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午后,日映南窗,捀一杯清茶,品一抹斜阳。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恬淡的日子里,那个老太太在自己的窗户前看见了对面一家人的衣服脏了,从而不停地抱怨,不断地批评,忽视了这样一片美好的阳光,破坏了这样一场温暖的际遇。可何必如此呢?因为他人这样那样的一点小瑕疵,而破坏了属于自己的美好我们何必因在意别人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呢?又何必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情耿耿于怀呢?所以,我们需要孤独地慈悲。
当你出席一场盛大的筵席,坐在一片繁华琳琅之间;或者当你在一个无人的雨夜,独自挑灯沉思时,或许你能感觉到一股发自内心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这种孤独绝非孤单、寂寞。寂寞是无人与伴时的一种心情状态,而孤独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孤独绝不是在遇见一两件伤心事时暂时的心情压抑而是一种达到一种高度的人生境界,没有声音却有思想;绝不是日日空虚抱怨的百无聊赖,而是无论何时都能宽纳一切,独对自己内心的安静,没有外延却有内涵。孤独不需要刻意地去迎合他人,也无需他人来成全自己。它是一种自由的思想,是一种灵魂的高度,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美丽。
我们孤独地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行人,孤独地看着色彩斑斓的世界,不浮躁,不抱怨,不用在意他人怎样,审视自己的内心,然后发现更多美好。
万千世界,是非种种,若一件一件地去批判,一件一件地去抱怨,总是不称心意。那为什么不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本源呢?当你发现周围的一切都与你格格不入时,那么问题一定出在你自己身上。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宽容,就是慈悲。人在到达一定的年龄后,总是对生活产生烦躁,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折磨,也令他人产生反感。蒋勋先生说,这时我们需要做的,是两个词,心知肚明,装聋作哑。他在读《红楼梦》时说过,《红楼梦》是一本使人慈悲的书。书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令人喜欢的,也有令人憎恶的,但当你读过许多遍,把每一个人都揣摩透,你见见会发现,对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感——同情。渐渐地,你会包容下所有的人,包容下一切你曾经不能忍受的。慈悲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经历过太多事情后沉淀下的同情。
我们慈悲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宽容地容纳着那些我们不能接受的,我们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烦躁,就不会有那么多不称意的事情,我们要孤独地慈悲,不去那么在意他人的过错,不能让他人的过错感染到自己的情绪,破坏自己美好的生活。我们要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能够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不浮躁,不抱怨,用心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