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远离城市喧闹的南方农村,一条小溪淙淙作响,绿油油的草地上,座落着一间茅草屋。屋内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正互相醉酒,有说有笑的讲着老年经历。
屋外,小溪的另一头大儿子正在大太阳底下,拿着一把大锄头,为那种进的豆子除草呢!他把大锄头一把抓住,向地上用力的把土和草锄起,三两下就把田里的小草锄掉了。便一手将锄头立在田上,用手擦汗。这大儿子啊身强体壮,任劳任怨的,一天从早忙到晚,从东头锄到西头,忙个不停。像极了他爸爸。
再看这二儿子,虽然比不上大儿子人高马大,但人家心灵手巧。瞧,这不,拿着竹皮条从左穿过去,右边抽出来,三两下的功夫,就织好了一个鸡笼。一旁的鸡也为自己有了新家而“咯咯咯”地笑着呢!真像极了他妈妈那心灵手巧的样子呢!
唉!小儿子呢?他啊,看那小溪的水看得出神,便回家拿了个木盆,放在溪里,自己一屁股坐上去,这不,一下子就把木盆当成了船。两只手像船桨一样划啊划啊划到了溪尽头。此时正值夏末,那尽头长满了莲蓬、莲叶。他便爬上岸,躺在绿草上剥开莲蓬吃莲子。
这一景象,正好被走来的宋代大诗人辛弃疾看到了,他看到这美好的乡村人家景色,内心触动,便写下了《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下,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