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

2021-10-17 18:55:51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通用6篇)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1

[教学设想]

作文号称中考中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想在中考作文中取胜,平时的训练一定要科学,临场发挥时的运用一定要灵活。

我今年教毕业班,对语文中招试卷的三大版块之一的作文进行了重点的探究和写作指导尝试。我发现在全国28个省市中考大作文题目中,有85%以上考的是“话题作文”。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话题式作文题引起各地命题者的重视?为什么它倍受各级领导、专家的赞赏?通过钻研、分析我明白了,这是因为它合乎教育部《关于中考语文改革考试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精神,它紧密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它能使考生有事可写、有物可记、有理可评、有情可抒,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考生的特长优势,为中学生作文写作打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单元的话题作文专项指导写作训练。

[材料准备]

我搜集、整理、挑选、打印了近几年中招语文话题作文中的满分、高分作文,并一一作了点评。尤其是同一话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文体的文章作为重点辨析、探究的对象。

[理念渗透]

1、结合话题作文,我潜心学习了有关教学新理念,即把问题教学引入课堂。因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考;思考决定行为。设计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在作文课上我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写作文,而是先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在讨论中辨析、提高写作能力。如话题作文教学时,我先把自己搜集的近几年中招话题作文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和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较,找出并归纳话题作文的特点。

2、要鲜明地表达出健康的人生观。“人生”即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目标,人生的奋斗。热爱生活,就是热爱人生。热爱人生就会使人充满活力,并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所以只有表达出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才能得到改卷老师的青睐。

3、要突出自己的鲜明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就像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但这不是简单的语言上的标新立异,也并不是说选取的内容越奇特越好,而是在追求理想的人生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生命本质的诠释。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意识。

2、养成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3、归纳出话题作文的特点。

4、学会审读话题作文中的材料。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操作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探索的动力

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备受专家、出卷老师的青睐,它已在高考、中招中早已占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如此受宠,一定有它自身的、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话题作文的特点。

由于学生手中有资料,我提出的问题又很具体明确,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我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把我对话题作文的认识、归纳、特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打破常规,让学生在体验、对比、辨析的过程中实现对话题作文的深入理解和感性认识。我把问题给了学生,他们便从问题出发,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很快答案就出来了。与传统的命题作文比较,话题作文具有以下特点:

1、规定话题或主题

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都已经明确地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出了这个范围,就偏离了题意。如要求以“假如生命可以轮回,你将选择怎么的生命方式”为话题作文,虽然是假定,但仍是一个规定,不可以违背。如果学生在文章中大谈生命轮回不科学,生命不能轮回等,这就脱离了题目的范围,造成文不对题的失误。

2、设置特定情境

如:“爱心,与生命相伴;爱心,与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说,爱心如阳光似春风;有人说,爱心是压力是动力;有人说,爱心如良药似神丹……

有的渴望拥有;有的默默回报;有的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自然……”

这组材料里透出的信息、设置的情境,应该是歌颂有爱心的人和事,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歌颂社会中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果学生写消极的阴暗面,就有悖情境设置,难得高分。

3、立意自由

话题中文只提供了一个写作的由头,思路的源头,留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我们只要敢于变换角度,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来,勇于另辟蹊径,在同中求异,在“旧”中求新,突破常规,就能求异创新,就能写出一些新颖别致的文章。

4、选材广泛

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具有全开放的内容。它便于我们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写。尽可能写身边人,议身边事,绘身边物。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不感到陌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5、文体不限

话题作文大多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有的对文体不作任何限制。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自如写作。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文体来写,以表现自己的实际写作水平。

6、写法灵活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只要与话题相关便符合要求,因此,作文时写作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可记人叙事,可议论抒情,可作理性思考,也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补写等。

二、围绕话题,树立探究目标

承接第一步我又把第二个问题抛给学生。我们知道了话题作文的特点,那么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呢?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怎么给话题作文命名呢?同时我出了如下的话题作文:

“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努力学习是追求,积极工作是追求,帮助他人是追求,争取入团是追求……有的追求知识,有的追求事业,有的追求远大的理想……追求,会演绎出大大小小的感人故事;追求,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命、校名、地名。”

这下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意识又被调动起来了。我认为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人际关系智力。学生从情感上愿意参与教学,是衡量他们自主学习的标准,因为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的效果最佳。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的有效参与。因为有效参与旨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有效参与首先是思维的参与,思维活动是认知的核心,思维的真正参与,就能开发智力,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出来,离开学生的参与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效果。我 ……此处隐藏5056个字……:让学生养成立足文本进行思考的习惯,并能通过前后对比,加深对的理解。)

前者是在写完以后的修改,而后者是在写作中进行的修改。

4、同样都是写一流作家对自己的推敲揣摩,为什么还要举五个人的例子来加以证明?这是否雷同?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作文修改观?

(设题目的:锻炼学生透过文字深入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因为这五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写福楼拜和莫泊桑是从结果上让人体味出他们对于的推敲功夫;而其他三人都是通过再现其过程来表明修改功夫的。这三人中又有不同,甘地的沉思一日就属于写前修改,小泉八云的修改属于写中修改,而托尔斯泰的修改则属于写后修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作文的修改是应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的,即写前修改——写中修改——写后修改。

5、作者指出了初学作文的途径是临帖和写生,并且声明,二者都不可偏废。可惜,目前对这二者都比较忽视,尤其忽视临帖。同学们不妨讨论一下:作者指出的途径对不对?如果对,应该怎样去实施?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学习素质,以及学为所用的好习惯。)

作者指出的途径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我们学写作文就应该多读多练,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临帖和写生。

6、请同学们纵观全文,探讨一下写法上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设题目的: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由文及人,对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风有所了解。)

书信的文体,详略得当的结构,作者与读者交谈的姿态,自然的过渡,准确的用词,诚恳的态度,中肯的劝导等,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风水到渠成。

五、链接实际,学以致用。

学生讨论:学习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学做作文?

(设题目的: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探讨本文可以吸收借鉴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习惯。)

教师小结:

1、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今后写作的时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咬文嚼字的谨严态度。朱光潜先生在本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古今中外,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对更能准确表情达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

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这说的正是同样的道理。

2、作文的修改要贯穿作文的全过程,学习写作要从记叙文和描写文练起。

3、学习吸收作者提出初学作文的途径:临帖和写生。养成广泛读书、勤于积累、不辍练笔的好习惯。

4、我们看名家作品,除了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上的内容,还可以从本身得到很多写法上的启示,如作者平等的姿态,谈话的方式所形成的自然的文风、作者明了清晰的结构布局、晓畅通俗的表达、广博深厚的学养等方面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六、学习积累。

1、复习整理并熟练记忆本文的字词。

2、运用从本文中学到的方法来修改你曾经写过的作文,并于下次作文课谈谈你的体会。

七、阅读推荐。

朱光潜是美学界名副其实的老前辈和权威。他著作等身,译文浩繁,他的作品如朱自清先生所称誉的:“行云流水,自在极了。他论文学、美学像谈话似的一层层领着你走进高深和复杂里去。”课后请大家查找并阅读作者的美学普及专著《谈美》《谈文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西方美学史》等著作,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6

【作文目的】

1、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3、学会搜集和运用生活中的鲜活的语言。

4、认识到“生活的外延和语文的外延是相等的”。

【训练要求】

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追寻语文踪迹。

2、在社会的大舞台中,语文无处不在,表达出个人对此的独特感受。

3、学会搜集材料、筛选材料和运用材料。

【思路提示】

文题1:我在学到了语文

提示一: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报刊上”、“游戏中”、“电脑里”、“外语课上”……还可以是其他,补充内容自己确定。

提示二: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你一定在除语文课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有过不少学习语文的经历。写这样的文章,可以放开手脚,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去写。但选择什么内容,则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般说来,提示中的都是我们熟悉的,如“报刊上”、“游戏中”、“电脑里”更容易被锁定。而更高明一些,生活面宽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则会从一般人不易注意到的,如“市场里”、“店门的招牌上”、“网吧里”、“山林中”等角度入手,这样在内容的选择上便先胜一筹。

提示三:这道作文题关键字眼是“学到了”,要写清楚在非语文课中学到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语文能力。要本着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谨防写成如何运用语文知识,也不能写成通过某节课、某件事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更不能将“学到语文”与学到某些做人的道理混为一谈。

文题2:“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提示一: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可以采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把握写作要点。“生活处处有语文”中的“处处”实际上是说明了取材的范围,“处处”就是到处的意思,它包括更广阔的范围,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资源。“启示”就是要求作者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通过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发现语文的美。

提示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作者要处理好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关系,写“生活处处有语文”部分应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而“给我的启示”部分应该采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要知道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议论、抒情是在记叙上的深化和升华。记叙要注意选材面的广度,议论、抒情是要注意点的深度挖掘。要恰当、合理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提示三:写好这类题目还要求作者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从电视剧、电影、评书、小品、相声、戏剧、歌词、报刊等中学习语文,要把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作为今后写作的材料;又比如从街谈巷议、各色人等的谈话、大街小巷的招牌、广告等等中学习语文,也要做好积累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即使你文笔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说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无处不在,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一切生活皆语文”。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使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通用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