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作文

2021-10-16 22:24:33
【精品】写景的作文合集5篇

【精品】写景的作文合集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景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景的作文 篇1

记得我在六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上我和几位叔叔阿姨一起去罗定龙湾游玩,那时候由于我年龄太小,印象不太深。

龙湾的风光,我几乎都是从网上了解的。龙湾,位于罗定市龙湾镇,离罗定县城约40公里,记得我当时坐了很长的时间,因为路还没有修好。去过龙湾生态旅游区的人都说龙湾很美。龙湾的美景美在:山、水、林、瀑互相辉映,集雄、奇、秀、雅、险、幽于一体。翻看网上的资料,据传这里是远古时期神龙生息的地方,因而得名龙湾。景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600—1251.5米之间,景观以红枫林、瀑布群、省内最高落差瀑布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特色。景区内奇峰险秀,峰林环抱,险崆幽谷,百鸟低徊,瀑布飞扬,飞瀑流泉达200多处,有华南地区瀑布落差最高、瀑布最多的大型瀑布群。其中最高落差为600多米,另有一瀑布落差300多米,堪称“龙湾高瀑华夏第一,山水之魂世界第一绝”。龙湾的瀑布是我当时印象最深刻的。龙湾森林茂密,山水风光优美,被誉为“山水之府”。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蝾螈与国家一类重点保护植物之首的桫椤,是龙湾的镇山之宝。罗定龙湾风景美,使我想到家乡美,使我更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写景的作文 篇2

我想多年以后,忆起初中的生活,让我唯一忘不了的,就是那雨。

有时候,它来的并不轰轰烈烈。窗外它淅淅沥沥的下着,教室里的我们安静的坐着。那是作文课,没有什么杂音,只有笔头和纸摩擦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偶尔是同学们回头借东西的唏嘘声。就那样安静,静的只听到雨声打到窗户的声音,那雨滴就像趴在窗户上俏皮的看着我们,然后又像滑滑梯一样流下去。那时光真的美,美的一分一秒都是在享受。以至于我会在潜意识里觉得,雨天就是写作的最好条件。

雨水洗刷过后的校园,一切都充满了新意。去到走廊,会看到从楼顶滴落的雨珠,还未蒸发的雨滴从柳叶上落到了小草上,紧接着又一歪头掉在地上,然后被泥土完整的吸收,然后再吸一口那最新鲜的空气,无需说什么,只要微笑,就是对那雨最好的诠释。

可有时候它又来的不尽人意,体育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可是如果碰到了雨天,体育课就变成了内堂。这些我们都经历过吧,大家垂头丧气的坐在教室里,外面啪啪啪的雨声显得那么刺耳,连写作业的心情都没有。那时候我们是讨厌下雨的,一周没有多久的欢乐时光都被它抢走,所以我们又记住了雨。后来每次下起雨,我们都会想起那些被雨耽误了的体育课。

当下起瓢泼大雨的时候,也许你会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但是我们却很兴奋,校园里满满的都是撑开的伞在移动,我们在一楼的走廊上,推来推去,一个接一个的被推下去,哗啦啦的大雨一下子就淋透了校服,冰凉的雨滴顺着头发滴在脖子上,雨水冲刷着我们的脸,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水盆在下倾。有刘海的女生额前都变成了三毛,大家互相指着对方笑个不停,有的趁对方不备又是一推,那同学就又去了雨中。上课了,外面还在哗哗哗的下个不停。大家浑身都湿透了,打着抖又有点意犹未尽的兴奋。

意料之中的是第二天很多同学都感冒了。

这些年的雨,就要变作那些年的雨,它见证了我们多少个同窗的日子,可能你我不会再见,但雨不可能不再下,可能物是人非,但回忆还在,每当下起雨,我们都会想起在一起的日子,无论快乐与不快乐。

而青春就像是那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

原来那些年的雨,与时光有染。时光不老,你我不散。

写景的作文 篇3

我是一位快乐的中学生,在学校有许多的好朋友,但是,最特别的一位挚友,是校园中最美的角落─两棵榕树爷爷和婆婆所管辖的那片绿色天空。

春天,榕树爷爷、婆婆的树枝冒出绿色的嫩芽,充满着生命的气息,难怪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喜欢下课时,投入榕树爷爷、婆婆的怀抱中,让榕树爷爷、婆婆抚摸我,享受春风迎面吹拂的感觉。夏天,榕树爷爷、婆婆的绿色大伞已树荫苍苍、随风飘扬的树叶意气风发,树干更显得坚强挺立,把校园点缀的绿意盎然。我喜欢坐在榕树婆婆树根腿上,享受着天然的按摩,好消化前节课的知识,准备迎接下堂课的课程。

秋天,有许多的树叶已枯黄,但我仍喜欢和同学站在树下,接住榕树爷爷掉落的“黄色宝石”,我们比赛看谁接得多,谁就是榕树爷爷的最爱。冬天,榕树爷爷、婆婆显得疲累,但他们乃是笑脸迎接我的到来。这就是我喜欢独自一人坐在树下的原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升上初二年级了,我更能体会、更加珍惜两棵老榕树对学校的精神象征,所以那儿是校园中最美的角落,也是我最爱的一隅。

写景的作文 篇4

在读一年级暑假的时候,我和爸爸一起游览了景色迷人的厦门。

那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家就已经做充分的准备,在上车的那一刻,我的心情高兴得无法形容。一路上高楼大厦琳琅满目,汽车川流不息,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展现在我的眼前。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路上的一个博物馆。

刚进门,就看到了许多清朝时期用的战斗工具,比如大炮、大刀、弓、盾…….这时候,我发现了一座雕像,哦! 原来是人民英雄郑成功,他的神情严肃,似乎在望着远方,眼里还流露出希望。

我们继续行走走终于到了厦门。吃完饭,我就要去玩了,可是走到半路我要小便,于是,爸爸哪一些钱我去公共厕所,可是我却不懂说普通话,只好傻傻的站着,那个人好像知道了我的心思,接过钱那我去小便。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们一定要有充足的知识,这样才能和别人交流。

科技馆到了,里面摆设了许许多多的先进武器,还有战斗机,很多大喇叭,这让我的知识又增长了不少,科技馆的下面便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遥望过去,真是太美了,简直是画家画的。

今天的游玩这是太有趣了。

写景的作文 篇5

华不注,现名华山,是济南城区东北郊“不连丘陵以自高”的孤峰,素有“济南山水之冠”“历下绝美”之美称。

我的家在华不注山的东麓,晨练的时候经常来这里登山,晚饭散步的时候也经常信步于它的脚下,但从来没有爬到过山顶。

在一个少月多星、微风拂煦的夜晚,百无聊赖的我突然产生了登山的向往。于是,我换上运动装,穿上运动鞋,独步于登山的路上。

月色中,我沿着一层层人工砌成的石阶,信走在陡峭的山路上。寂静的孤山,除了微风吹打着“桀立”的“虎牙”发出的“嘶嘶”叫声,别无他声,只有我孤单的身影,那“翠发”的“青崖”被月光映照的越发孤秀耸翠。不知不觉中,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我仰起头来朝西望。突然,在黑黢黢的夜色中,不提防灌木丛中耸立起了一条巨蛇的蛇头。原来,是一块巨大的裂岩断成了上薄下厚的两层,上方收缩与下断开的下方构成了三角巨蛇的大嘴,而顶部那凹陷的地方,更似蛇的眼睛,可谓鬼斧神工,活灵活现。

峰回路转,景随步移。来到半山腰,雨下的小了许多,我收起脚步,拐进了“仙迹于焉”的文昌阁,道家主管功名利禄的文昌大仙居住在这里。他的房子虽然建的似琼楼如玉阁,但与山下主管春、夏、秋、冬的四季神仙相比可就寒碜的多了,人家那房子面阔四间、进深三间,而他的房子则是“因陋就简”,是人家房子建完之后的“集腋成裘”,这是不是也体现了孟子那“民为贵,君为轻”的仁政思想?我不得而知。

出了文昌阁,山路变的更加陡峭、更加崎岖。路的两侧,奇岩怪石似蛇如龙,似虎如仙,“怒之如奔马,错之如犬牙;横之如折带,乱之如披麻。”那历经风吹雨打的巨石沙岩,个个剥落的“或高或抗,或抑或坠,或如几案,或如矛戟”,惟妙惟肖。

我“由鸟道而上”,“蹊径鞠塞”,“三息而跻其巅”,不曾想山顶已有了早来人,那真武庙前的石阶上,已经坐上了早来的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深情地依偎在一起,挡住了我的前行的小路。我惟恐惊醒这对热恋中年轻人的浪漫,便在不远的地方停住了脚步,这对年轻人似乎发现了我的到来,于是松开了紧偎在一起的身躯,而我也快步走过了真武庙的断壁残垣。

朗朗的夜空中悬挂着一钩弯弯的明月,寂静的山顶涌动着美丽的夜景,和煦的微风荡漾着年轻人的卿卿我我,那璀璨的星光时隐时现着华不注当年的历史斑点。

我极目西望,夜色中鹊山只露出暗暗的轮廓,似青灰色的薄烟随风翩跹;北眺黄河,黄河如白练起舞,逶迤而飘逸地东流;驻足东望,平畴的.原野,呈现出了一片舒展的、丝绒般的黛色。远处的高楼,灯光烁烁、亮如白昼,近处的民居,星火点点,灿烂璀璨,不远不近的荷花路上,奔驰的晚归的车放射出的明亮灯光,似两道水流在不急不慢地流淌。我分不清是天上的群星点燃了地下的群灯,还是地下的群灯映亮了天上的群星,只知道天上的群星与地下的群灯交相辉映,给了我一种另类的美丽,另类的韵致,另类的风情,另类的愉悦和享受。眼前的景色让我想起了赵孟頫,想起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假如赵老先生转世今天的话,我想将会又有一幅绝世无双的《鹊华秋色图》跃然于纸上。

远处的灯光渐渐稀疏,山风也不再温柔,我身边的那对年轻情侣也早已离我而去。踩着真武庙遗址的石头,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山顶,一个在民间飘荡了上百年的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在很久很久以前,山高路陡的山顶住进了一个道士,人们经常能看到他下山,可有一天突然发现,他好久没有背粮买菜。于是,山民们结伴上了山,打开了他的房门发现,屋子里只有只有一堆白骨,还有一只死去已久的野狼。人们推测,一只饥饿的野狼躲进了他的房间,道士一不留神,与饥饿的野狼共眠……从而有了“死了道士饿死了狼”的传说。

夜色的掩映我的心里不禁有些毛骨悚然,夜风的吹拂让我出了一身冷汗。我夺路而逃,匆忙间脚下的野草牵连缭绕,状似螺旋,蓦然起,原来逃到“回车涧”,我的思绪突然飞到两千六百多年前,我仿佛又听到了当年战鼓的雷鸣,将士的呐喊,仿佛看到当年的刀光剑影,旌旗招展。

在那个群雄并起、诸侯称霸的春秋时期,一场因为外交失礼而引发的不必要的战争就是在这里结束的,这就是“鞍之战”的最后战场。和战国时期,在那个的混乱年代,齐长城脚下的山城是个处于齐鲁两国交界的边陲小镇,而我站立的地方,则处于两国的边境线上,两国之间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的冲突和战争。我站在这些无言的、英武的将士面前,似乎又看到了、金戈铁马、听到了当年、隆隆的战车、声、以及挥着利器刺向彼此的,一个个、一批批血溅战袍、轰然倒下的悲壮的身影。两国的统治者也许会用他们的壮举来激励那些活着的或新招的将士,继续用将士的身躯和鲜血维护自己的统治,然而那些倒下的将士的血肉和忠骨则长留在长城的内外,他们的忠魂则随着战争结束的硝烟而随风消散。历史没有为他们留下一笔,也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留下的则是亲人们的无尽哀痛和悲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不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着这样的一幕、又一幕吗?于是我的眼睛湿润了。

公元前的592年春天,诸候国的晋、鲁、卫、曹派出外交官出使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不知是无知还是年轻,为了寻开心,他找了一个瞎了一只眼的陪着同样瞎了一只眼的晋国公使,找了一个跛子陪着同样是跛子的鲁国公使……就这样,瞎眼的陪瞎眼的、跛子陪跛子、秃子陪秃子、驼子陪驼子羞辱着这些代表一个国家的使臣,也正是因为这次的接待埋下了割地求和的祸恨。在公元前的589年,晋国率领着鲁、卫、曹联军一同报仇攻齐,迎战中那个趾高气昂的齐顷公坐在战车上要“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曾想一战而溃,逃到华不注山下,被晋国联军追逐了三圈,若不是与忠勇的护卫逢丑父换了服装,化做下车取水的兵士,难逃束手被擒的命运。

逝者如斯夫,曾经车马纵横的战场早已淹没在了“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的秀泽水乡之中,若游华不注,尚需“自历下亭登舟,乱大明湖,经汇波楼下,出水门,入废漕渠(今小清河)……扶掖登舟,相与华阳道观”。直到雍正年间,游览华不注才不需要乘船楫篙,只需向“罗学使竹园借骑”。

弯月渐渐升到了中空,夜露浸湿了碎小径,我踩着柔软的细草带着满足、满怀憧憬,踏上了回家的归程,但华不注那阳柔相济的内涵,厚重的文化遗产,在我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

《【精品】写景的作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