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景的作文

2021-09-04 00:54:19
【精华】描写景的作文7篇

【精华】描写景的作文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景的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景的作文 篇1

放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上海舅舅家玩。吃过晚饭,舅舅提出带我们去外滩看夜景。

舅舅开车带着我们来到了外滩。我们先登上了灯光柔和的防汛大堤。大堤上旅游观光的的游人络绎不绝,他们说着笑着,兴奋地忙着拍照。

我们走下台阶,来到了黄浦江边的观光台,视野一下开阔起来,那台上的景观灯,由北向南延伸,星星点点的灯光,勾画出了黄埔江岸美丽的弧线。

我们沿着观光台向前走,突然,江对岸的一个熟悉景观让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呀!东方明珠!”舅舅笑着说:“看到了吧,那也是上海最高电视转播塔。它高406米,全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是人们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好去处。高科技设计,有些地方能够360度旋转,坐在里面,能够观看到全上海的风景呢!”久久的话让我吃惊的睁大了眼睛。这时,塔上的灯开始旋转起来,远远望去,真的像颗珍珠发出耀眼的光芒。

“呜呜······”随着一阵汽笛声传来,一条装扮的像飞船形状的游轮缓缓驶来,船上挂满五彩的闪光灯,一闪一闪,把江面映照的绚丽多彩。“好美呀!”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们都陶醉了,仿佛真的在画中游了。“快来拍照!”咔嚓咔嚓,姐姐接连给我拍了几张。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已到了九点多,我们该回家了。这美丽的夜滩景色,真有点让我恋恋不舍呢!

描写景的作文 篇2

新学年在金秋的伴随下来临了,我又回到了那久别的学校。

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操场边主席台边那几棵高大的梧桐树,它们傲然地挺立在操场上,仿佛是几位英勇的哨兵守卫着我们美丽的校园。

近看,梧桐树仿佛一位位满脸皱纹的老人,记录下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日日月月,记下了多少位老师的默默耕耘,记录下了多少同学的欢声笑语。

远看梧桐树,仿佛是一把把点缀着黄星的绿绒大伞,为同学和老师遮风挡雨。

在树下向上看,绿色的树叶和棕色的树枝层层叠叠,好像永远看不到终点。

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同学们高声歌唱,梧桐果听了也来凑热闹,它们互相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好像是在为树叶伴奏似的。

随着微风吹过,树叶和树皮的清香随风飘散,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伴着孩子爽郎的笑声越飘越远。

啊!我爱我的校园!我爱校园的梧桐树!

描写景的作文 篇3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悠然的羊群……这如画般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满洲里。

满洲里地处祖国北疆边陲,犹如从烟波浩淼的呼伦湖上飞起的天鹅,展翅翱翔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她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陆路口岸,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从我刚记事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生活在满洲里,那时我总是不解的问妈妈,我们这里为什么叫“满洲里”,妈妈说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现在长大了,我知道了家乡真的有着泉水般的清澈与甘甜,并将源远流长。

我的家乡资源得天独厚,魅力无穷,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绿草如茵;碧波荡漾的呼伦湖,纤尘不染;庄严肃穆的国门,巍峨耸立;扎赉诺尔文化传来远古的呼唤,耐人寻味;异域风格的城市建筑,展现了中西文化的浑然天成。说到我的家乡一定要提到呼伦湖,又称达赉湖,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栖息地, 虽然呼伦湖没有江南水乡湖泊那种温婉婀娜,但它有北国大自然赐予的朴素与纯美,这儿是“水天一色、湖光潋滟、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我的家乡还是一座具有中俄蒙三国风情的城市,这里随处可以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热闹的集市人来人往,喧哗的街道车水马龙,林立的高楼大厦,干净整洁的市貌,人们的淳朴善良,怡人的景色,向每一位远方的客人昭示着满洲里市的欣欣向荣。

自1992年国家把满洲里市确定为沿边开放城市后,满洲里市的一切都腾飞起来,高速发展起来。尤其在20xx年国家又把满洲里市确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后,给我的家乡带来了更多地生机活力,也给我带来了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家乡的一切与我相连,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一草一木、爱她的山山水水,爱她的春秋冬夏。我想等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建设家乡、回报家乡,把她装点得更加美丽富饶。

描写景的作文 篇4

秋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韵味。

秋天的树林是充满韵味的。红色、黄色、绿色,树林仿佛是一幅油画,涂了各种绚丽的色彩。忽然,一阵风吹过,树叶宛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飘飘洒洒地从天空中飞下来,落在地上,与成千上万的树叶一起,制成一条金色的地毯。走在上面,发出了特属于秋天的声音:“嗽嗽嗽……”路旁种满了银杏树,树上的无数把小吉他弹走出了一首动听的歌谣:“沙沙沙……”三位歌唱家蟋蟀、蝈蝈和油葫芦亮出了迷人的歌喉,远远近近,纷纷扬扬,组成了一部宏大的自然交响乐,叫人听了韵味无穷。这景、这声,使人回到了这迷人的秋。

秋天的果园是充满韵味的。勤勉的果农忙忙碌碌地采摘水果。不一会儿,一大筐又堆满了果实。苹果、橘子、桃子,一筐筐地运上了大卡车。瞧!果农的脸都笑开了花,嘴角发出的笑声别提有多高兴了!不知是因为看见的丰收的景象,还是因为闻到了香甜的水果的气息,只要走进这座果园,就仿佛来到了快乐天地,与果实一起共享丰收的秋天!

秋天的田野是充满韵味的。太阳下滚滚麦浪与金色的阳光遥相呼应,显得更加灿烂了。麦浪里怎么传来一阵阵歌声?原来是农民伯伯在唱农歌呢!欢乐的笑脸配上喜庆的农歌,顿时我觉得此时的麦浪不仅仅是麦浪,更是欢乐的海洋!

我爱秋天那斑斓的树林,那丰收的果园,那滚滚的麦浪!我爱秋天!我更爱秋天那一份独特的韵味!

描写景的作文 篇5

一直往前走,却从未在意沿途的风景。

——题记

雨起初很小,渐渐地蔓延开来,最后竟成了一场瓢泼大雨。而我着急出门,却忘了带伞,只好让母亲来送。

远处,形形色色的景物透过雨,看起来十分朦胧,就像一层薄纱笼罩。不安地向四处张望。那一幕,尽管是十分模糊的,却成为永恒的.记忆。

“雨下得太大了,宝宝,我背着你吧。”我顺着声音,努力地向前看,那是位母亲,大约三十几岁,腿脚明显有些残疾,身边的儿子却说:“没事的妈妈,我可以自己走,你身体不好,我牵着你走。”在那寒冷的雨天里,那句话,如一缕春风飘进耳畔,一股暖流传遍了全身,无论多么寒冷,都不觉得。我又向前走了走。那个小男孩只有四五岁的样子,不算太高,穿一身黑色,一只手牵着母亲,一只手拿着买的东西,他紧紧地跟着,好像生怕落在后面。母亲举伞的手不断向儿子那边移,她一半的衣服已经被淋湿,尽管如此,她的脸上依然充满着幸福和满足。

望着那对母子的背影,久久不能回神。

“在想什么呢?”沉思中,母亲早已来到了我的身边,“没什么!”,“冷了吧,把这个穿上。”穿上大衣,立刻觉得温暖了许多,“走吧!”,“嗯。”我把伞倾斜了一些,就像那位母亲一样,我要保护爱我和我爱的人。

“星星羡慕太阳的万丈光芒,却从未发现自己的柔和美丽。”过去的我不曾留意,现在我发觉了,幸好还不晚。

画面定格在那个雨天,定格在那对母子的背影上。那是我见过最美的风景——永驻心中的风景。

描写景的作文 篇6

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下面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吧!我们学校的名字叫实验小学。座落在肇州县红领巾街路西,也就是中医院的右侧,学校大门朝东,大门的正上方镶嵌着四个镀金大字“实验小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走进校园,操场上有一棵很古老的大柳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春天来了,柳树被风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好像春姑娘的辫子一样随风摆动。这棵柳树又粗又壮, 需要五个小孩才能抱成一圈。夏天,火一样的太阳把我们晒得满头大汗,这时它就像遮阳伞一样,为我们遮挡阳光。

大树的南面是一个大操场,这个操场可供一千多名学生做早操,升国旗。每到周一时我们学校都要升国旗,唱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操场的最南面有单杠、双杠、秋千等,西面有两个篮球场地;东面有花坛和足球场地;还有一排排杨树个个精神抖擞就像绿衣战士一样挺立在操场周围,墙上画满了美丽的画。北面有一栋五层高的教学楼,明理博学、求实创新。走进教学楼的正厅有一面大镜子,上面写着“每日三省”四个大字,时刻提醒我们的衣着整齐。走廊的两旁有雷锋、列宁、周恩来、爱因斯坦等塑像让我肃然起敬,还有名言、警句。教室里同学们在专心致志地读书。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小声读,还有的在默读。同学们为了成为国家的栋梁,在学习上做了很大的努力,用成绩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和老师。

这就是我的学校,学校的景色多美啊!我为自己在这样的学校学习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描写景的作文 篇7

今日,我起床,看到窗上全是水。打开窗户,强冷空气直朝屋子来,一些小寒也跟随风被吹了出去。我兴高采烈想:今日又能潇潇洒洒地玩雪了!我但是头一回见到20xx年降雪呢!

刚到院校里,我朝窗前一看,外边仅有一点点白色雪,并且舍得下算不上非常大。

英语课程,大家见到的雪花大小不一,在天空中慢慢地着陆。一会儿,雪花变小点,我想雪应该是要停了吧!但又过了一会儿,雪又变大起來。雪花飘飘洒洒、慢慢地漂落出来。

中午,我下楼去玩雪。一“外出”,就见到操场一片白,草地也类似沉积满了雪。我到悬垂举腿两道杠,找到了亲姐姐和李?,一起玩雪、堆雪人、堆雪人……一会儿,我也找到了陈尹萱、高之瑞、高寄荃这三个小伙伴们,并和她们有说有笑……遗憾的是,迅速朱老师就用广播节目叫在外面的同学们回教学大楼了。

快放学了,大家看过一眼窗前,树都白了。乒乓球桌也白了。蓝球架也是一片白皑皑。

我爱雪,今日下课后一定想玩个够。

《【精华】描写景的作文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