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闹,华灯不夜天。又是一年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共同的节日。正月十五,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一天,元指第一个月,宵指夜晚,所以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就是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并且自隋、唐、宋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大力欢迎。可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元宵节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之一,在2008年,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元宵节,送灯、踩高跷、走百病、猜灯谜、舞狮子、吃元宵等,都是它的节日习俗。不过……作为吃货的我,自然还是喜欢最后一个——做元宵和吃元宵!
“妈!我要做元宵!你做的皮太厚了,我做的肯定比你好!”中午,我像老妈发出了挑战。“正好,都准备好了,你自己做吧”老妈两手一摊,指着桌上的一大堆材料,准备罢工。“我不会。你教我。”我无奈地说。“不会还这么理直气壮,我还以为你回了呢!好好学着点。”窗外艳阳高照,我们的包元宵之战开始了。“先在糯米粉中加入适量的温水,揉成团,从中揪出等大的“小球”,揉圆。”老妈一边做一边说,“然后呢,在“小球”中间戳一个洞,放入提前做好的馅料,最后包口,揉圆,最后再在糯米粉里滚一圈,就好了。”她刚说完,一个圆滚滚的元宵就展现在了眼前。
“这么简单啊,我也会!”我自信满满的开始做起来。我把糯米粉放进小盆里,再放些温水,把它们和气来,不一会就和好了,成为了一个糯米团,开始做汤圆了,我拿了一小团面团,搓成了长条,再掰成一块块。然后,我拿起一块米粉团放在手心里搓成圆形。接着我在圆形的一头挖了一个洞,把事先做好的馅放了进去。第一次,我弄的皮特别薄,馅特别多,包起来时,总会馅总会流出来。没事,失败是成功之母,把馅弄少点就好了。再来一次!第二次,我把馅弄的少了一些,但是皮又太厚了,我挑战的意义何在?再来一次!第三次……第八次,最后,我把上面的口子慢慢捏拢,还捏出了一个小尾巴。终于做出了一个皮薄馅大的元宵了。下面就该煮元宵了!我把“劳动成果”小心翼翼的放进锅中,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一个个元宵像充气了似的漂起来了!
元宵,象征着团圆。在元宵节吃元宵,寓意是:和睦幸福,团团圆圆。元宵节吃“元宵”象征着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所以呀,正月十五一定要吃元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