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听着卓依婷的《兰花草》,思绪顿时离了现实,飘向那远方……
那是一个清朗的早晨,母亲带着我到花鸟市场买盆载。在妈妈挑选时,我也在一旁不安份地东张西望。就这样,一盆盛开得极其美丽的花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一盆玲兰花,在微风中,那像极了玲铛的花儿随风摇晃,相互挤碰,仿佛正在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似受了盅惑般,我慢慢向它靠近,微微侧耳,却只闻其香而不闻其声,那丝丝缕缕的纲香伴着风儿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我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花?好香啊!”“这是兰花,我们小兰的守护花。”……
“……期盼春花开,能将宿愿偿。满庭花处处,添得许多香。”一曲终了,人也从回忆中回到现实。
望向阳台上那个空花盆,心中自是又一阵的的确腕叹息:那就是就次在花鸟市场买回的玲兰盆载,买回来不久,铃兰便过了花期,枯死了。自那之后,它竟未曾重新绽放芳华,出于对兰的愧疚之心,我一直不让家人买兰。而那花盆仍在,我曾无数次期盼着某一天它可以在我不经意中又一次冒出嫰芽,可惜,这仅仅一个可望不可及的遐想。
渐渐地长大了,对兰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对其的欢喜也愈深。兰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它与梅菊任务并为四群子。而和梅的孤艳、菊的风霜、竹的饣节不同的是,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气质和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古往今来,描写兰花兰草的诗词不胜枚举。无论是对其叶、花还是对其香,古今文人都有其独到的见解。闲暇中,捧一杯香茗,于鸟语中品味那诗中的兰。偶尔读到“春雷潜夜发,香气入云飞”或是“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时,鼻翼间仿佛萦绕着兰花那纯正幽远、泌人肺脾的清香;又或是在读到“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笑靥阗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醒醐”时,眼前一板一眼的字儿似乎为一幅兰花含苞图所替代。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的兰花,早以其香而被誉为“国香”、“王者香”,成为高雅文化的代表;也早以其“含薰待春风”的飘逸俊芳、绰约多姿而成了我心中不可磨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