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国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我最盼望的节日。
我最喜欢听妈妈讲她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外婆家在浙江桐乡。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家里穷,一日三餐都是酱菜,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红烧肉。过年前,妈妈总是期盼着外婆给妈妈置办一身新衣服。每当衣服到手后,妈妈都舍不得穿,每天晚上站在镜子前,开心地比划着新衣服,心里一直期盼着:大年初一快点来啊!因为只有到了大年初一,大家才穿着崭新的衣服加入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拜年队伍中。如果旁人夸衣服好看,那心里简直比吃了糖还甜。
农村过年很讲究仪式,妈妈说印象最深的是祭祖。祭祖就是祭祀家族中的祖先,以表示崇敬、怀念之意,也祈求保佑全家平安。外婆在年二十七,就把家里打扫干净,把被褥和衣服都洗刷一遍。大年三十下午,就开始忙着准备祭祖。桌子已到客厅的中央,四周摆放四张长条凳。桌子上摆放了丰盛的供品:一整只雄鸡,鸡的屁股上插着一根羽毛。瓷盆里装着一个猪头,旁边放一把菜刀。活的鲤鱼装在篮子里,还在鱼的眼睛上贴一张红纸条。等外公把大红蜡烛和高香点燃,祭祖就正式开始了。大人双膝跪地,虔诚地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差不多过了三刻钟,外婆就添酒,放一碗米饭。
祭祖结束,年夜饭就拉来了序幕,满满一桌好菜,不但丰盛,且寓意讲究,菜名有“年年有鱼”、“芝麻开花年年高”等。吃过饭,外婆就拿出好吃的东西:糖果、瓜子、花生、芝麻片……妈妈说年三十晚上数放烟花最开心了。还没入夜,家家户户就把鞭炮拿到了房前,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闪烁的火光把所有人的笑脸映得通红通红,新的一年开始了。
如今,我已十岁,出生在杭州,过年的氛围虽没有妈妈小时候那么浓郁,但也都是美好的回忆。有时我们上海、杭州、海宁的亲戚轮流做庄过年,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有时在旅途中过年,欣赏祖国大好河山。有时到外婆家过年,回家时外婆总是把后备箱装得满满的。但每年我都收到了大红包,承载着长辈们浓浓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