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亲情作文(6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随着经历的不同,而对某些事或人有不同的感悟,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写一篇感悟的文章来记录一下。为了让大家在写感悟的时候更加简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悟亲情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悟亲情作文1我感觉,自己的这个课(教案)在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思想理念方面,还是认真的,也努力做到了。下面是这个课例的教学设想和课后思考。
一、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标准思想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于新课程,我是这样理解的,实际课堂上,教学应遵循“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交流探讨”的原则,应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感悟和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师不能满堂灌,应将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避免越俎代庖,这样学生学习才越来越有兴趣,才有长进、步入佳境。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应适当发挥引导教学过程、灵活调控课堂气氛等作用,师生都投入了,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有实效。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感悟和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有别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道理的传统教学。教学过程分“体验亲情、交流感受、表达亲情”三个环节,按下面三个步骤开展:第一,以文本阅读为楔子,引导学生如何捕捉细节、感悟亲情(自主阅读——自觉感悟);第二,从对文本亲情的感悟中寻找与生活的共鸣点,唤起学生类似的亲情体验,交流感受(师生、生生合作探讨、交流互动);第三,亲情告白(包括学生写课堂小作文,完成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作业)。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特别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在对亲情的感悟的教学安排上,我选择一篇短小感人、内涵丰富而有张力的阅读材料作为情感的引入,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学生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体会到了母爱的真挚、无私、博大、深沉,懂得尊重亲情、珍惜亲情、奉献爱心的道理;下面的环节也重在学生自主发言,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力求沟通融洽。
二、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听,说、读、写的有效结合,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基本能力。
教学过程中,开展“体验亲情、探讨亲情、表达亲情”等阅读、讨论、交流、写作等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基本能力。首先,以文本的阅读作为唤醒学生情感体验的切入口;第二,通过对文本的感悟、探讨、交流,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为下面寻找与生活的共鸣点作铺垫;第三,通过上面的情感酝酿,唤起学生类似的亲情体验,交流感受,进入生活中亲情体验的交流,逐步将学生推向对生命本质认识的高峰,为下面学生抒写自我心灵的真情实感蓄势;最后,水到渠成,让学生捕捉一二生活细节,当堂完成亲情小作文。全程读、说、听、写结合,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避免了讨论式教学中出现的空、泛等不实的做法。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对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和生活。忙碌的现代生活和紧张的节奏,使我们渐渐地忽略了身边家人的感受,也疏远了与他们的情感,不少学生和父母有“代沟”;这代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家人的处处呵护已让他们中不少人存在“唯我独尊”“凡事多为己着想少为他人着想”的思想意识,只会享受爱,不懂得付出。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察觉到自身的缺点,并反省,逐步改正。
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挖掘其中的情感。我们大多是平凡人,过的是平凡人的生活,生活中固然不乏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但更多的是平凡、朴素、深沉埋在心底、不着痕迹的爱,特别是家人对我们的爱,往往蕴藏在平凡琐碎的生活小事中,不易被觉察。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能力,加深对亲情的感悟,提升做人的品位。
从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当堂的小作文来看,学生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个性体验,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为文造情。这也是一个闪光点。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一节课的时间安排紧些,在“交流感受”部分未能让更多的学生发言,有些仓促收尾。
感悟亲情作文2亲情,就像迷茫时期的一块指路牌,为你指明前方的道路;亲情,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路;亲情,就像一抹茶,温暖你落寞的心灵。是亲情给我们生活的动力,但我们却有时认为它理所当然,不能用心的去领悟,去体会,我们因为倔强不走指路牌的指明的大路,我们因为害怕而拒绝明灯的指引,我们因为心中苦涩而忘记浓茶的温暖,现在,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情绪,和我一起感悟亲情。
我感悟到的亲情就是,我们一定要会感恩,感恩我们的父母,这都是因为我的父亲给我上过一次印象深刻的感恩一课,让我明白了:感恩亲情的重要。那是在“三八节”前夕的班会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在三八节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声“妈妈,节日快乐”。
一下课,我便一直沉默不语,都在想: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一定要对你说句节日快乐。回忆璀璨如花的童年往事,我感到内心充满了温暖。夕阳西下,学校沐浴在余辉之中,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回家了,而此时此刻的我,心里却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因为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啊!我的心跳得更加剧烈了。
第二天吃过晚饭。几次想对妈妈开口,但话到嘴边又咽下。犹豫不决时,我忽然想到:妈妈含辛茹苦地为我任劳任怨,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拉扯到大,我居然连一句“妈妈,节日快乐!我爱你!”都说不出口。凡是爸爸妈妈的节日或生日我都有给他们准备礼物,可是呢?爸爸妈妈想要得到的并不是这些礼物,而是能亲耳听到自己儿女的一声“生日快乐或节日快乐!”妈妈老了,她是一个能吃苦、省吃俭用、不喜欢赶时髦、不爱打扮,只是一心一意地为这个家付出着的女人……接着,我便见爸爸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打给了奶奶,“妈,您辛苦了!今天是属于您的节日,祝你节日快乐。”奶奶听到爸爸的一番话,或许是流泪了吧!说话起来哽哽咽咽的。听了爸爸的一番话,仿佛让我明白了许多: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他们不需要太多的物质需求,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在自己的节日或生日时候,给自己打个电话,聊聊天。对自己说一声“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或生日快乐。”
这让我想起了,李老师上次在学校那感人肺腑的讲座:说“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似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心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 ……此处隐藏3080个字……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亲情。
二、学生说说有关“亲情”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亲情的极致。古往今来,亲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曾被多少常人惦念。亲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当今物欲横流,亲情的博大和温馨又是何等的重要。
三、教师提问,说说什么是亲情?学生发言
(最好用排比句或比喻句)
师诉;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的情义,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父爱,是母爱,是手足之情,血脉之情,是长者对幼者的疼爱。没有亲情的呵护,人生就多了一份孤独和寂寞。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亲情,体会真爱。
1.同学们,我们阅读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请打开《新阅读与作文》的第8页 之前老师布置过预习,下面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风采给我们读一遍
三.学习文本的写作方法、 围绕父亲的两次笑,研读课文
概括文章内容
问。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答
1、 父亲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并划出来。[出示: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觉。]
小结:按照常理,心脏被洞穿的人,会当场毙命,而这位父亲却多活了三天[板书:多活三天],并且微笑着面对他的女儿,面对人生。
2、 快速浏览课文,父亲笑了几次?
3、 理解第一次笑。
(1)[出示: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父亲摔倒时,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发青。
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他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儿,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自由读,从这两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学习)
(2)你从父亲的笑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爱]
(3)指导朗读。
5、 理解第二次笑。
(1)[出示: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的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上深深刻下一个吻。]
自由读。给“刻”换词,为什么这里用“刻”,而不用其他的词呢?(父亲在这刻下的仅仅是个吻吗?)
2)抵达前,父亲还为女儿做了什么?[出示: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却没有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3)父亲做这一切时真的是“照常”、“一切如常”吗?(不是)生述说理由。
(4、 从这两次笑中,你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板书:] 伟大
四、 深入理解,回归整体。
感悟亲情作文6亲情之爱,是一切美好感情的基石。通过这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设置,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亲情,接受一次爱的洗礼,感激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亲情的丰富内容和多样表现,进而丰富对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最后通过“亲情”主题写作活动,内化关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学习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我认为教学重难点: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2.学会表达学会感恩,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讲完后,感觉不是很顺畅,有一种不是很透彻的感觉。其实,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在上课中要有个性化的理解。但无论如何解读,终极目标一定是唤醒学生体验,然后引导去写。体验被唤醒后,学生就有了可说的话,也就是有了写作素材。在引导写作中,在技巧的指导中,一定结合具体的材料,或文本或学生的当堂作文。
一、 放平心态。
虽然是一堂竞赛课,但一定要淡化竞争性,当成普通课来上。课备的再熟练,准备的再充分,紧张都会让课变形,效果大打折扣。老师的紧张会传染给学生,心态的失衡,会影响交流沟通。本节课由于莫名的紧张,节奏有点乱。在“说一说”环节后,本来设计板书“点滴言行”四个字,也即解决选材的问题。结果遗漏了,当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议一议”的环节了。本打算本环节后板书,可是又莫名其妙地忘记了。于是只好在快结束的时候补上了,虽然也算完整,但时机不好,应写在该写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 关注生成。
在备课时,往往预设了多种情况。预设不能不考虑,但是预设往往偏离此课此生此时的具体情形。预设会出现与学生交流时产生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交流成了各讲各话的表述,很难形成统一意见,难以达成具体目标。学生的回答本来很好,但如果缺乏及时的肯定,就会错失激活更多学生思维的有效时机。有一个女生在回答亲情故事时,讲了一个书上的事,并补了一句经典的话,亲情不能等。此时应该顺着此生的不能等往下引导,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一引,就会转到如何感恩,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理解上来。可我当时的处理,仅仅是一句重复:是啊,亲情不能等。
三、 直指目标。
任何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课就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去推进,去展开。无关的或不要紧的细枝末节,一笔带过。所谓的精彩,只包括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巧妙点播,学生的有机生成。在讲述亲情故事中,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也许太投入,没把握好情绪,在说的时候数次哽咽,以致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作为一名老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导演的任务是营造氛围让演员去表演,如果自己失控了,演员去做什么?
四、用好材料
在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时,用材料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个别的特殊的例子没有代表性。例如韩红的《天亮了》创作及背后的故事,虽然感人,但不具备普遍性。我选用的是《天堂午餐》,极其贴近生活。其内容是《天堂午餐》讲述的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儿子,平时对母亲的辛劳不以为意,甚至对唠叨的母亲发脾气。当母亲擦地时,儿子不耐烦地说:哎呀,别挡着我!当母亲叫儿子吃饭时,正在上网的儿子却回答说:别叫了,烦死啦!面对母亲“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你给我做的饭”的期盼,他毫不在意地回答:“妈,等您老了,我天天做给您吃。”而当母亲猝然过世后,追悔莫及的儿子悉心给母亲做了一顿午餐,可是再也见不到妈妈的身影……在让学生谈一谈哪一点让你感动时,我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导致了材料使用不充分。再好的材料,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也会给人以言犹未尽的感觉。
整节课虽然有遗憾,但是我迈出了这一步,对我的教学生涯,对我的成长意义非凡。我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平时随意布置的作文该怎样去上,一番探索,一番比较,一番纠结,收获多多。它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写作,让我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下一步我前进的方向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