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没写完没结尾
首先应当具体分析写不好作文的原因。
先说“没东西可写”。究其原因可能是生活圈子小,见识少;也可能是阅读少,实践少;还可能是没有兴趣,“用心”不够。
再看“写不好”。这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肚中有“货”,但表达不好。不知从何写起,词不达意,遣词造句能力差,平时语言积累太少。二是肚中有“货”,但不想写,不愿写。对写作有抵触情绪。三是肚中有“货”,但“货色”不好。思路不清,缺乏条理,内容不真实,胡编乱造。
建议采用以下对策鼓励和帮助孩子:
⒈爱生活,勤观察。要让孩子热爱生活,积极热情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就能获得写作的“源泉”。要做有心人,对于周围的事物多多细心观察,就能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时就不会言之无物了。
⒉多阅读,勤动脑。多阅读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面,积累词汇,熟悉表达的句式。同时要让孩子多动脑,多交流读书的感受与收获,消化吸收书中的营养。
⒊常讲述,勤记录。心中有了感受,要乐于表达出来。鼓励孩子讲解、交流、讨论、争辩,提高他的表达能力。还要提醒他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启发等随手记下,既是练习,又可备写作时查阅之用。
⒋勤写作,多修改。勤写多练是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可以写观察日记,写生活随笔,建作文小档案等。另外,文章写出来以后要多修改,一是自己反复改,二是读给别人听,征求意见,三是请写作水平高一点的人帮着改。长此下去,孩子的作文水平肯定能提高。
浅谈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指导学生能把自已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但目前小学生对作文普遍缺乏兴趣,畏难情绪特别严重,写出来的文章思路狭窄、内容单薄,语言枯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是学生在听、说、读的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但目前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却大多难尽人意。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对小学生作文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
一、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
1、 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你不难发现其中所写的事无外乎都是这样:第一次煮饭,把饭煮糊了;第一次洗碗,总是会有一个或几个碗被打破;做好事总是扶老爷爷过马路等等。所写的题材往往是哥哥写了,
弟弟妹妹接着写。在三年级写了到六年级还在继续写。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
2、 学生普遍存在怕作文的思想,训练量不足。小学指导作文一般规定每学期为8次,学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才写上几十次。学生没有习作兴趣,一提到“作文”头脑就“空白一片”,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对付甚至抄袭了事。恶性循环随之产生:平时学生少训练——作文能力差——教师指导起来困难重重——训练次数也就少了。学生怕作文,教师怕指导。
二、教学对策
1、 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写作欲望。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培养作文兴趣是不断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方法有:在上作文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富于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作文竞赛活动。比如:开展作文竞赛,可把写作范围扩大;根据小学生喜爱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习作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寻找写作灵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切写作素材都来自于生活。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值得一写的。而作文无非是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所感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但作文是一个过程,不能一步到位,要经过选材——构思——成文这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是联系紧密的。其中关键是选材。要指导学生选取好的材料就一定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选材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可以采用记日记的方式。要求学生把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记下来。刚开始,很多学生可能感到“没有什么好写”。或者都是记一些“流水账”,这不要紧,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一些具体的要求。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基本上能把他们喜欢什么,接触什么人以及对事物、人的认识和感受写出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也就会更加留心周围的生活。到写作文时,日记中的生活片断就会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很快找到写作灵感,理清写作思路。
3、 博览群书,让课外阅读夯实习作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有限的课内阅读,必然导致学生孤陋而寡闻和思维的凝滞。因而,要拓宽阅读渠道,向课外阅读开放,努力创设条件,优化习作氛围,充分发挥图书角和网络的作用,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做好阅读笔记和剪贴工作,使学生接受大量的书本外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词汇,夯实习作基础,从而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4、 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精彩文章的生成。作文写作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几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是不行的,要善于抓住契机指导学生练笔。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如课文补白、读后感言、续编故事、仿写、古诗改写、改编课本剧等进行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吸收,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口语交际也是一个绝好的练笔机会,要引导学生不光能道得出,而且能写得出;综合实践活动更是机会难得,参观、访问、郊游、观看影视节目等也是习作的好素材。总之,生活无处不作文,只要留心观察,用心体会,便会发现有许多东西可写。值得一提的是:课外练笔,尽量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
要降低写作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和厌恶感,消除畏难情绪,放手让他们去写。
5、 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兴趣,选择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美、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从低年级起,就重视作文教学,从小养成阅读正确、流利、没有语病的好习惯。加强平时说话、写话的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与学生交往中,语言要规范。要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读懂文章,把握摄取文字信息的规律。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扎实的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