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白衣,一泻黑发,一支精细的玉笛。双眸微阖,红唇微抿,一双白皙修长的手指抚过玉白的笛身,飘出悠扬柔美的音符。背后一片粉红的桃花微微随乐曲,随风摇曳,一片桃花飘落,落于笛尾,又被风拨开,落在地上。突然,桃花一齐飘落,花瓣落在长发上,笛音迷失在粉红的花瓣雨中,白裙被一层分化的烟雾笼罩,唯美,浪漫。
初识笛音,是偶然。在书中,一位青衣女子在夜色中吹奏着笛子,向远方,诉说着无尽的思念。月下一支清冷的百合,在笛音中徐徐地开放;藤蔓,在月色渺茫处向着更渺茫的夜攀去……。我被书中梦幻的描写迷住,下定了决心,“我要学笛子!”当笛子拿在手中时,我爱不释手,竹子制的笛,圆滑如玉,清雅脱俗,笛身上刻着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我抚摸着上面精致的纹路,仿佛看见一人站在城楼上,独自吹着笛子,一个个音符从笛中飘出,随着温暖的春风,散入全城,散入家家户户中,搅动着城中游子对家乡的回忆,激荡着游子心中对故乡的思念。
走近笛音,满怀激情。和许多同伴一样,怀着好奇和向往,背着一支笛子,走进了学习笛子的课堂。却不是像想象中那般容易,老师教了口形,教了音阶,到自己吹时,却不是那样轻巧,对准了吹孔,用力吹,使劲吹,发出的也只是轻飘飘的风声,连单音都不能算。终于练习了一节课,吹出了音,却也只是混了许多杂声的,忽高忽低的,像风吹过竹林,主业互相拍打的沙沙声,像一个喉咙沙哑的人在嘶吼,却也只能发出断断续续,混杂不清的声音。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和初学者的满腔热情,我坚持着,一遍遍练习。
深入笛音,流连忘返。经过三年的练习,我学会了许多技巧,吹出的笛音不再夹杂着风声,而是圆润饱满,高昂清亮,可我却发现,那些技巧繁多,曲谱复杂的乐曲却十分枯燥无味,练之无趣,吹之无意,总是吹着吹着头晕脑胀,不仅仅是用气过度导致的缺氧,也是一种迷茫——对前方之路的迷茫,对笛音的迷茫。老师叹了口气,拿了一张纸,写下一段谱,让我演奏。那谱十分简单,不过是单音,也没有什么技巧,我轻易吹了出来。老师摇摇头,“不是这样的。”他拿起一支笛子,演奏着曲子,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缓慢而忧伤的曲调笼罩了整个教室,仿佛一人独自对着苍茫的夜色,对着空旷的草原,用笛音诉说着一生的痛苦与失意。
一曲终了,老师放下笛子,“你懂了吗?吹笛子不是吹响笛子,也不是吹音,更不是生硬套用技巧,而是要投入情感,把自己融入到歌曲的情景中。”我点点头,仔细地琢磨,拿起笛子,放在嘴边,脑海中涌现了一幅幅画、有考试的失意、他人的的不理解、与朋友的冲突等等,深吸一口气,将着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情景用一串串音符向周边的一切倾诉,曲子完结,笛音终止,我心情舒畅许多。笛音的魅力,在于音符间包含的感情,让人不自觉地投入。笛音让我明白,只有坚持并投入一件事,才能热爱并做好一件事。
笛音常不在耳畔,在心中,每当我徘徊时,每当我要放弃时,笛音从心中升起,在耳中回荡,引领着我,告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