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教案

2021-12-21 17:30:04
语文作文教案集锦8篇

语文作文教案集锦8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作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作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俺们学习了几篇写俺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俺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俺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同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俺们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方,《祖父的园子》里,把“俺”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俺们觉得写的就是俺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俺们,感染了俺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方《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俺”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示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俺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出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假如是自身将会怎么做?把自身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把自身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研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俺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俺将不时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同学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俺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身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同学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语文作文教案2

指导要点:

打破常规描写植物的模式,写生活中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写植物最为独特有趣的地方,让观察描写植物成为生活中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

写在前面

钢筋水泥混凝土构筑的城市,让我们的同学和植物渐渐陌生。爱护花草树木的公共美德,让我们的孩子和花草不再亲近。二十年前的我们,可以用钩子扯下一嘟噜槐花,坐在树下细细的吃蜜;可以捋下一把凤仙花,捣烂了用来染指甲;可以摘成把成把的芦苇,放在窗台上看着芦花快乐飘洒……可是,现在的孩子们,早已不会和植物游戏,于是,笔下的植物就没有了鲜活的生命,成了枯燥无味的解剖。

发现植物的可爱之处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身边的花花草草吗?也许你们的回答会不一样。但是,跟我到植物乐园里来走一趟,你一定会爱上他们。先摘一朵蒲公英,轻轻地吹一口气,看,漫天的小绒伞飘飘悠悠。再扯一片槐树叶子,抿在唇边,轻轻运气,听,清亮的声音飘向远方。拔两根小草,你一根,我一根,挤出茎中的汁液聚于顶端,看谁能把对方的汁液吸过来。拽两片荷叶,你一片,我一片,顶在头上,我们不再怕骄阳……你是否已经发现,身边的植物真得很可爱,你是否也迫不及待想告诉我,你曾经也吃过迎春花的蜜,也让含羞草低过头。对了,这才是我们身边的植物,它们一直以来就是孩子们的朋友和玩伴!

可是,为什么我们的笔下,那些植物就不那么可爱呢?

因为,你从没想过要告诉别人他们的可爱之处。不信,你看:有人总是喜欢选择高大的树,写它的一年四季。我们熟悉,其实却不欢喜。有人爱写奇花异草,虽然珍稀,但了解甚少,让人觉得了无生趣。有人观察特别仔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一一巨细,自己写得都觉得没意义。

写作,其实是对生活观察的一种书面表达。只有了解的,熟悉的,热爱的,才会写得生动。你只有选择了自己真正了解的、喜爱的、觉得颇有趣味的植物,才能将你的文字和植物的生命融合在一起,谱出有个性的植物之歌。

描摹植物的特别之处

写植物的样子和写人物外貌一样,不需要面面俱到。因为我们无法掘地三尺挖出它的根来看个究竟,也不可能从发芽观察到结果。我们要告诉别人的是你最关注的那个部分,记住,是你最关注的,而不是别人!比如说,龟背竹,有的人关注的是它漂亮的叶子,而你却对它的气根感兴趣,那么你就把重点放在气根上。再比如,你觉得玫瑰和月季很像,可是总分不清它们,那么你就把重点放在它们的对比上。这总比循规蹈矩地写茎、叶、花来得有趣。有些爱研究的同学喜欢查资料,把自己对植物的疑惑全都解开,这是个非常好的习惯。可是在写作的时候,可不要把自己的文章变成了科普宣传,用最少的文字说清楚,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长篇累牍的摘抄只能是画蛇添足。

回忆植物带来的快乐

写好一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己的情感。一个与自己毫无干系的植物,我相信你写出来也精彩不到哪里去。但是,如果,你的生活中有它的快乐影子,那么,你的快乐就会感染读者,你笔下的植物就会有自己的生命。有个学生 ……此处隐藏4079个字……2、运用矛盾技术写出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提炼出“矛盾技术”并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

一、导入

你们作文后的评语中,我常写这样一句话“文章不够深刻”。大家肯定看了也不知所措。你们会想,我那800字还是撒了无数次谎才凑够的。深度对我们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难度。我承认,但是我们学到过深刻的文章,如《斑纹》。我们做过对其中重点句子的赏析,今天就从分析这些句子入手。看看周晓枫何以写出这么深刻的句子。

二、例句展示,深入剖析(幻灯片)(教师精讲)

1、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分析:蛇,本身是丑陋的。作者选择了宾语“丑”的对立面“美”,为了文意的需要,用了一个高级的修饰语“用心险恶”。在主语和宾语间构成了对立。

2、鳞环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也是它慢慢聚敛的财富。

分析:宾语“痕迹”和“财富”是“鳞环”这个统一体中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在确定宾语的情况下,巧妙地修饰,句子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3、大型肉食动物往往闲散而沉着,弱小的食草动物灵敏又胆怯。

分析:两个分句的主语“大型肉食动物”和“弱小的食草动物”是对立的。作为两个分句的谓语“闲散而沉着”“灵敏又胆怯”统一在各自的主语中相互对立。

4、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

分析:主语“自由”和宾语“几枚小钱”相对立。使句子读来回味无穷。

5、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

分析:句中的定语“修饰并损害”相互对立。用“有意”来修饰,使句子富含哲理。

小结:1、一个深刻的句子,句子中都存在着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存在其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2、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尝试运用,练习“深刻”

这种方法是不是可以运用到所有的句子中,我们自己来试一试。

以“慈善”为话题,运用矛盾技术,分别从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的角度,造一个深刻句子。

1、主语的角度

凶恶给人带来伤害,慈善给人带来帮助。

凶恶是一种直接的伤害,慈善是一种间接的伤害

凶恶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而慈善是一种静悄悄的伤害。

2、谓语的角度

慈善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慈善可以帮助人,慈善也可以打击人

慈善有时能扶起人,有时能打倒人;慈善有时能彰显爱心,有时能泯灭良知。慈善需行之有道。

3、宾语的角度

慈善能救人

慈善能拯救一个人的身体,更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

4、定语的角度

慈善是一份最持久也最短暂、最昂贵也最廉价、最美好也最沉重的生命礼物。

5、主语和宾语的矛盾

慈善是一种凶恶!

有时,慈善也是一桩罪恶;有时,慈善换来更大的冷漠。

步骤小结:第一步是定点,就是选“主谓定宾”四个成分一个成份作为矛盾点。第二步是造句,即制造出与话题相关的句子。第三步,调适,对句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就可以形成一个矛盾的句子了。概括为——定点——造句——调试。

四、课堂小结

作文语言,要变成一种刻意追求的制造行为,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闲来之笔。这是解决你的意识问题。第二句话是:技术的力量不在于懂得道理,而在于运用娴熟。

语文作文教案8

【作文目的】

1、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3、学会搜集和运用生活中的鲜活的语言。

4、认识到“生活的外延和语文的外延是相等的”。

【训练要求】

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追寻语文踪迹。

2、在社会的大舞台中,语文无处不在,表达出个人对此的独特感受。

3、学会搜集材料、筛选材料和运用材料。

【思路提示】

文题1:我在学到了语文

提示一: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报刊上”、“游戏中”、“电脑里”、“外语课上”……还可以是其他,补充内容自己确定。

提示二: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你一定在除语文课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有过不少学习语文的经历。写这样的文章,可以放开手脚,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去写。但选择什么内容,则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般说来,提示中的都是我们熟悉的,如“报刊上”、“游戏中”、“电脑里”更容易被锁定。而更高明一些,生活面宽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则会从一般人不易注意到的,如“市场里”、“店门的招牌上”、“网吧里”、“山林中”等角度入手,这样在内容的选择上便先胜一筹。

提示三:这道作文题关键字眼是“学到了”,要写清楚在非语文课中学到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语文能力。要本着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谨防写成如何运用语文知识,也不能写成通过某节课、某件事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更不能将“学到语文”与学到某些做人的道理混为一谈。

文题2:“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提示一: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可以采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把握写作要点。“生活处处有语文”中的“处处”实际上是说明了取材的范围,“处处”就是到处的意思,它包括更广阔的范围,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资源。“启示”就是要求作者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通过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发现语文的美。

提示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作者要处理好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关系,写“生活处处有语文”部分应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而“给我的启示”部分应该采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要知道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议论、抒情是在记叙上的深化和升华。记叙要注意选材面的广度,议论、抒情是要注意点的深度挖掘。要恰当、合理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提示三:写好这类题目还要求作者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从电视剧、电影、评书、小品、相声、戏剧、歌词、报刊等中学习语文,要把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作为今后写作的材料;又比如从街谈巷议、各色人等的谈话、大街小巷的招牌、广告等等中学习语文,也要做好积累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即使你文笔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说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无处不在,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一切生活皆语文”。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使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语文作文教案集锦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