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只要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就能顺利找到古老庸国的源地。如今,几千年的时光已经逝去,但这种文明的记忆却留在我们脑海中。应该说,这是向坝的骄傲,是竹溪的骄傲,更是十堰的骄傲,因为这种文化闪烁着光芒,照耀着庸国的后人。
竹溪庸巴文化,我们仅从历史、饮食这些方面去寻找他的古老是不够的,还有散落在民间的明珠——民歌。靠近四川的向坝乡,虽被大巴山挡在幽谷之中,然这里的民歌文化历史悠久。古有《离骚》,今有民歌。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先代楚民,用勤劳的双手垦种,牧放发展生产,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向坝就处在庸巴文化的源头之一。在隔山而对的氛围里,民歌产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歌也跟着发生改变,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勤劳的家乡人将在生活劳作中所积累的事情,将其制成歌曲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民歌都是摆在劳动者面前的“眼前景”、“身边事”,歌词是听得再熟不过的口头语,无需雕琢、自然纯朴。自古以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歌。家乡人爱唱向坝的歌,喜也歌,乐也歌,愁也歌,年也歌,节也歌。这是向坝习俗的延续,也是向坝民歌的基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彰显文化的一种结果,也是人类生存追求的最高境界。十堰人懂得这个道理,改革开放以后,伴着几十年的日月,始终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既有金山银山,也有绿水青山。退耕还林,保护生态,履行大山儿女的责任,还大山以翠绿,还河川以秀美,让春光在前进的路上闪亮。游人徜徉在十八里长峡,群峰被青绿而掩映,百鸟隐翠绿而婉唱。奇山摆在彩云中,天地云雾相连,恍若混沌难开。虎头山上威武雄壮的气势,透出中华民族的巍峨大气;望金崖上的金碧辉煌展示生命的富足和前程的宽广。
向坝文化是十堰的一部分,与城区虽相距甚远,但文化却未因此而搁浅。反而被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沟通交流,共同铸就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涵养。
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嘹亮的民歌在这里唱响,岁月在这里驻足,凝结成时光的琥珀,展现那璀璨的光华,这光华沈腾而成一种魅力,一种家乡的魅力,十堰的魅力,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家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