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时,我经历了我的第一次搬家——旧屋子待修整,新房子已准备就绪。
我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衣物、零食、洋娃娃,一件一件地被塞进行李箱;柜子、空调、电视机,一个一个地搬走了;墙上的贴纸、涂鸦,阳台上幼弱的植物,一个上午便再也找不见了。我心中的家,也无影无踪了。
钢琴从旧屋子搬进新房子的时候,想到那些在旧屋子练琴的愉快时光一去不还,我开始大哭。妈妈知道我不想搬家,过来抱住我,道:“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便不再说。我心想:家是我住过的任何地方,旧屋子是我的家,我没有家了……此后勉强住进新房,旧屋装修时,爸妈在屋里,我在屋外——不敢再看一眼。
很久以后,适应了新房子,旧屋整修完毕,我们又要住回去了。妈妈劝我:“都要住回去了,总还是应该看看。”,便走进了崭新的旧屋子。
出乎意料地,我一点都不难过了,而是和爸妈一起谈论起来:“放钢琴的位置添个跑步机也挺好的”“餐桌旁边的墙上还要挂我的画”“书柜还在啊”……在种种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新”家的惊喜中,我对搬家已经释然,第一次感受到单纯来自家人而非房屋的温暖。
很快,我们又住下来了。东西搬出搬进的过程中,我端详“新”的布置——除去了我对“旧”的依恋,整修后的屋子更干净整洁,温馨却不变。仔细地在心中还原旧屋子的一处处,却发现有些陌生——我还是和过去的“家”走远了。
想着,看到爸妈在屋里说笑,“新”屋子很快地有了“人气”,是时候开启新的、关于这间屋的记忆匣子了。想着,发现旧屋子里的记忆也是因为有家人的存在才变得重要,有家人、有亲情在的地方才是家啊。自己住过的任何地方,没有那一份温暖,都只是“屋子”“房子”而已。你好,我的新家!
现在回望,“家”不是一间屋子、一处地方,家是一种氛围——由家人之间的亲情构成,包容、温暖、值得回忆。当时的难过、固执只是对新地方的旧氛围的抗拒、不习惯而已。搬家,是对生活环境的改善,让“家”的氛围更加温馨。面对“搬家”,我已不再抗拒,而是欢迎:你好,我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