憩,于是来到阳台,发觉阳光正好,而圆桌茶几上正好放着你喜爱的书,随后你便捧起书,窝在一旁的吊床里开始翻阅。午后的阳光金黄又不耀眼,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你身上,枕着舒适的吊床,沐浴在暖融融的熙日下,欣赏美好的文字,伴着书页特有的香气,抿上几口淡茶或是咖啡,累了便沉沉睡去。这样的生活不就是多数人向往的生活吗!而文学在其中充当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如果没有书,或许远处再美的风景,再好的阳光,似平都少了点什么陪伴。这时只需一卷书,生活就变得充实起来。万物都沉下来,不再只有空虚寂寞的心灵在孤独地呐喊了。时间仿佛静止,美好的瞬间定格在此刻。
这就是文学的作用。它就是如此渗透在你生活的角角落落,做你孤独灵魂的陪伴者,影射你的内心,你的生活,你的世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学浸润你的生活,带给外心灵上的慰藉。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有,而莫之无用之用也。”诚然,科学带给人类社会的有用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可我认为,文学给人带来的用处却是更高、更深层次上的东西。文学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栖息地,它丰富人的思想,提升人的品位,健全人的人格,陶冶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才华气质,滋润人的内心。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又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一个满满腹经纶、热爱文学的人必定气度不凡,谈吐间尽是一个读书人的气质,行为举止也一定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有内涵的人。这种人,天生就有一种深沉的味道,那文学的气息吸引着他人。
你看,古往今来,哪个读书人不是这般?林语堂先生、钱钟书先生、胡适先生、鲁迅先生,还有国外的太宰治先生,泰戈尔先生,雨果先生……太多太多文学才子,他们或温柔儒雅,或高冷深沉,或风流清旷,可浑身都散发着文学者的气质,是那样的迷人,令人陶醉、沉沦。
所以说,文学塑造一个人的身心、人格。文学给人带来的是精神层次的东西,充盈你的生活,让你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素养的人。美不在外表,而在心灵,在内在。照此这般,文学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
乔布斯说:“我愿意拿我全部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谁不想呢?文学没有门槛,如孺皆老幼可享受文学。且文学是人与人思想的交流碰撞,每当你觉得与另外一个热衷于之学的人有着很深的共鸣、相同的看法见解和人生观持一致态度,那会是一件多么美妙而又神奇的事情啊!文学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它是每个人都可以玩味其中,发现文学之美的。都说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他的高度,而在于他的厚度。文学就是那个为其增加厚度,深入内心,让你的生命变得更精彩,也更有深层次涵养的宝藏。
周国平先生曾有那么一句话:“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文学的意义不正在此么?我愿就如此“无用”也无妨,只要有文学存在,人生便“有味”了。念至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