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风采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邑风采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邑风采作文1
江门五邑地区,是我国著名侨乡,向来华侨众多。这里城市绿化,乡村发展,与海内外五邑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是密不可分,造就了这一片土地的繁荣。这一次,我有幸游览了这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使我大开眼界,感受了五邑真实的风采。
登大雁山
大巴乘着一群不经世的文学爱好者,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条宽畅的水泥路,从大雁山脚下直通山顶,山路陡峭,每走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力气,但这仍不减大家登山的兴致。一路上,我们都能感受到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有时候还会有几只蝴蝶在我们的眼前飘过。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海会寺,海会寺分布着观音庙、功德堂、藏经阁等多间房屋。一踏上观音庙前方的阶梯,就能感觉一股浓浓的佛寺的氛围。沿着阶梯走着走着,观音庙的庙门渐渐地映入了我的眼帘,庙门向内敞开着,刷上了朱红漆。环视屋内全是金灿灿的观音像,观音像足有两人高,活灵活现。她面带慈祥的笑容,静静地坐在莲花座上,面对圣徒的祈祷。我浮想联翩,双手合十,静默祝福四川灾民安康快乐,祝愿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祝愿天下父母兄弟和睦相处,愿望世界和平。
离开观音庙,我们绕过屋子,沿着庙旁的一条小路走去参观其它的景色,这里的小路很多,石阶上长满了青苔、小草,似乎我们与自然又亲近了一些。随后,我们参观了锦鲤成群的许愿池和功德堂等几个地方。
走出海会寺后,我继续沿着山路,向大雁山的顶峰进发。四周仍然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突然间,一座高塔越过茂密的林海,闯入我的眼帘来,据别人说,这就是位于山顶的纪元塔。整座塔在树林的映衬下显得既蒙胧又雄伟,这更激发了我上山观塔的欲望。
经过十几分钟的跋涉后,我终于来到了纪元塔前。纪元塔原来是纪念鹤山撤县建军市而建的,全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一片片黄瓦整齐地铺设在屋檐,朱红色的柱子支撑着塔身,纪元塔似乎是一个威武的大将军,日夜守护着大雁山。俯瞰山下的正在修建的城市:一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鹤山在建市后的发展让人兴奋!于是脑子涌出一首小诗,《登大雁山》赋曰:
遥望雁山绿茵庇,近水楼台争上游;
若问神仙在何处?唯见江河夏日凉。
游马降龙碉楼群
此时,天空还下着小雨。刚下车,我便焦急地四处张望,希望能发现碉楼的踪影,我们在导游的指引下走入了幽深的林间小道。马降龙村位于开平市百合镇,村子旁边是潭江流过;山环水绕,好一片南方美丽乡村的倩影。
首先,导游带我们参观了一个勒竹群。勒竹是一种分支很多而且带刺的竹子。以前的村民就是靠这种成群的竹子,才有效地阴止了强盗进村大肆抢劫与破坏。仔细看着前方的这群勒竹,紧密而生,枝枝相接,真让人远望而生畏,不敢靠近呀!我不禁对勒竹感到崇敬,也对村民们的智慧感到惊讶。
然后,我们便沿着林间小路,向一座大型众楼——天禄楼走去。听导游介绍,碉楼分为众楼与居楼等几种。众楼是由一个村中的多户人家集资而建。当强盗或洪水来临时,这几户人家就会聚集在这楼中。说着说着,我们就来到了天禄楼前。我瞻仰着这座中西合壁的大型建筑,被前人的建筑技艺感到惊奇,天禄楼楼顶的瞭望亭、柱与柱之间半拱的“檐”以及窗子上方风格独特的雕饰,无一不显露出欧式古堡的神韵。惊讶之余,我心中的疑惑感更强烈了,为什么我刚才看不见如此巨大的房子呢?
我继续尾随着导游,行走在湿润的林间小道中,有些地方的竹子已经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四周的竹子种类繁多,有碗口粗的牛竹,刚才提到的勒竹,以及几种不知名的竹子,它们横七竖八地穿插在林中,左一束,右一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四周。林中充满了清新的气息。导游便边走着边继续介绍起了居楼。居楼是以家庭为单位投资建造的,相对于众楼,居楼就没这么壮观了,但是,它们也有共通点:碉楼的窗一般都分三层,第一层是钢板,主要用于防降;中间的一层是铁护拦,它能防止强盗爬入屋内;最后一层才是我们常用的玻璃窗。而且每一座碉楼都会有射击孔,在强盗经常出没的年代,碉楼的这些防御工事就发挥作用了。碉楼历史悠久,在开平乡村保留如此完整,目前成为世界级遗产,不能不让人佩服这里的乡村文化。
我们就参观了一座居楼。楼中的家具,生活用品保存得都很整完,一进门便有会客厅,两边有夫人房,厨房等等。当我观看着会客厅的家具时,忽然发现上方很吵,抬头一看,却发现天花板有个“洞”,连接着第二层,还用铁网封住了。一问才得知:这是一家用于互相沟通的工具,这样,楼下的人便可以与楼上的人通话了;另外在洪水来临时,也方便将贵重的家具吊上楼。我细细地端详着这洞口感叹到前人竟有如此智慧!
沿着楼梯,我们一层又一层地参观,屋中有许多主人及其家属的艺术照;有储存财宝,强盗们的目标——金山箱;也有精致的婴儿床,儿童玩具……样样精美绝伦。而登上楼顶后又是另一番光景:一座座高耸出林的碉楼如同林海中的岛屿。而这一座座岛屿又像是林海中的一颗颗珍珠,连成了一条珠琏。我刚才的疑惑也迎刃而解了:这茂密的丛林遮挡了我的视线!这时我也发现,这树林更增添了碉楼的神秘感,让人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听导游说,日本入侵中国开平乡村碉楼时,用枪射击碉楼,村民安然无恙,日本入侵者面对碉楼无法攻入而退缩……。
离去之时,美丽壮观的碉楼还浮现在我的眼前,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些碉楼是当年归国华侨回国后修建的,它凝结了华人们的爱国爱乡的情结,更体现五邑人民的智慧与建筑水平,是属于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珍贵财产。
观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位于新会茶坑村,一个宁静的岭南小村庄。从房子的建筑面积与屋中家具来看,梁启超的家庭并不算富有。他从小就在家旁的怡堂书塾接爱儒学教育,看着梁启超故居的一草一木,往日梁启超的生活场景似乎就在眼前。看着怡堂书塾的一张张课桌,朗朗的读书声似乎就荡漾在耳边。梁启超就是从这里走出去,成为近代中国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也是清华大学四大才子之一。
而令我惊讶不已的是南方普通乡村,梁启超的教育方式竟造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一门三院士”,这在当今世界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而且他的子女们个个都学有所成,名气冠中华。望着纪念馆中梁启超及其子女的生平,我们感慨万分,我想:这反映了江门五邑人民一直对教育孩子的重视,正因为这样,五邑人民才能脱贫致富,到现在经济才能迅速发展。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新会农业基地,见识了当今高超的农产品科技水平;而最后到达新会圭峰山下的玉湖广场,这里是纪念周恩来总理的广场。
归途中,回想起江门两天游览,我们深感侨乡人民的热情和干劲,我想:五邑人民会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建造一个更加繁荣的新五邑!
五邑风采作文2
七月的早晨,阳光似披着一层薄纱,还没有正午时的那般强劲,我在车里倚窗观望:低矮的远山迤逦而来;蜿蜒的小道迂回曲折;萋萋的芳草染尽千山;袅袅的炊烟如梦似幻……油画般的田园风景尽现在眼前——这就是我们这次采风的目的地:五邑地区。
汽车刚刚到达目的地,我们便踏上这片素有侨乡之称的沃土——开平马降龙村。眼前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马上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一行人满怀着兴奋和激动,伴着欢声笑语,在阴翳蔽日的竹林里穿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慢慢逼近眼前的,是一团团葱郁深沉、朴素明艳的泼墨山水,层次不同的绿色与火红的.烈日交相辉映。一路左弯右拐,终于我拔开了挡住视线的最后一团绿叶,不禁惊叹——这不正是我魂牵梦萦的碉楼群堡吗!七米高的石砖土瓦碉楼,威风凛凛地矗立于竹林丛中,格外惹眼。下层的碉楼基础用坚固的钢筋凝混土制成,密密实实牢不可摧,固若金汤的外墙铭刻着岁月的沧桑,记录了一段段乡村变迁史。
正面一道铁栓的中式开敞大门,具有原汁原味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上层楼顶为弧型的圆圆穹盖,一根根欧式罗马柱围成围栏,一个个小窗口错落有致地镶在墙上,宛如十九世纪的欧洲古堡——那正是中西文化在那个年代相碰撞出的一朵璀璨浪花。
沿着弯弯的楼梯,我登上了充满西式风格的圆拱形暸望亭,倚在柱旁放眼远望,一种“一览众山小”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四周散发着铁马冰河的古朴气息,远处诸峰拱卫,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雄据其间;前面恬静的潭江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岸边的翠竹树木倒映其中,真可谓是“群峰倒映众山小,无山无水不入神”。茂密的竹林掩映着别致古朴的碉楼群堡,在缕缕轻风中,顿让人思绪飘飞,神游千年。
二十世纪初,漂泊在外多年的侨胞们带着对故土的执着和热情回来了,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建筑特色,于是有了碉楼群堡的出现,并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山洪咆哮而来,人们可以在高大的碉楼顶暂避灾难;土匪入侵时,居民齐心协力在碉楼里抵抗侵略……碉楼经历了多少的岁月洗礼,见证着无尽的历史沧桑,国家曾经的软弱,百姓饱受的天灾人祸……如今,国家富强起来,春风已吹散了苦难与折磨,碉楼经过时间的冲刷已成为过去那段岁月的活化石。
从沉思中醒来,我离开了开平,向圭峰山脚下的玉湖前行,“今日玉湖春意满,圭峰宜人画图中。”走进园内,清幽的花香迎面扑来,沿着缕缕清香,我信步到了绿荫长道,郁郁葱葱的树木沿着两旁一直排到尽头,千姿百态;有的昂首挺胸,注视着远方;有的轻轻倚在湖边,仪态万千;正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有的随风轻舞,摇曳生姿……突然,“沙”的一声,我吃惊地回头一看,只见湖中两条水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上旋舞,如两条交缠的巨龙,激起的水花,像朵朵盛放的玉莲,又似颗颗耀眼的珍珠,在空中优美的回旋,慢慢滑落,荡起圈圈涟漪。夏日沉闷而让人窒息的气氛瞬间被粉碎,一场幻想曲开演,湖中水柱旋着圈儿慢慢升腾,像少女穿着轻盈的裙子翩翩起舞,绿色的裙摆轻而柔,一下一下,慢慢扇动,突然一跃,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动作那样舒展,华美,高贵……湖边的鲤鱼成群结队,轻快地摇摆身躯,在湖中共舞。我被深深震撼了,静静伫立,凝望……
中午,我们又辗转到了梁启超故居。茶坑村座落在美丽苍郁的风山下,民风古朴。沿着石青小道前行就可以到达古色古香的梁先生故居,跨过门槛,眼前的一切将我们带近历史的长河,似乎梁先生的慷慨悲歌无意间穿过时间的长廊飘落在百年之后的今天。穿过长廊,一个鲤鱼翻跃的池塘便显现在眼前。我闭上眼睛,好象看到梁先生在池边徘徊,手握书籍开卷而阅,边走边观赏,不觉已来到了纪念馆,看着那一幅幅图,仿佛历史的回演,维新变革的如火如荼,慈禧的强行镇压,时局的扭转,到最后六君子的英勇就义……我似乎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感受到那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
这一隅青山绿水,不仅让我经受了一次大自然的熏陶,同时更让我在这静谧的小乡村里重温了一段逝去的岁月,在我的灵魂深处,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洗礼。在踏上回程的路途中,我久久地回望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一种难以割舍的依依情怀,久久不能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