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相信这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是很多同学耳熟能详的。虽然我们一日三餐都吃着香喷喷白米饭,但究竟大米如何而来,为什么会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之说,对于我来说却是一知半解。
放假回乡下爷爷家,刚好赶上爷爷准备插秧,我便自告奋勇要一起去。爷爷说正午太阳烈,叫我下午四点后再去,四点一到,虽然太阳依然像个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但我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换上短裤,拿上草帽,穿着拖鞋一路飞奔。刚到田边,就看见爷爷和几位叔公们正弯着腰插秧呢。我还没等爷爷开口,就连忙脱掉鞋子,光着脚丫,兴高采烈地像条小泥鳅一样钻进田里。田里的泥土太软了,我的双脚一下就陷进去了,差点摔个四脚朝天。
爷爷赶忙走过来,叫我先到旁边看怎么插,我就站在田梗上看叔公插。叔公真是一位好老师,边示范边说:“首先要低头、弯腰,然后左手握一把秧,两脚不停地后退,右手又不停地将几株秧苗分出来插在水田里。”看着叔公快速地将秧苗插进田里,我心想:很简单嘛,不就把秧苗往田里一插而已吗?我迫不及待地下了田,动手插秧。一连插了好几株后,我得意地对叔公说:“叔公,您看,我也插得很漂亮吧!”叔公一转身,哎呀,秧苗已浮出水面了!“小瀚瀚,插秧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是有技术含量的,你插得太浅了,要插到泥里去,就不会浮起来了。但是如果插得太深,又是会影响后期禾苗的生长,所以在力度上还是要把握。没关系,第一次没经验,多插就熟能生巧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叔公边说边抓着我的手试着插了一株:“插秧不光是要插到泥里,还要注意秧苗与秧苗之间的距离,横行和竖行之间要有点距离。插秧的时候,要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指头把秧苗拿着往泥里插。”经过叔公神手的帮助,小秧苗在泥里站得可直了。
眼看水面日中煎,手巧青苗插上田;弯背如桥知岁月,节时不误好丰年。一次插秧让我体验了汗水的咸与甜,收获了成长的果实,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含义,明白了粮食真是来之不易的,是用一滴滴辛勤的汗水灌溉出来的。我以后一定会加倍珍惜粮食,再也不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