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从铺天盖地的“葛优瘫”表情包,到“每天一杯负能量”的“丧茶”,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表征的“丧文化”正在社交媒体中流行。也许,这种自甘颓废的生活态度,或许能够暂时稀释心中的压力,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掩盖“丧文化”的本质,即消极逃避。我想说,我们万不可让颓丧之风,熄灭我们纵情燃烧的青春之火。
最近,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燃文化”突然爆红——“这个节目真的很燃”“寻找种很燃的生活方式”等流行语也渐渐走进青年人的生活。就连前段时间深受国民喜爱的《战狼2》也为“燃文化”增添了不少新意,网友称其为“燃到了心里”“燃到了灵魂”,甚至在影片结束后,很多年轻人内心触动,开始思考历史和人生。
“燃”是一种态度,是人们超越自我的力量。君不见,在里约奥运会的泳道中,面对8年前的偶像、叱咤风云的“飞鱼”菲尔普斯,新加坡小将斯库林燃起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奋力拼杀,超越对手,一举夺魁,刷新了世界纪录。君不见,在平昌冬奥的速滑赛场上,面对舆论的攻击和“黑哨”的威胁,中国名将武大靖燃起了不畏艰险的决心,以毫无悬念的差距甩开对手,得到了不容置疑的金牌。正因为心怀一种“燃情”,才让英雄们用这种永不服输的态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此时,青春的主流怎能走向“颓丧”呢?
“燃”是一种精神,是人们战胜困难的希望。山河迭起,逆浪千秋,当长江一号洪水在暴雨和山洪的“兴风作浪”中一泻千里,中部战区的解放军战士燃起了“舍小家,为大家”的豪气,荆竹、九江、巢湖,为了在危难中拯救民生,千万年轻官兵驰援抗洪一线,硬是要和无情巨浪一战到底;当新冠疫情在除夕夜爆发于湖北武汉,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争先恐后、无怨无悔,纷纷驰援疫情一线,用三个月的奋战控制住湖北的疫情。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危难关头为人们指引着希望,此时,“燃”为何不是青春的底色呢?
毕淑敏说:“我不相信自己手掌心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是的,“丧文化”只是一种自甘堕落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燃文化”作为一种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才应是我们青年一代追捧的主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的一席话何尝不应该成为我们一代青年人的目标?而正值“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我们,应该去拼搏,去燃烧,去奋斗,去追寻我们梦想的远方!
鲁迅有云:“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善哉斯言!让我们燃起心中敢于追梦的萤火,走出颓丧的深渊,走进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