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忆原创作文

2021-10-18 11:23:11
春节记忆原创作文

春节记忆原创作文

内容简介: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 如果觉得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欢迎大家阅读《春节记忆原创作文》,此文由作文网小编推荐,大家多多指教!

第一篇:春节记忆(写景/1000字)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

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儿子“高升”啊。

枣花和糕,妈妈现在还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种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乡人叫“黄蒸”,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准,姑且就用这两个字吧。它其实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点陷,有白菜,也有白萝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在我离开家到县城上学以前,我们家平时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经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吃饭,有人特别爱点贴饽饽熬小鱼,我看着玉米面做的饽饽从来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杨村镇有一家贴饽饽熬小鱼特别有名,市里有人开车跑到那儿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从承德回天津,他们要去吃杨村的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饽饽贴的真好,但是我也没有吃一口。童年的记忆里对玉米面特别的抵触,这种抵触持续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我放炮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该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当然由我来,小我七岁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担,但是我从来没有让过,直到我对放炮没有了兴趣。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哪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只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儿时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孩子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大人有时候故意逗我们,不把头磕响了不给礼物的,说是礼物,其实就是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特别的礼物了。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的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是和同伴们去做我们之间的游戏了。

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离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带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无拘无束的一天,一直到过了初五,大人们该上班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年才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第二篇:春节记忆(写景/400字)

盼啊!盼啊!我把春节这天开始倒计时。还有10天、9天……春节这天终于被我盼来了。

一大早,我被妈妈拍醒,“起床了,宝贝过年好”我高兴的爬起来,“爸爸妈妈过年好,妈妈我又长了一岁,我帮你们干活去”我穿上新衣服,和爸爸贴对联,打扫卫生。妈妈早已在厨房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都是我爱吃的小肉丸、红烧鱼、鱼香肉丝……好多呀!

妈妈说:“先和爸爸下楼放炮,再回来吃饭。”我和爸爸把早已准备好的花炮拎下楼,放个不停,爸爸告诉我花炮该怎么放,再三指导我注意安全,一个接一个的花炮被我燃起。我都忘记妈妈准备的一桌美味了。

“宝贝,吃饭了”妈妈叫我们吃饭,我才恋恋不舍地走上楼。我洗完小手,坐到桌前,爸爸妈妈又给我一道惊喜,每人递给我一个大红包,妈妈对我说:“宝贝又长了一岁,一定可以支配好自己的压岁钱,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懂得更多道理,认真对待你的学业。”我想我一定可以做到。

我们开始吃饭了,爸妈不时地给我夹肉夹菜,大家都沉浸在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与欢笑中。

这个春节,在我的记忆中是最深刻的,因为我又长了一岁。

第三篇:春节记忆(写景/500字)

2009年悄然而去,留给我们只是那一段美好的回忆。

春节期间,“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阵鞭炮声连续不断的响来,家家户户门口都贴有春联,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含义,各有各的祝福,有的在给朋友发短信,有的在登门拜访,甚至在电视里也有主持人的祝福,春节可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

大年三十,人们最盼望的一天,那天,我早早就来到了奶奶家,家里灯火通明,喜气洋洋,窗外的爆竹声声响,桌上摆满了佳希,全是一些大鱼大肉,当然还有一些蔬菜,香气自然是滚滚而来,让我垂涎三尺,恨不得上去大吃特吃,奶奶说:“可以开始吃了。”话还没说完,我伸手拿了一个特大号的鸡腿,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它象征着红红火火。

吃完团圆饭后,弟弟和妹妹就吵着大人们放烟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爸爸带着我们去放烟花,各色的火焰不断地映入眼帘,绿的,像轻飘的叶子,左右飘动,红的,像成熟的果实,让人垂涎三尺,黄的,像活泼的精灵,白的,像洁白的蝴蝶,尽情飞舞,时强时弱的鞭炮声荡响在耳边,回到屋子里,我们全家围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的看着春节晚会。

虽然春节过去一个多月了,可我还想念着它,因为它毕竟带给我们快乐,它多么像甘甜的美酒,浇灌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春节,多么像一颗香甜的糖果,使每个人笑涿颜开。我喜欢过春节。

第四篇:春节记忆(写景/1000字)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

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儿子“高升”啊。

枣花和糕,妈妈现在还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种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乡人叫“黄蒸”,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准,姑且就用这两个字吧。它其实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点陷,有白菜,也有白萝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在我离开家到县城上学以前,我们家平时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经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吃饭,有人特别爱点贴饽饽熬小鱼,我看着玉米面做的饽饽从来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杨村镇有一家贴饽饽熬小鱼特别有名,市里有人开车跑到那儿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从承德回天津,他们要去吃杨村的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饽饽贴的真好,但是我也没有吃一口。童年的记忆里对玉米面特别的抵触,这种抵触持续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我放炮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该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当然由我来,小我七岁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担,但是我从来没有让过,直到我对放炮没有了兴趣。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哪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只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儿时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孩子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大人有时候故意逗我们,不把头磕响了不给礼物的,说是礼物,其实就是一颗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特别的礼物了。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的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是和同伴们去做我们之间的游戏了。

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离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带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无拘无束的一天,一直到过了初五,大人们该上班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年才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第五篇:春节记忆(写景/800字)

“要说最特别的节日,可必定是春节啊。要说春节有趣的事,那可说都说不完啊”,一边说着,妈妈脸上竟洋溢起了笑容,看着妈妈脸上的笑容,跟着妈妈的回忆来到了那过往的春节。

刚过小年,家家户户都贴起了春联,时不时地还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闹极了!裹上大棉袄,就去买好吃的喽!坐上自行车,便急忙赶往集市。寒风凛冽,却依然赶不走热情。“走,先去买鸡!”,爸爸一边把车靠在路边,一边往集市买鸡的那儿赶,摊位前早已挤满了人群。牵着爸爸的手,顺着人流一点点儿往里蹭。踮起脚尖,跳起往鸡笼里瞧。“那只,那只好,爸爸,我们要那只!”,“好!好!”。付完钱,提着鸡,一蹦一跳地奔着。我拉着爸爸,“下来去买鱼!”,不一会儿,一条大鱼也被爸爸拎在手中。“回家!”

厨房里传来阵阵香味,“吃饭啦!”“哇!”,望着满桌的菜,兴奋极了。“甑糕,甑糕,我要吃甑糕!”。白白的糯米,盖上厚厚一层的红枣泥,迫不及待地舀上一勺,甜而不腻,糯而不粘牙,好吃!好吃!一条长长的红烧鱼摆在了眼前,用筷子夹上一口,外面的鱼皮脆脆的,里面的肉也入了味,一口又一口送进嘴里。吃完饭,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包起了饺子,这充实而又快乐的一天逐步进入了尾声。

夜晚,妈妈拖出缝纫机,来到我床边,悄悄问我“今年想要件什么样的衣裳啊?”,“要件夹克!”“嗯,好。”伴着缝纫机的声音,进入了梦想。一早起来,一件崭新的灯芯绒外套已经整整齐齐地叠在了枕边。爸爸妈妈还没醒来,我便轻手轻脚来到洗手间,迫不及待穿上新衣,左照照右照照。卧室传来了脚步声,我急忙奔回去,“好看吗?好看吗?”“嗯,不大不小正合身。”我跑出院子,想与邻居朋友们分享这新年第一刻的喜悦。

几天过去,盼啊盼,可算盼到了元宵节,来到邻居家一起做灯笼,先把框架搭好,再糊上一层纸,最后再上色,好啦!两只兔子灯笼便做好了。“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灯会上,我们尽情玩耍着

听着妈妈的故事,又想起了现在的春节,各色形态的灯笼,饭店各种各样高档的山珍海味,塞满了橱柜的各种花样衣服,可却再也体会不到妈妈那时的快乐。也许正是因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富裕的生活让每一个有仪式感的日子变得不再有仪式感。所以,即使再华丽的行装却没有一件自己做得夹克来得漂亮。

以上就是关于《春节记忆原创作文》的内容,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持续关注作文网,精彩不断!

《春节记忆原创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