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特别盼过年。往往一进入腊月,就开始数着日子盼。一天比一天兴奋,一天比一天期待春节的那天,期待腊肉飘香和糍粑的糯香。
冬至前几天,大人们就开始准备晒腊肉。他们从集市上买来几十斤猪肉,洗干净,再把肉切成方砖大小,用盐抹在肉上,然后把它们放到一个像黑洞似的大缸里,把肉腌上,最后在最上层的肉上,撒满一层厚厚的雪白的盐巴。大人们每天都会把缸里的肉翻一翻,让盐分布均匀,让腌肉更入味。腌肉一个星期之后,大人们要把腌肉拿出来晒啦!只见他们把一块块方砖大小的腌肉拿出缸,把它们放在案板上,认真地将腌肉一块挂一个铁钩,挂在竹篙上。很快,诺大的院子里,一排排竹篙上挂满了腌好的腊肉。家家户户的腊肉汇在一起,足足几十竹篙腊肉,一帘帘,就象在大军训。等到它们被阳光照晒,流出晶莹剔透的油,在孩子眼中腊肉像在操练的士兵,累得出了汗。那些腊肉被冬天温暖的太阳照晒着,慢慢的,肉香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每天早上,一群拿着大碗白粥的孩子焦急地望着晾晒的腊肉,盼望着腊肉下锅飘香的日子。
老家乡下有除夕打糍粑的习俗。我最爱吃刚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糍粑,为了等待除夕的糍粑,我常常早上就不吃饭,等到中午吃糍粑。首先大人们在年29晚上用大锅蒸好一锅糯米饭。那口大铁锅直径足有一米宽,几户人家一起蒸上一大锅糯米饭。柴火的火焰红通通的,大锅冒出的水蒸汽让整个屋子里面都是水汽蒙蒙的。除夕早上,满屋都弥漫着糯米饭的清香,青年们把一大锅蒸好的糯米饭抬到村里的祠堂里。他们把蒸好的糯米饭倒在一块古老的青石板上,抹上一些水。那些身强力壮的青年们就开始用几根长一米多的大木锤锤石板上的糯米饭。此起彼伏的捶打声夹杂着小朋友们欢快的喊叫声,伴着青年们挥汗如雨地打糍粑的吼叫声,一团团熟糯米渐渐地变成了一大团软绵绵的、雪白的、热气腾腾的糍粑。各家把自己的糍粑拿回家放在自家的小院里晾着。这时,我最爱用刚出炉的糍粑,蘸着白糖吃。而贪吃的表弟却趴在灶台边,等着第一锅煎好的糍粑出锅。满院子都是糍粑的糯香。
童年记忆中的春节,是充满腊肉香味和糍粑糯香味的春节。现在在城里,很少回去乡下了,可是飘香春节的味道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