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轼

2021-08-09 11:17:14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情缘相连 一世烟波

世人眼中的苏轼生性旷达,乐观豪迈,带着一腔洒脱,笑对人生起起落落。你可曾知豁达的背后是绵绵无尽的柔情。苏轼一生意气风发,为君为民,不屈服世道不顺,也能安然乐在当下,他总能将诗意涂在脚下,步步留词。这样的诗意中填不尽的却是情思。

年少情深,自难相忘

那时的苏轼年少轻狂、肆意挥墨,与伯乐相识,名声大噪,一时传遍京师。这时他的枕边人是王弗,王弗饱读诗书,为人“敏而谨,慧而谦”。初次相遇是在山林,十六岁的王弗在屏风后望见那人的身影,芳心暗许。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之后,苏轼醉在后院中,半夜醒来探向窗内,王弗正对镜梳洗,回眸相见,这是第二次遇见。两人自由恋爱,半年后结婚成家。后人评价王弗是苏轼良伴,得力助手。他官场得意却不免待人耿直,常常都是王弗在旁提点一二。却不想一朝花开,一朝梦碎,浮云消散。夫妻情缘不终而结,二十七岁的王弗突发疾病离开人世。留给苏轼的只有十一年的回忆,十一年的相伴相守,十一年的欢好。这十一年也许是苏轼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夫妻和睦,官场顺意。王弗的逝世带给苏轼沉重的打击,他写了许多悼念亡妻的诗词,这便是年少情深,自难相忘,她是他心中永远的白月光,是如此美好。“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后他故地重游,夜来梦见亡妻对镜梳洗,笑颜如故,又见那个与他心意相通的女子,却只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爱意胜过万千。

患难与共,不离不弃

也许是抱着对结发妻子的思念,也许是家事无人照料,他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这个女子相伴苏轼的时间最长,整整二十五年,她“性格温和,知足惜福。”在苏轼最失意的时期默默相伴在右,是她陪他度过了这最为跌宕的宦海人生。经历了“乌台诗案”与黄州贬谪后,在偏远地带,在这样贫苦日子里,闰之陪着丈夫挖野菜,开垦种粮。一步一步度过这样艰苦日子,闰之总是夙兴夜寐,悉心照料家事,对丈夫无微不至。相比于王弗,闰之读书不多,也不够机敏聪慧,不能与丈夫琴瑟和鸣,高谈阔论。也不能为其排忧解难。但她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贤妻良母,安安心心为苏轼照料好家庭,不让他烦心。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王闰之的一往情深得来的并不是白费苦心,苏轼也对她渐生情愫。然而好景不长,闰之没能走过半生,四十六岁就离开人世,二十五年的相伴也如黄粱一梦,一挥而过。苏轼伤痛不已,写下“唯有同穴,尚蹈此言”同生同葬的愿望。十年后,苏轼去世,达愿合葬。

红颜知己,却是薄命

王朝云,生于多情江南,却因家境贫寒,被迫落入风尘。苏轼与文友游西湖,见舞姬中唯有王朝云天生丽质,清醒雅洁。转眼却又见她浓妆艳抹,在悠扬的丝竹声中轻盈曼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被朝云美貌所吸引时写下的诗句。十二岁的朝云豆蔻年华,能歌善舞,邂逅苏轼,后者“我见犹怜”把她纳为侍女。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十八岁的朝云与他完婚成为侍妾。她,很懂他。一次苏轼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大家:“你们知道我这里面是什么?”一答“文章”,一答“见识”,苏轼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是不合时宜”,苏轼闻言称赞:“知我者,唯有朝云也”苏轼一次次被贬,朝云都陪他左右“独朝云随我南迁”然而,红颜多是薄命,在惠州,她染上瘟疫,最后的岁月中与药相伴。苏轼曾描绘朝云煎药的场景“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苏轼也日日为她拜经祈福,希望她早日康复,朝云却仍是撒手人寰,苏轼将她埋在惠州西湖南畔的栖禅寺,并写下墓志铭“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他与她结缘于杭州西湖,分别于惠州一个叫西湖的地方,一世情缘,终此了结。

也许现在并不能一味否定古代封建思想,这样看来苏轼并不是滥情,三个女子,三种陪伴,王弗的忠言逆耳,润之的贤良淑德。朝云的不离不弃。她们穿插着苏轼的一生,我们可能会羡慕苏轼的幸福,却不想她们却一个个先他而去,三次莫大的悲痛被苏轼诉进诗里。他虽不能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却对每个女子钟爱有加,不负她们,这也许就是大文人苏轼背后的柔情。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