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负责的人。
班长,总是一个班内最有领导力而且最有责任心的人。我们的耿大班长确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上课前,老师距离到达门口的时间未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班里的每个人的表情和嘴都有了轻微的变化。刚打上课铃时的那种认真和严肃退居幕后,取而代之的是呼之欲出的嬉笑的表情和一张一合的嘴。坐在班内,耳边升起一股嘈杂的声音。这显然是多个同学齐心协力共同造就的。
能阻止这种声音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班外的老师,一种是班内的同学。
庞勒的《乌合之众》告诉我们,集体心理中,错误的后果被减少了,群众处在极易受暗示的催眠状态,只要有一个人能在集体的海洋中点名一盏不理智但正确的灯,群体才能改变行为。(非原话)
在这种嘈杂中,一声响亮的“安静”打破了这一切,尽管这句话的声音之大可能已经比嘈杂声的影响更重,但却极其有效。
噪音戛然而止,每个人不需回头就知道,是班长在维持纪律了,他那笔直的身板挺立起来,让人一看就有一种威严的感觉,他大踏步地向前走去,每一步都很坚定。站在讲台上,一对明亮的大眼在他黝黑的面庞上扫视着周围。有些细小的声音又在讲台下复燃了,班长敏锐地转向了声源,说:“xxx,别说话了。”短暂的寂静后,声音又响起来了。这种情况一次又一次地持续着,就像1对24的挑战赛一样。那一小段一小段不受控制的乐土啊,被班长不辞辛苦地暂停了。
在一次次这种反复中,班长的行为极不符合我们的逻辑。他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维持纪律,一次又一次的“安静”,为什么会一直持续呢?
他没有被集体中的人催眠,每次都通过冷静的大脑告诉自己:“我不能说话,我要停止它。”这种理智的想法在人云亦云中多么难得。而同时,我们还看到,在那短暂的乐土时光,如果有老师推门而入,挨批的又是谁呢?是集体同学吗?还是班长,这种管理班级的代价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比如我。
请你试想:你作为班长,一边要尽力管理好班里每个同学的嘴,一边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这种不公平的代价你愿意承受吗?可班长又已经承受了多久呢?
我们会做的总是:
嘘,老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