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作文合集7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叙事类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叙事类作文 篇1我喜欢吃,喜欢美食,抒情类佳作赏评:碗中有乾坤。
童年的碗里总是有数不尽的美食,而童年的幸福,或许就是在夜里已经钻入被窝后又死缠着妈妈做的一碗黄澄澄的鸡蛋羹,或者是因为怕太凉而让它慢慢融化在碗里的一根冰淇淋。孩子总是最容易满足的,好吃的东西只要一口,快乐便会在舌尖嘴角尽情地舞蹈了;而孩子又是最不容易满足的,即使嘴里塞得满满的,心里也会想要更多。所以,喜欢吃的心一直在继续,美食继续,爱继续。
离家外出求学难免会怀念家中的温暖的大床,柔软的沙发和好吃的饭食。尤其是吃的方面,学校的饭无论如何也吃不出家的感觉——那是妈妈安慰的味道,爸爸微笑的味道,是浓浓的亲情和思念的味道。所以,每到回家的.日子,便极力地往回冲,因为我知道,家里的碗中,有时刻为我准备着的,满得往外溢的亲情。
高中三年的时间足够我适应学校的饭食,也厌倦了它单调的菜色。碗中的美食有时或许只是一种心情,是朋友聚会时一小块巧克力的甜蜜,也是握着不及格的试卷任泪水往碗里滴的苦涩。所以,即使那样单调,我仍然会努力让碗中充满各种味道。美食是我的生活态度,即使是一盆白米粥,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喝法,生活总不会是一种味道,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总能品尝到喜悦和幸福。
当然,作为女孩子,爱美的心是永远都闪着光的。美食似乎往往与肥胖相伴,但像我这样总以胃的感觉来丈量幸福长度的人,又怎能抵挡美食的诱惑呢?我的碗中当然有我的希望和一点点虚荣,我希望健康和快乐。很多时候,胃满足了,心就满足了。至于漂亮,似乎并不是由我来决定的。我总是善于接受生活所给予的,如果上帝在我的碗中放入的是青菜,我想,与其费尽心机去找不属于我的萝卜,不如多想想青菜怎样做才会更好吃。我的理想在我的碗中蕴藏,接受生活所给予的材料,我会尽我所能将它做成美味的菜肴。
上帝给每个人一只碗,碗中只有白开水,可生活会教会我们烹制各种美食的方法。我的碗中装着我的友情,我的亲情,我的快乐和悲伤,我的碗中是我自己的小小天地、小小乾坤。我知道,碗中虽然只是白开水,但即使只加进一滴油,它也会在阳光下幻化出七彩的光芒!
叙事类作文 篇2这里所说的"故弄玄虚",是特指把文章的内容(人的活动、事的经过)写得曲折起伏,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满怀浓厚兴趣随着你的"笔踪"去寻"玄"探"虚"。但这个"曲折起伏"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绝不是闭门造"文",瞎编乱诌。它应该既出人意外又合情合理。
"故弄玄虚"的技法,按写作顺序可分三步走:
1 营造氛围,制造悬念
文章一开始,就通过环境或人物描写,渲染与事件性质和人物行为意义相一致的情感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这种描写和渲染,必须兼有交代事因、为事件出人意料的结果埋下伏笔的作用;必须能提示事件的矛盾焦点,引人关注:必须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显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制造出强烈的悬念,就像古代的章回小说"卖关子"和现代的相声演员"设包袱",能吊起读者的胃口,非一口气读下去不可。氛围与悬念都要紧扣题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张本蓄势,引而不发
"张"是铺陈,"本"是文章的本意(中心):"张本"就是围绕中心具体铺写。"蓄"是积聚,"势"指文章的气势:"蓄势"就是为表现中心而做好铺垫。这一步的关键是紧扣悬念,具体描述矛盾的展开和难以解决,为把"关心"或"包袱"的底子亮出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引而不发"(把弓拉满却不把箭射出去)是打比方,就是说只集中写矛盾的展开,却不忙着写矛盾如何解决,有意加深读者的悬念,为矛盾的最后解决和突出中心思想做坚实有力的铺垫,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表达效应。
这一步要走好,必须以悬念为先导,紧接上文交代的事因,通过描述人物自身的多边活动,声情并茂地表现矛盾的深入展开,使文章内容曲折起伏,悬念逐层递进,紧扣读者心弦。另外,还有掌握好"引"的火候,必须有"度",这个"度"就是促使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条件,当条件具备时,"引"就要适可而止,转入第三步。
3 水到渠成,点题明旨
水到渠成说的是文章中矛盾的发展在具备对立统一(转化)的条件时,得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圆满解决。"包袱"抖开,悬念冰释。 它既是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又突出了的中心思想。这个"结果"和"突出",不是作者的直抒胸臆,也不是作者主观的议事说理,仍然是通过文章中人物的言行描绘来完成的.。打两个比方,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和"解铃还须系铃人"。
叙述景物巧用"五个结合"令文生辉
一、"定"要与"移"结合
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 ……此处隐藏1079个字……凿。
那几个小伙子也各自找了几样农具作为挖土的工具,开始工作。
那几个女乘客撇着嘴巴,百无聊赖的聊起了家常。
装作完全没看到的样子。
过了大约一个小时,一缕鲜红的衣角露了出来。
“看那儿!”我嚷道。
“那儿好像有个人!”男主人跑了过去。
“莲儿!莲儿!英子还在你怀里吧!啊?”过了好一会儿,废墟里依然寂静无声。
“莲儿啊!你死的好惨……不!她还活着!”“别自欺欺人咯!你老婆肯定死啦!”一位打扮得如贵妇一样的中年妇女说。
她的眼角闪过一丝狡黠,似乎包含着无穷无尽的'邪恶。
司机用一把小铲子撩开尘土,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极其让我们惊讶的画面----一个女人,身子弓着,用她的血肉之躯护着她的孩子!那一刻,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甜甜睡去的孩子身旁有一部手机,上面留着母亲最后的遗言:孩子,如果你能活下来,请记住,妈妈爱你!男主人一声不响地把孩子抱了出来。
我们这才注意到:这位伟大的母亲的眼睛和鼻子已塞满尘土,但嘴角还流露出一丝笑意,那似乎是一朵盛开的鲜花,但每个人都看得出来,这朵鲜花下面,
隐藏的是深深的痛苦,是以后再也不能见到孩子的痛苦。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被鲜血染红的泥土。
人们沉默在对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怀念之中。
叙事类作文 篇6据说十几年前,他老伴得急病去世,接着又因家庭琐事跟儿子媳妇狠狠地吵了一架,一气之下,老人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物,独自跑到城里谋生。
他还就看中了巷口的那块“风水宝地”。搜寻废弃的编织布和木条,临时一搭,就成了栖身的“窝”。然后积攒四处弄来的砖块,攒钱买来油毛毡,搭建了一间狭长的棚户房。老人挺有心眼,把“门”开在临街口,写上修鞋、擦鞋、打气的牌子,以维持基本生计。房后摆了个煤炉子,弄碗清汤面,有时熬点稀饭就着咸菜当一顿。步行百十米到菜场旁边上公共厕所。
有了稳定的住处,慢慢地,我们发现老人把自己也当成本地居民,很有“主人翁”意识。生意闲暇,他注意观察进进出出的人,谁叫什么、住哪栋、家里几口人、上没上班等摸得八九不离十。对于神色慌张背着鼓鼓囊囊大包的陌生面孔,或莫名地搬了大件物品,老人定上前问个仔细。由于他的警觉,两次拦截了小偷,叫来了片警。这些壮举传开后,大家对他产生了好感,等于无形中多了个“门卫”呀!街道里虽然无法给他办低保,但逢大节破例发点慰问金,拆违中帮他说好话,打马虎眼,默认他能住这儿。
对于这些照顾,老人把更多的.心思回馈在社区里。他本来手就巧,又琢磨着学会了修下水道、小家电等。谁家临时有事,只要在巷口一喊,老人背起工具包就跟着去。弄好后,工钱随便给,多点少点无所谓。有些慷慨些的居民,除了正常的报酬,还顺手送些食品饮料,过期的课本和辅导资料,老人托人捎回去给孙女。逢哪户买新房后搬家,他更是闻风而至,忙前忙后,招呼上车,打扫房间和走道。末了,就“讨”不要的破旧家具、电扇、电饭煲等修补修补低价倒给租住在这里的打工者,既为自己创收,也避免了乱扔大件生活废弃品。实际上,他在间接地为创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区出力。
前几天,我路过巷口。因为是“老街坊”,老人热情拉我谈家常。我朝他屋里瞥了一眼,所有的摆设都是捡来的,里面坐着一个戴眼镜看书的小姑娘。
老人兴奋地跟我说,那是孙女,考上了这里的大学,周末来看他。他早已跟儿子和好了,打算陪着孙女上完大学找到工作,最好能帮孙女在城里找个好人家。现在,农村老人也有指望了,能办医保,还有生活补贴。他希望再过个三五年,能回老家找个老伴,颐养天年。
叙事类作文 篇7“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是这段时间一直萦绕在耳边地一句话。这句话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主旨。有时,我不断地回味这句话,回味那段有汉字相陪字典相伴的日子。
汉字是中华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它有了不朽的美韵。渐渐地,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我爱上了这个传奇不朽的美韵。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学校组织了一场汉字听写大会,思绪一下就飞到了暑假每周五晚在家抱本字典守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时候。那时候当主考官每念完一个我也会用手比划几下,但几乎都不会写,而那些选手几乎都会写。选手每写对一个,场上便会有如雷般的的掌声。那是我常想,我以后也要去参加,要有为我鼓掌的人。身边的朋友却常常笑我傻——她们都在追韩剧、美剧,根本没人看这个。有时还是会有一些小小的沮丧,但依然每周五晚守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与汉字的缘分,便是那时结下的。
当我听闻学校组织汉字听写大会时,第一反应便是报名,但那是转瞬即逝的,因为突然想起班上有几位热爱背字典的.同学,瞬间又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如果我选不上,那会感到无尽的失落;如果选上了,那又会怎么样?我想都没想,或者说,我想都不敢想。但是,那一度曾是我的梦,不管那么多了,孤注一掷。“老师,我要报名!”我举起了手,神情坚定地说。周围的人一愣,他们的神情有几分惊讶,还有几分质疑。但机会就握在自己手中,现在的我真感谢那时举起了手。
第一场是笔试。看到那些有印象的没影响的,见过的没见过的,我顿时就泄了气。我努力地搜寻着暑假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记忆,一个一个的填空,不会的连蒙带猜。终于挨过了这场考试,我也没奢望自己能过,但却希望着——那是我的梦啊。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考试的结果如石沉大海,我的心情也随之下沉、下沉。
终于有一天,一个声音将我从失落的谷底拉起来。“朱虹晔你过了,去准备30进10吧!”我看到了梦就在不远的远方,只要我努力便能触摸。那天开始,每天与汉字相伴,认真仔细地感受着它们的美。一撇,一捺,一横,一竖,都经历过历史的变迁、世事的沧桑,都是文人学者将它组织起来的。在中国文脉的传承中,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表示——颜真卿工整的楷书、王羲之飘逸的行书、张旭奔放的草书;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方式诠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得到了不朽的美韵。
在汉字听写大会这条路上,有着许多的荆棘,但我坚信前方的风景是旖旎的。若能看见旖旎的风景,有何惧荆棘阻挡住我前进的脚步。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在半途就返航。后来,我也就披荆斩棘,走到了总决赛,站在了那个光鲜亮丽的舞台,有了支持我、为我喝彩的人。也就在那一日实现了我的梦。
那天的主题是“规规范范写字,方方正正做人。”在现代化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用键盘打字,逐渐遗忘了如何书写汉字,也忽略了汉字的美韵,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人注意了规范书写汉字。作为一个中国人,连母语都学不好,又情何以堪呢?我也会继续关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规范自己的书写。
今年暑假,不管我们学校的团队能不能代表四川队,不管朋友们再怎么嘲讽一千遍一万遍,我每周五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你要是问我为什么,我就一句——我喜欢这种不朽的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