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一个个都死气沉沉的……”教室里又传来李老师极具穿透力的怒吼声。
那是八年级下学期的一天。
临近期中考试,班级的所有同学都被巨大的压力所包裹着,每个人都在紧张地复习备考。每逢期中期末大考,一张张复习卷总是铺天盖地“如约而至”。刷完一张又来一张,发完一张再发一张……这可是汇文多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啊!作为汇文人,我们也是传承者,应该将这一“优秀传统”发扬光大。也许是因为如“排山倒海”般的作业和“日日夜夜的起早贪黑”,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教室里的话语变少了,熟悉的“傻笑声”出现的次数也变少了……我甚至感觉教室都是用试卷堆叠而成的……
早晨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李老师习惯性地走入水房,咳嗽了几声并洗了洗脸走向讲台。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要学的课题:13。最后一次讲演。“上课!”李老师挺直了腰杆,精神饱满地宣布上课。“起立……”我们却无精打彩地回应道。“同学们好!”又一声铿锵有力的问候。“老师……您好……”我们拖延无力的声音与李老师的声音形成了鲜明对比。李老师似乎感到了不对劲,眉头紧皱了一下便继续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有谁知道演讲稿有哪些特点吗?”——回应他的是一片死寂。李老师环顾四周,见无人应答便又说道:“请把书翻到第十三课,朗读全文!注意,要把自己带入闻一多先生那时的处境,注意朗读的感情投入。”随着指令的发出,我们缓慢地打开课本。起初无人发声朗读,过了几秒,马晨希等几位一向积极的同学开始带头朗读。但是他们读得也不像以前那么慷慨激昂富有感情,而是平平淡淡地通读一遍。那我们其余的同学呢?更别提了,读得就像蚊子哼一样。
能看出来,李老师尽量克制住了心中燃烧的怒火,静静地等待我们读完。“也许你们不了解闻一多先生写这篇演讲稿的背景。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是闻一多先生在1946年7月的李公仆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批判和无限愤慨……好,再次朗读课文,假设自己身临其境,注意进入角色、抒发情感!”——讲台下依然响起毫无改变的沉闷的朗读声。
李老师终于出离愤怒了,他怒斥道“全体起立!一个个都死气沉沉的!闻一多先生这么激情澎湃的文章你们都能读成这样!这可是爱国志士为捍卫正义、抒发报国豪情而作的演讲。如此振奋人心的文章却被你们读成这样!起来,听我读!”接着,李老师便捧起课本,整理衣冠,抬头挺胸,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进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李老师顿了顿,看了看始终低头像是认错的我们。“你们是年轻人,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看看你们现在,死气沉沉的,你们下课疯跑傻笑的那股劲儿都去哪儿了?”我们把头埋得更低了。“你们是祖国的希望啊,祖国的未来就靠你们。要是你们就这么死气沉沉下去,未来靠谁?你们的爸爸妈妈希望你们每天到学校能学到许多知识,每天过得充实。可你们现在的表现呢?你们这是辜负了父母亲对你们的期望啊……”李老师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渴望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
此时此刻,我觉得李老师的演讲就像那时的闻一多先生的讲演一样,唤醒了我们的心灵,激起了我们隐藏在心底的那份斗志。“都把头抬起来!站直了!把你们的朝气拿出来!双手捧着书,再读一遍课文!预备,齐!”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仆,会有千百万个李公仆站起来!……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洪亮、整齐又气势如虹的朗读声从十二班的教室传出,回响在教学楼的走廊,激荡在十二班每个人的心中……
也许这就是李老师发表演讲的力量——触动了我们疲惫消极的心灵,点燃了我们逐梦前行的希望,更给予了我们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啊,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样子,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奋斗不息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美好的青春也属于我们。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并用勤劳和智慧谱写自己的美好青春呢?
那堂语文课,我记忆犹新,并将永远难忘!——李老师用他发自内心的呼喊号召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