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家的端午节】
许可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有点特殊,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没有回老家。于是,妈妈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自己动手包粽子。
要知道我们以前都是吃的外婆包的粽子,从来没有自己包过,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妈妈特意起了个大早,拉着爸爸去菜市场采购了包粽子的材料。我以前见过外婆包粽子,觉得并不难,也想大展身手,但是当我拿起粽叶时却显得格外笨拙,不是米漏掉了,就是包得不好看。一边的妈妈却很娴熟,很快就包好一个。我崇拜地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会包粽子的呀?”“是外婆教我的呀,以前每年端午的时候,外婆都会带着我们包各种口味的粽子,外婆常说端午节自己包粽子才更有味道!”妈妈自豪地说,“包粽子不仅要包得紧,还要包出棱角,来,妈妈教你。”我耐心地一步一步跟着妈妈做,渐渐地,我包得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快。
爸爸看我们包得这么热闹,也加入进来。只见爸爸拿着粽叶在手里摆弄了好一会儿,明明很轻的粽叶在他手里如有千斤重,不一会儿,就忙得满头大汗,那搞笑的样子惹得我和妈妈哈哈大笑。在包了一个“四不像”后,爸爸叹了口气说:“这真是一个技术活啊,我还是给你们打下手吧”。
我们足足包了一大锅粽子,妈妈把粽子放入高压锅中蒸煮,经过一段漫长的等待,粽子终于出锅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我们格外有成就感,我兴奋地拿起手机跟外婆视频,看着我们的成果,外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美满端午,粽叶飘香,我明白妈妈教我包粽子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爱的传递。
【篇二:我家的端午】
刘家妤
转眼又到了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对于端午节的来历流传最广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国的军队攻破了楚国,屈原看到破碎的家园,心里很难过,于是投身了汨罗江。人们划船争先恐后来救他,当地人怕他的身体被鱼虾吃掉,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于是划龙舟包粽子的习俗流传至今。
一大早,我和爸爸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熏上雄黄炮,家门口挂上艾叶和菖蒲。爸爸说这是为了驱邪,寓意全家平安健康。往年端午节都会和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热热闹闹,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因新冠疫情的影响,不能聚会,用妈妈的话说:为了你我他,防控不能松懈。
厨房飘来阵阵香味,原来是外婆包的粽子好了,还准备了一大桌丰富的菜肴。闻着粽子的香味,我突然有个想法,给医院值班的妈妈和同事们送上香喷喷的粽子,让她们也感受节日的气氛。很快我和爸爸带上热气腾腾粽子和新鲜的水果来到妈妈单位。妈妈说医院是疫情防控重点,果然,到妈妈科室过了两道关卡,量体温,作登记。
今天跟妈妈一起值班的还有两位非常优秀的护士阿姨——周盟和付妍,她们是这次新冠疫情湖南援黄冈第四批医疗队的队员。两位阿姨给我讲了一些她们在黄冈的经历,还有一些照片和视频。特别说到她们撤离的时候,黄冈人民都自发的站在马路两旁为她们送行,感谢她们为黄冈的付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付妍阿姨的战衣,上面签满了名字,不是明星名人,而是和她一起战斗在疫情一线的英雄们,有医疗队的队员、有警察叔叔、还有有为她们提供后勤保障的酒店工作人员等。真想亲眼看看这件特殊战衣,但阿姨告诉我,这件衣服已经捐给省博物馆收藏了。
回到家,回想着今天阿姨给我讲的事情,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齐心协力。我也要向她们学习,面对困难也要勇往直前。这真是一个愉快又有意义的端午节。
【篇三:我的端午饭桌】
陈韵如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前插艾篙,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永流传。”童谣在人们口中传诵,做粽子、吃粽子早已成为我们家乡的习俗。
对于美味的粽子,我早已垂涎三尺。可平时爸爸严厉,总爱管我的体重,总让我品尝不到美食的精髓。而在端午节这天,我“终于”可以暴露出我——吃货的形象了。端午节的粽子飘香,早已使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
不到中午,妈妈在饭桌上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我要大饱口福了。看:白白糯糯的甜口粽、黄乎乎犹如腼腆小姑娘的躲在叶里的咸粽子、没有掺杂任何颜色的丸子汤……一双眼直射出闪光。急迫等待开饭的我,想到还在北京抗疫的白衣天使,忍不住想问问:你们吃到类似的粽子了吗?没有的话,也没关系,等你们归来时,我们一定要为你们举办一次粽子美食宴会。
终于开午饭啦!我飞快地拿起一颗糯糯软软的咸粽,一根一根的把丝线脱下来,再左饶一圈,右绕一圈的把艾叶脱下,露出那黄乎乎的粽肉,伸出舌头轻轻品一下,然后咬一口,咀嚼着,不知不觉又吃了两个,再盛一碗丸子汤,一颗颗白嫩嫩的丸子在碗中挤着、闹着,夹起一颗搭配上特制配料,甜甜的在嘴中绽放……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甜粽子在手中吃,我们品味着端午之美!同时也祈愿世界人们能早日战胜新冠病毒,世界人们永远健康安泰!
【篇四:我家的端午节】
王美玲
“端午到,插艾叶。粽子香,香满堂。”这让我想到了端午节的习俗——包粽子。说到包粽子,妈妈可是包粽子高手,而我却不会!想到能够在本次包粽子活动中学习包粽子,心里还有点儿小激动。
一大早,奶奶就和妈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材料:煮熟的苇叶,淘洗干净的糯米,甜甜的蜜枣,白胖胖的花生……看得我眼花缭乱。万事俱备,只欠动手,说着我便把袖子一提开工啦!我先认真地看着妈妈做,她先把两三个粽叶卷成一个喇叭形,放入少许的糯米、红豆和花生,再根据个人口味放上肉或者是蜜枣,最后把他们包裹起来,用一根棉绳三下五除二,一个严严实实的粽子就包出来啦!看着就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我嘴里默念着方法,边跟着程序走起来,先把粽叶卷起来,要不就是粽叶破啦,要不就是包的“小喇叭”漏米。真是问题百出,急得我抓耳挠腮。在一旁的妈妈笑了笑:“万事开头难,你慢慢的耐心的学,他学会啦!”之后我静下心来,居然一下子就包好了个半成品的粽子,最后绑线的时候,还差点儿把我的粽子给绑漏了。我转眼看看妈妈,她已经包完一大盘了。妈妈看见我包的粽子,笑了笑:“你看你包得这么漂亮的粽子多像一个裹着羽绒服的小胖墩儿啊!”听到这我也开心的笑啦!
粽子下锅煮几分钟,厨房里就调来了一股股香香的味道,我立马跑到厨房里围着锅转来转去,在一旁的奶奶一下子就看穿了我的心思“你个小馋猫,心急可吃不了什么热豆腐呀。”我在一旁害羞地笑了。
粽子熟了,我打开自己精心包装的“小胖堆儿”一股股香香的糯米味儿飘了出来,一口下去真是回味无穷啊!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喜洋洋。”外面的孩子开心的唱着跳着。而我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的粽子,心中流淌着一股快乐的暖流!
【篇五:我家的端午节】
刘熙灵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次听到这首儿歌,我便想起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的——这就是带有淡淡哀伤的端午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因楚王愚笨,在秦王的诱骗下,楚国亡国了。当屈原听到这个惨痛的消息,便怀抱一块石头,纵身跳入了汨罗江,自尽而死。当地老百姓因爱戴屈原,便在屈原死的这一天,往汨罗江中投入用荷叶包裹的米饭,以免鱼儿啃食屈原的尸体。
从此以后,这个习俗便保留了下来,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五色新丝缠角粽。”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的原因,妈妈就没有自己包粽子,而是从超市买回来一些粽子。我们这里的粽子一般是三棱锥状,馅料不同,从而口感也各不相同,我个人比较偏爱红枣馅的。正当我迫不及待地想将它们放入蒸笼的时候,妹妹指着一个个粽子好奇地问:“为什么它们都不怕热,进了蒸笼,还得穿上一件件绿衣裳呀?”我和爸爸一齐哈哈大笑了起来,妹妹见我们笑了,也傻乎乎地笑了起来。
不过一会儿,一股淡淡的清香从笼中飘出,仿佛带有一丝忧伤,我将笼盖揭开,蒸汽从笼中升腾起来,在飘忽盘绕的烟雾中,我仿佛看到了那张忧国忧民的愁苦的脸。我捞起一个粽子,剥开那层竹叶,白白的米饭露出了它那张胖乎乎的小脸,我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竹叶的清香在口中慢慢散开,我吃了两个之后,浑身暖烘烘的,那个粽子中,应该包含了屈原伟大的爱国热情吧?
夏天的味道,是那盛开在荷塘里的荷花;夏天的味道,是那树梢上的一声声蝉鸣;夏天的味道,是那晚风中的一丝丝清凉;夏天的味道,更是那飘香的粽子。
【篇六:我家的端午节】
方俊杰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安康节。
端午节有吃粽子、带彩线、赛龙舟等许多有趣的习俗。相传端午节来源于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在自己的家乡武汉,听到秦军攻破楚国成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就跳河自尽。以身殉国,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楚国人民永远记住了他,于是在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投一些米粽到河里。喂鱼吃,不想让屈原的遗体遭到破坏。于是就在端午节有了这个习俗。
每逢端午节人们都会把房子打扫干净。我家也不例外,我们一大早起来就开始忙碌了。我和妹妹用我们俩无敌的小扫帚扫遍了家里的每个角落。把我们的家打扫的一尘不染。爸爸妈妈拿着毛巾有说有笑地擦着桌子。卫生打扫完了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告诉我包粽子的时候不能握的太紧,不然就会把叶子掐碎。妈妈先给我做了一个示范。她先把米倒一半又放进了一点水,接着加入蜜枣,再盖上了一层糯米,抹去多余的部分,最后将米上面的叶子向下压严实,用手压住,一只手托着粽子,另一只手取出绳子顺着棱角紧紧地缠了几圈就包好了。我按照妈妈教我的步骤开始包粽子,可是粽叶像是跟我闹脾气一样,就是包不好。后来我经过多次的练习,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
晚上妈妈烧了一大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我们一家都吃的津津有味,不时还冒出一句:“真好吃!”
我爱端午节,爱这个有意思的传统节日。
【篇七:我家的端午】
佘诗亦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全家坐在桌前,品尝美味的食物,关于端午的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每年端午节都要去爬山踏青,清晨2点的山下有摆摊的商铺,有精彩的庙会,有上山采艾蒿的,有家人有朋友,人声鼎沸。爬到山顶,早上的雾还没有散去,阳光还只是微微从云间射出一缕一缕淡淡的金光。呼吸清新空气的同时,心情也变的非常好。
虽然在疫情期间,我们看不到激情澎湃的赛龙舟,不能卖到五颜六色的五彩绳,但是坐在饭桌前粽叶的飘香直直的钻进我的鼻子里,也许病毒阻隔了人们相见但隔断不了亲情的联系。姑妈前一天亲手包好了粽子,白色的细绳捆住的不仅仅是绿色的粽叶和其内白色的米粒,它捆住的是我们血溶于水的亲情。吃饭的时候免不得问了问父亲的小时候怎么过端午节,父亲一边扒着粽子一边侃侃道来;亲戚家包好粽子送过来,家里五个兄弟姐妹一人一个水煮鸡蛋,那个年代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和其他的东西。无论时间和时代怎样变迁,无论贫穷或是富贵,节日时团圆的温馨氛围是不会变的。
当然,端午节最快乐的莫过于自己动手包粽子,以前的端午节父亲会准备好泡发的粽叶,把粽叶卷成尖筒,舀起一勺糯米,再放入馅料,最后用米把粽叶填满。接着我左手握住装满米的粽叶,右手拿出一根白绳子,最后把叶子别好,在粽叶外边绕了两圈,系上一个蝴蝶结,一个又一个粽子就这样做好了,包好的粽子像下饺子一样噗通噗通的下锅,不一会专属于粽子的那股香味就从厨房里飘了出来,或许不如买来的那般完美,但亲手做的和买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煮好的粽子咬在嘴里糯糯的,吃在心里甜甜的,每一年的端午都过的味道十足,妙趣横生。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把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篇八:我家的端午节】
连子钧
端午节北方有拉露,吃粽子,绑五彩绳等习俗,而今年的亲身参与,让我对端午节有了个更深刻地认识。
一大早,我就跟姥爷一起上山了,据说用露水洗眼、洗耳可以一年不生病,甚至还会耳聪目明。到了山上,我和姥爷简单的分工,我割桃树枝,姥爷拔艾草。由于昨夜下了一夜的雨,所以小路变的有些泥泞,使我好像走在冰面上,脚底滑滑的,难以站稳。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中一条桃树枝,它的叶子在被雨洗过后,更加葳蕤,枝子也俊秀挺拔,在清晨的微风中摇曳。我想,这样丰润的桃枝一定会给我们全家带来好运。我从姥爷手里接过小刀,要把它割下来,可是这家伙似乎不愿意跟我回家,在我的手中直打滑。没办法,我只能换了个角度这回才把它“请”下来,这时在一旁忙碌的姥爷也割好了艾草,和我一起拉着一年中最纯净的露珠,高兴的回家了。
到家后,我们把艾草和桃树枝虔诚地放在门口,看着这一丛小小的绿,如天使一般静静的站着,守候着每个家庭,也守候着它们心中的祈愿。
打开门,姥姥和妈妈正在包粽子,只见姥姥拿过一片芦苇叶,先卷成一个小圆锥,再装一小把糯米,米要压紧,放一块肉,再把它卷好包严实,用绳子系好,放到旁边的盆中。我陶醉在姥姥这一串娴熟的动作中,忍不住就跃跃欲试起来,结果包了好几个形状各异的“超级粽”。不一会,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了,品种很多,让人目眩神摇。姥姥把粽子放进大锅里煮了两个多小时,粽子熟了,一揭开锅盖,糯米,粽叶,枣泥的甜味杂糅在一起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的剥开一个咬了一口,哇!香甜爽滑,美味极了。妈妈把做好的菜,煮好的鸡蛋端到桌上,我们全家围坐一起开心的边吃边聊。
这就是我们家的端午节,简单又平常。在继承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也传承着幸福。
【篇九:端午节的“小馋猫”】
李佳轩
我最爱吃粽子了,奶奶管我叫“端午节的小馋猫”。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我刚起床就闻到了艾叶香,我嗅嗅鼻子,跳到奶奶面前,奶奶用红绳捆好一小捆艾叶,我接过来,把艾叶放到鼻子下又放到嘴巴上:奶奶,我想尝尝艾叶。奶奶拍打下我的手:小馋猫,这是挂门上的。
奶奶把艾叶挂到了大门上,去厨房端出一大盆泡好的江米。泡了一夜的江米米粒白白胖胖的,我抓一把,要放到嘴里,奶奶又拍打下我的手:来,小馋猫,包粽子了。只见奶奶先把粽叶折成一个漏斗形状,放一大勺江米,然后在其中的一个粽子里放上红枣,再把上面的粽叶向下推,为了让调皮的小粽子听话,又用绳子把它紧紧地系上。为了能让大家早点吃上粽子,奶奶来包,我来系绳子,很快就包了一大盆。
粽子出锅了,奶奶拿个方便袋,捡出一袋粽子对我说:去,给隔壁王奶奶送去。每年端午节,奶奶都去王奶奶家帮她包粽子,王奶奶的儿子在北京工作,因为北京的疫情,今年王奶奶的儿子端午节不回来,王奶奶唉声叹气说不包粽子了。奶奶念叨着一定要王奶奶吃上粽子,于是,我们在家包好了粽子给王奶奶送去。我拎着这袋粽子来到王奶奶家门口,把袋子系在门把手上,敲敲门,学声小猫叫,喵喵——然后,跑回家,关上门,捂嘴笑。
傍晚,我和奶奶出门时,见大门上挂着袋香包,奶奶看看,笑眯眯地说,一看就是你王奶奶做的。我嗅嗅鼻子,好香啊,满走廊都是端午香。喵喵,“小馋猫”好喜欢端午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