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作文汇总4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作文 篇1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将那崭新的书本,迈着轻捷的步伐,走上向往已久的讲台,这是我的心情将是多么激动。
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我的学生一双双闪亮的、求知得眼睛,我心里没有一点怯懦和慌乱。我要用我精湛的讲解,赢得他们的尊敬。我的第一节语文课,一定要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时而泛起朵朵浪花,撞击那一颗颗童稚的心,开启盼望着创造的心灵。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那么染着明媚色彩的教学生涯,就像一首优美的长篇叙事诗,掀开了第一页。我要激励我的学生,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我要给他们朗诵流沙河的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进的路……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啊!这是我给他们上的一堂思想教育课。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将叫他们常拿豪迈奔放的《敕勒歌》,我要让他们和我在一起用饱蘸深情的笔,写下《祖国,我生命的根》,我要教他们爱祖国,祖国是他们最爱的母亲,让他们意识到祖国的语言是多么丰富美丽。我要用李白、杜甫的诗,冰心、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小说,让他们去领会那汹涌、磅礴的气势,清新、隽永的风格、刚健、泻沉的笔触。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将有用不完的热情,在课余和学生们一起唱歌、跳舞。和学生们一起打篮球。是否有人想问:“你这样不觉的单调吗?”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这恰使我感到充实和光荣。”
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不自高马大。我要向学生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闪光的地方,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作为人师表的楷模。对待他们,我们不应该有偏袒的私心。
这就是我,一位未来的语文老师的全部奢望。但这只是假设的。难道假设就不能变成现实?能的,我将凭自己的信心和毅力,用辛勤的劳动去掉这篇作文期前面的二字“假设”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语文老师。
语文作文 篇2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学好它将受益于一生。我喜欢语文,而印象最深的是初中第一堂语文课。
那堂课,王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朱自清的《春》。记忆中,王老师一进教室,就用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春”字。之后,她满面笑容为我们深情的朗诵了这篇课文,优美的语句将我们带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天,从听觉、视觉、嗅觉感受到了春的盛宴。桃花微微含笑,分外妖娆;小草探出脑袋,望向全新的世界;柳枝翩翩起舞,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润物的春雨,让春天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还有那阵阵的芳香,让人如痴如醉!我们仿佛也陶醉在了春天里!
老师将课文分成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春雨图。春天的雨浇灌着大地,敲醒沉睡中的万物,也滋润了我们的心。老师将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指出来,我最喜欢的细节描写莫过于:黄昏的灯,地里工作的农夫,撑伞在雨里漫步的人儿,坐落在雨里的草房……将我带入春雨中,在雨里静默着,在雨中若有所思,在雨中感受春的脚步。
结尾的三个排比老师更是赞不绝口。她用温柔的声音说:“春天就像你们这群孩子,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精神焕发,你们如同春天,希望你们在初中的学习旅程中,越来越精彩!加油!”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有所悟:春雨、春风、春的气息……春是万物的复苏剂,是新的开始,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与同学、新的知识,更是我们初中的学生新的起点,加油吧!趁美着好时光,努力的展现自己吧!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王老师的意味深长,指引了我们走进一个不同的春天,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老师的鼓励与期待!
语文作文 篇3
秋天到的很突然,好似夏天还没过多长时间,它就先退下了。
秋天像撒娇的娃娃,一会儿又清又凉,一会又大又猛。这变化 可对行人们有很多影响。早上,穿短袖的人们散步,一会儿冷风吹来,这下人们可惨了,一阵冷风扫过大地,人们有的发抖,有的低头,有的用手抱着身子,有的蜷 缩起来,穿着毛衣的把衣服裹得紧紧地。秋风来了就是秋雨,那豆大的雨点劈劈啪啪的打在人们的头上,学生们把书包往头上一顶,头也不回地往家跑。雨下的可真 大了,积水有4、5公分深,秋天的天气真奇怪,变来变去。
秋天时,叶子的颜色变了,一个一个落了下来。小路上的落叶是一张红色的地毯,五颜六色的。踩在落叶上,一阵清脆的声音从脚下响起,好像一首悦耳动听的小令。秋天的落叶真漂亮!
秋 天也有水果,那甜甜的葡萄、脆脆的苹果、多汁的橙子,都是秋天的美味水果。葡萄有酿酒的白葡萄,极小的红玫瑰,爽口的马奶······种种说不完!苹果 甜甜脆脆的`,有红富士、黄元帅、大元帅、白龙,个个香脆多汁,又大又甜。橙子长的好像小灯笼,让人们垂涎三尺,恨不得就想咬一口!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农村里,农民伯伯耕种了一年,各种果实都熟了,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秋天是个样样都好的季节,我爱秋天!
语文作文 篇4
经过三十到四十分钟的奋斗,我们的语文终于做完了十二道题,接下来就是阅读了。
好,记叙文,那就迅速扫一眼文章,开始答题。开头的作用?引领全文、开门见山、引出下文……;加点词的含义?这个词表示……在文中表示……体现了……;分析个人物性格?从……中体现……
好,说明文,那就先扫一眼题目,再到文中找。标题的意义?点出说明内容、吸引读者……;加点词能去掉吗?不能,这个词表示……在文中表示……去掉则……体现说明文语言……性;这几段顺序能调换吗?不能,这几段意思是……调换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场景成了我们语文考试的真实写照。看到一道题,我们几乎不用过脑,就能凭着肌肉记忆写出答案。《重庆宝贝》的作者说,已形成肌肉记忆是制作美食的最高境界,但如果用在语文考试上,我却不敢苟同。如果在一个考场上,我们看到四五十号考生齐刷刷地舞动手臂,写出一模一样的答案,像一群没有心的机器人,该是何等恐怖!
我们阅读确实需要思考,不能像我一样看了就看了,书还像新的一样,好的阅读技巧的确是一个学问,相信语文考试要考的也正是这样一门学问,于是设置出了“阅读理解”题。这样的初衷很棒,但是看到考查的形式,我们的心就凉了半截:试问,能答出这个“词语的妙处”就真的感觉到中国小小文字背后绵绵不绝的力量了吗?能答出“标题的意义”就真的理解标题背后作者那浩荡汹涌如天边海洋般的内心了吗?能答出“本文表达的情感”就真的对字中浪潮般、深茧般的深厚无穷的感情感同身受、明白通透了吗?
未必,我们的手复刻下这个答案,但我们的脑子一片空白,我们思考的齿轮生锈了。本来嘛,凭肌肉记忆就能拿高分,要脑子干嘛?于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能唱会跳叽哇乱叫的活生的人,变成了死坐在书桌旁,机械地移动手腕的机器。
我不反对应试,不反对中国教育,但这样的阅读理解,这样对语文,真的过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