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校园中,江苏电视台的记者手执话筒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李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我把目光投向那一碧如洗的天空,一只鸟儿正在寒风中飞翔。我笑了,轻轻吐出四个字:“敢想敢干!”从初一入学第一天起,我们俩就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我常感到她身上有一种向上的品质吸引着我,感染着我。
有一天,她对我说;“我要去当一名中学生记者。”后来,她真的成了南京市《中学生报》的记者。从此,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她由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学生变成了“南京市中学生通讯社”的社长、校学生会主席,频频出现在一些重大活动中,结识了各行各业的许多人。作为与她朝夕相伴的好友,我惊喜地望着这一切,也苦苦思索着那力量的源泉,直到有一天……这天才5点,我就被她带到五台山体育馆的一楼特别人口处。猜她要干啥?采访大名鼎鼎的女排教练郎平。一无电话预约,二无介绍信,就凭一张薄薄的记者证,我真怀疑……可她却笑嘻嘻地说:“还记得美国宇航中心的那句名言吗?‘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神情颇自信。当豪华客车向这边驶来的时候,她掏出记者证,递给我一个相机。车停下,队员们陆续下车,当郎平出现时,李娜冲了上去,避开了保卫人员的阻拦,来到了郎平的面前。“郎平阿姨,我是南京《中学生报》的记者,我想问……”李娜急切而不失谦恭的话语中,郎平仍旧大步向前,李娜也锲而不舍地追着,问着。或者是因为李娜的诚挚,郎平在进入大玻璃门时竟停了一下,说了声:“打完比赛也许有时间。”当我震惊于那一幅“悲壮”的场面时,李娜已悄然回到我的身边,眼中的信念更坚定了。“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机会不开门,我爬窗子也一定要进去。”她那一字一句斩钉截铁,似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般的悲壮。比赛还未结束,我又追随“野心勃勃”的李娜来到了女排下榻的古南都饭店。等待漫长而充满希望。当侍者为郎平打开门时,李娜又一次冲了上去,保安想拦却未拦住,只见她跟郎平一块儿走着。热切的眼光,诚恳的话语,锲而不舍的精神使郎平的脚步越放越慢,终于停了下来。李娜兴奋地提了许多早已准备好的问题,像一位训练有素的职业记者。最后,郎平微笑俯身为《中学生报》题了一些话。追访郎平的李娜终于满载胜利踏上归途。李娜追着、问着的场面却在我脑海中漪涟漪萦绕,幻化成四个字:“敢想敢干”。
宛若小石头投入池塘形成的一圈圈涟漪,李娜愉快地梦着,追求着。她独家采访了影片《红发卡》的全部拍摄过程,去了香港,又独闯巴西……前天,她又兴奋地告诉我完成了对李岚清副总理的采访,而今天,她又赶赴上海去参加演讲比赛。
记得她曾对我说过,将来要办全中国最好的一本杂志,像美国的《国家地理》一般出色!光想不干,世界总是老样子。光干不想,世界也还是老样子。
只有既敢想又敢干,世界才越变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