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写景作文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观察写景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写景作文 篇1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应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法写景
2、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会应用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法写景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前准备
1、 范文《荷塘月色》
2、 选好学生写景观察地点
第一课时
1、 下发范文《荷塘月色》
2、 分析范文写景方法
A、 范文共写了哪些景?
荷塘、月色、荷塘四周
B、 作都是否一开始就写了荷塘之景? 荷塘四周 路的一旁(点明此应用移步换景法写景,并告诉学生什么是移步换景)
C、 作者写荷塘时写了哪些景?作都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此讲明什么是定点观察)
教师学生探讨形成以下板书
弥望的荷叶(看)
开着的荷花 上
荷花
花苞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荷香 (发挥想像,用上修辞) (想) 定点观察
荷塘 闻 像闪电
荷波(看)
叶下的流水 (看) 下
3、作者写月光抓住什么特点来写?写了哪些地方的月光?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讨论形成板书
照在叶子、花上 下
月光
上
4、作者写了荷塘四周什么景?按什么顺序写的?
形成板书:
远近高低都是树,将荷叶围住 整体
树梢上的远山 远
树缝里的灯光(没精打彩)
(想像)
四周的树
树上的蝉声(听)
水里的蛙(听) 近 局部
5、总结整篇文章写景方法,并形成整体板书
1、作者先应用移步转移法粗笔勾勒了小煤屑路,荷塘四周的景,再应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按一定的写作顺序写了荷塘,月光,荷塘四周等景,在写景时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将荷塘的月色写得静悄,朦胧,传神。(指导学生写作时可应用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的方法,按一定顺序,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将景写得优美生动,使文章井井有条。)
6、安排第二课时观察任务
1、指明第二课时观察地点――翠竹公园,并简单交待会路过的景点
2、指明观察重点―――翠竹公园的翠竹林
3、观察方法指导
仿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作方法及写作顺序指导观察景物的角度,形成题纲。
开头:(略)
教室翠竹小广场 石板路翠竹林 移步换景(粗笔勾勒) 大小 颜色
总体特点 气息
(可观察的角度用上修辞)
和周围的景构成怎 看(色、状)
竹叶 想(用上修辞)
听(声)
翠竹公园 翠竹林 看(色、状) 定点观察
竹节
竹 摸(感觉)
竹笋(同上)
阳光照射下的竹
鸟叫
丛林四周的景
结尾:感想或启示
范文板书:
小煤屑路 荷塘四周 路的一旁 移步换景
荷塘月色
看) 上 荷花 花苞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发挥想像,用上修辞) (想) 荷塘 闻) 荷波(看) 叶下的流水 (看) 下 照在叶子、花上 下 月光 照在树上(树影) 上 树梢上的远山 远 树缝里的灯光(没精打彩) (想像) 四周的树 树上的蝉声(听) 水里的蛙(听) 近 3 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 整体 定点观察 局部
第二课时
一、观察准备
1、 课堂强调注意安全
2、 再次回顾上节课强调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并提醒学生尽量按上节课指导的方法观察。
3、 鼓励学生游玩中融入情感,真情品味美景,同时展开合理想象。将景物写得生动优美。
二、组织学生到翠竹体验情境,指导写作
1、 引导学生观察翠竹广场――主广场――石板路等景点。边走边提醒学生写下自己看到了什么,这些
东西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竹林
A、请学生观察整个竹林是怎样的如大小如何,整体颜色如何,气息如何,和周围构成了怎样画面。将自己观察到的写下写下自己看到此竹林时所感
B 、局部观察
(A)请学生观察一棵棵竹子是怎样的,如竹叶、竹节、竹笋是怎样的,像什么,你听到什么,有何感受等。
(B)请学生观察四周景如何,写出自己感受。
(C)你还看到了什么?如鸟叫、阳光等。
三、注意事项
1、在体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写出自己所听,所看,所嗅,所想。
2、在学生观察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如初到竹林时,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想到什么,前人对竹有过哪些描写,哪些是与自己些时心境一致的。闻到竹香时,你内心是怎样的,发挥想像用优美的语言写出。
3、介绍景物时,按上课时所列提纲介绍指导。
第三课时
返回教室进行创作
1、学生将自己所观察,所记下的文字,根据前面所指导的方法整理出一篇作文。
2、告诉学生,以后无论写何处之景,都可应用以上方法观察。要注重按一定顺序观察,发挥想像将景物写得生动优美,更重要的是观察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学反思:
1、 注重学生写景方法指导,注重学生亲身感,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2、 通过此次写作实践,学生不仅学会了应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方法写景,还学会了在写景过程中想,调动各种感官,发挥想像。并体会到写景过程中,融入自己感情同样重要。
观察写景作文 篇2
今天下午在我上学的路上,有很多杨絮飞在空中,就像下了雪一样满天飞舞着,漂亮极了,我与朋友一边走一边捉着“雪花”,非常开心。但是它也特别烦人,因为一不小心它就会跑进我的鼻子里,使鼻子很难受,或一会又飞到我的眼前,使我睁不开眼睛,走路也不方便了。有的小朋友用黄帽盖着脸,一中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用手捂着嘴和鼻子,飞快地跑着,我也用红领巾先蒙上嘴和鼻子,带上黄帽,生怕这“雪”会和我亲密接触,这样跑着很不方便,我差点与一位阿姨相撞。
我飞快地跑进教室,我想教室里不会有“雪”吧,到了教室,还真有这让人讨厌的“雪”,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雪”的来源,原来我们教室前的操场上有一排杨树。这可爱又烦人的雪竟飞到教室里来与我们一起上课来了。
观察写景作文 篇3
一、读万卷书,过语句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要想写好写景作文,积累一定量的写景状物的词汇势在必行。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强化训练词语。学生饱览写景的文章,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好词佳句。
二、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经过上面两个环节,学生为写景作文已作好准备工作,下面就是实战演习了。事也凑巧,天助我也!那天天降暴雨,天昏地暗。暴雨入注。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观察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学生观察得很细。之后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这场暴雨,并且写出了特点。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大雨倾盆时:粗大的雨点,狂暴地落在屋顶上,整个天空似乎要崩塌下来,电闪雷鸣、暴风骤雨,似乎要把这个世界吞没。雨下得更大了,大地间像挂上了一幅巨大的珠帘。另一学生这样写天晴雨住时:大雨终于筋疲力尽了,雨渐渐地小了,树木又精神振奋地站了起来,乌云渐渐地退了,太阳露出了笑脸。
这次习作之后我又让学生观察了校园,写校园的景色。在写秋天的校园时,该生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丑菊”,用他独特的视角写出了白花凋零,惟丑菊独放异彩。他在作文中这样写到:秋天五颜六色的花儿都不愿自己先凋谢,还想一直比下去。这时丑菊开花了,别的花儿,一看见丑菊那漂亮的鲜嫩的小花,都心甘情愿地低下了头。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环环相扣,学生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作文。当然这不是剧终,贵在坚持。我相信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睁大双眼看世界,留心观察、留意生活、留住精彩!
观察写景作文 篇4
四月了很快就要夏天了,经过了一个冬天光秃秃的杨树也重新长出了叶子,伴随着叶子而来的是杨絮这种毛茸茸又白茫茫的毛,很梦幻又很讨人厌,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会过敏,一块一块的红肿,杨絮很漂亮但是它并不是我们需要的。
漂亮的、美好的并不一定就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个星期不到杨树上就长满了叶子而杨絮确实一直没有断过,如今杨树已经是满树的的嫩叶,而杨絮也只是稍稍变少而已,当初漫天飞舞的杨絮看起来就像是一场永远下不完的初雪,与之相比现在的杨絮就像是细细绵绵的小雨别有一番风味。
飘舞着的杨絮就像蒲公英一样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杨絮就像是永远也飘不完一样,白白的、软软的、柔柔的给人一种它是蒲公英一样的错觉,只可惜杨絮会让人过敏,当真像是现实版的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
我也有把杨絮吸进鼻子的经历,很难受,美好的事物总是有两面性。
我们需要分辨出我们真正要的是什么。
观察写景作文 篇5
春末夏初时节,太阳暖洋洋的照着,柔柔的风轻轻的吹着,这时,从茂密翠绿的杨树上就会飘下一阵阵“小雪花”——杨絮,它们在空中自由自在的漂浮着,一会儿打着旋落下,一会儿顺着气流突然上升再慢慢的降下……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便会想起韩愈的诗“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絮不仅可爱,有时它也很顽皮。瞧,课堂上,同学们正专心的上课,它悄悄的溜进来,有的飞到同学们的眼皮上,逗着他们不停的眨眼;有的飞到女同学的头上,像是和她们头上的发卡比美呢;还有的钻进同学的鼻孔里,害的他们不停地挠着鼻子。
下课了,杨絮又会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当一朵杨絮刚要落在我脸颊上时,我轻轻一吹,然后用手一托,就将它捉住了。仔细一看,它蓬蓬松松的,象是我最爱吃的棉花糖。再往下看,一粒芝麻大小的种子粘在下面,原来它们是肩负了杨树妈妈的重任的。
虽然杨絮很渺小,但也有自己的任务,我们人类不是更应该有自己的任务,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吗?
观察写景作文 篇6
“花落莺啼春暮,陌上绿杨飞絮。”宋代词人谢逸,描述春末杨絮飘飞的景象,被我早上出门时见到了。
这种如梦的景象,让我和一起玩耍的妹妹惊呆了。那一刻,我俩放佛置身于冬天的风景里,到处都是飘飘扬扬的白絮,像素雅的百花,像晶莹的白雪。“真美呀!”我俩异口同声的说。我好奇的想捉住它,可调皮的它,总笑着,躲开了,随风逝去。我忽然觉得自己放佛就是杨絮,穿着雪白的纱裙,在半空中翩翩起舞,快乐的旋转。转啊!转啊!忘掉了一切烦恼……。
一阵微风吹过,我才从幻想中醒来,回到现实中,和妹妹一起尽情的玩耍,它还不时的围着我们打转,不时还会迅速飞到我俩的衣服上,头上,直到我俩的头发都变白了。
说实话,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杨树飞絮的景象。但是,对孩子们来说,白絮飘飞,如雪的景致,不是更富有童话色彩,更浪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