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文化”是一个永恒的标签,从古代原始部落的图腾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正无时无刻发展变化着。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人们会产生独特的思想方式,形成独一无二的社会文化,久而久之人们开始依赖它,并将它传承、发扬。这就是文化认同的表现,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化认同感可以从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它是人类一种特有的情感表现,我认为,更多时候,它是针对于本民族文化来讲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古代,游子远行前往往要在行囊中裹上一包家乡的泥土,这就是中国特色“家”文化的表现,而在今天,尽管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再往上数三代大多也都是农村出身,我们时常会回到老家亲身感受祖辈世代生活过的土地。由此,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就集中体现在乡土情怀上,每当我们踏上过往先人的足迹;听闻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由得会产生一些思绪,而其中那些具有亲切感的、让我们产生情感共鸣的,便是文化层面的认同。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不断追求文化层面的认同感呢?我国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25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的甲骨文,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以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文已经超过十万块。2019年十一月,习近平主席在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啊,有了文化认同感才能有文化自信,这汉字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什么中国人要费尽心思去发掘、保护、研究那一块块甲骨上的古代文字?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深怀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探寻中华文化之根有着深深地渴望。这就表明了文化认同感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它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今,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感悟与实践文化认同并不困难。实际上,我们正置身于一个独特而美好的文化环境之中。国庆七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传唱祖国大江南北,我们在歌唱的过程中收获感动不正是文化认同感的体现吗?时下,可怕的疫情正肆虐中华大地,在迷茫恐惧的同时,我看到更多则的是朋友圈里同学们频频转发的“武汉加油”的字样,看到的是大家对一线医护人员的满心祝愿,让我们如此空前团结的,正是那一份发自内心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是的,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正是这样的真情能够真正打动人心,催人奋进。
因此,文化认同感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只有秉承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发挥出民族文化认同的巨大凝聚力,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继续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