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古流传至今,它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血液当中,在时代翻卷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显然,其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意指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一传统美德为无数人追捧。《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先贤哲人已参悟明了,人生难免遭遇困境,此时,自怨自艾或止步不前都是无能之举,唯有自强不息,迎难而上,敢于突破艰险的,才是君子所为。
君子能做到迎逆流而前进,无非是有一份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如李白在《行路难》的点睛之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一生历经艰险,但从未失去决心,永远向前探索,但这里乐观绝不是全不把困难放在眼中的鲁莽,而是面对困顿时的冷静沉着,绝不放弃,绝不懈怠。其次,便是绝不向困境妥协,以行动打破前进路上的顽石。
自强不息能催开成功之花,人人心中都明白,困难与坎坷是免不了的,因而生活中不乏有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孰不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往往拥有乐观的心态与坚强的意志。
古时有一人名叫祖逖,他年少时便有一腔报国热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与朋友每日一听见鸡鸣便起身练武。如此过了许多年头,终成闻名一世的大将。无论怎样困难,也决不放弃,永远向希望探索,如此自强不息,方能摘获成功。
自强不息,才能超脱凡俗,出淤泥而不染。普通人时常被一时的利益所迷惑,就此将志向,信念抛却,但这绝非君子所为。目不斜视,两袖清风。君子存有清洁的本心。明代一位贤臣于谦曾在《石灰吟》中写下“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在国家危险之时,许多大臣胆小怕事,主张南迁,但他却坚决反对,在京城芨芨可危之时,临危受命,沉着应对逼来的大军,最终成功击退敌人,赢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自强,令他没有听随大家,而是勇敢地接受命令,从容不迫。自强不息才能摆脱“大多数”的束缚,坚定自身信念并毫不迟疑地向前追寻。
自强不息之人才能推动时代向前发展,历史的进步也离不开“自强不息”的精神。晚清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家已面临风雨飘摇的局面,皇帝大权旁落,王宫贵族仅顾自保。然而在如此环境下,也摧生出一群有志青年,在逆境中寻找光明;在黑暗中高举火把,闹出革命的天地。正因他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历史的进步,不息向前,抛却陈腐,才得以迎接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他们没有选择沉溺于黑暗,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着他们敢于反对与抗争。自强不息是时代的精神,是永不磨灭的光。
让我们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在逆境面前不屈不挠,做自强不息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