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合集六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篇1
在我家的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公园,公园里的景色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冬天的公园吧!
今年冬天比往年要热。于是,比较耐寒的茶梅就在公园的一个僻静之处悄悄地开花了。花朵红得像火一样,非常引人注意。一朵花有五、六片花瓣,团团围住中间淡黄色的花蕊,就像众星捧月似的。
与此同时,一种与茶梅相似的花也含苞待放了。那就是茶花。茶花的花苞又大又硬,现在还是绿色的,娇嫩的花朵层层地被花托包裹住。而有的花苞已经被花蕾顶破了,露出可爱的粉红色,好似羞涩的'小姑娘,又像调皮的小女孩和我们捉迷藏。
说到公园里含苞的花朵,就不能不提到迎春花。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但在冬天就已经孕育了小小的、尖尖的花苞。花苞比蚂蚁还小,很难被发现。这些花苞儿生机勃勃的,似乎只等一阵春风,就会全部绽开笑脸。
我们这里的公园里最美丽的要数梅花了。梅和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又和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确实有它独特之处。公园里的梅花是漂亮的金黄色,从远处望去,像是许多蝴蝶停在树上,又像无数繁星点缀枝头,不经意间,一缕淡淡的清香钻进你的鼻腔,会让你心旷神怡。
今年的冬天没有白雪皑皑,却如春天般温暖美丽,这不是冬天里的春天吗?我爱你,温暖的冬天!我期待你,美丽的春天!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篇2
一、谈话导入
谈话:在你的成长中,一定发生过许多故事,有的让你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的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有的则让你烦恼至今,还有的让你感悟到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个机会,请你向大家说说你的事情,让大家共同分享你成长的时光。
二、多形式展开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1、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2、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写谁的什么事。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你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她该怎么做?(指导书信格式)
3.教师点拨写法
(1)、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②“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2)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四、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五、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六、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七、习作交流与讲评。
1.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2.每个话题选出代表作讲评。
八、修改誊抄。
1.生根据讲评修改习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2.誊抄习作。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①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文章。
②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畅。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①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②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③鼓励学生投稿。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篇3
我的家在广州,从未见过雪。爸爸说雪很白很美。妈妈说雪是六角菱形的很漂亮。去年的冬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湖南蟒山观雪,但是很遗憾天不作美没有见到雪。
带着去年的遗憾,今年的2月9日,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湖南的张家界观雪。很幸运,今年我终于能一睹雪的芳容了。在动车进入湖南境内时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我们都在眯着眼休息。突然,车上有人喊道:“快看,下雪了!”。我急忙抬起头往车窗外看,“啊,真的是雪!”我惊喜得叫了起来。那像米粒般大小的白色雪花夹着小雨像粉末般从天上飘落下来,落到地上还没看清就消失不见了。我认真仔细的看了许久也没看出雪的形状,爸爸说这是小雪很难看清。我想到了张家界山顶上肯定能看到大雪,我对这次的旅行充满了期望。
果然,2月11日当我坐缆车到达张家界山顶时,天空正飘着大雪。雪花天上飘落下来,天地之间白茫茫地连成一片,房顶、道路、树木、城砖、大地……都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嗬!好美呀!我小心翼翼地伸手接了可爱的`雪花细细欣赏,有六角的,五角的,有菱形的,有圆形的,洁白的,晶莹的,没有丝毫杂质;滑滑的,比牛油还要滑;珍贵的,让我舍不得放下又不得不放下,它随风翩翩起舞像小小的“白雪公主”生活在冰雪世界中。这种感觉真幸福、真美妙。突然“咔嗒”一声,原来,爸爸把我的样子照进了相机里。这时,我才清醒过来。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喊道“爸爸,我也帮你照!”。于是接下来爸爸帮我和妈妈,我帮爸爸和妈妈照相,我们一家人都照了很多的人物、风景照。特别是在山顶上我们近距离的看到了猴子,我还和猴子合影呢!我们都感到了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这次我很幸运,我看到了雪,享受到了它给我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虽然我只看了一次,但是我心里已经很满足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篇4
妈妈从同事那儿带回来几条鱼,放在在餐边柜上一个圆形的鱼缸里面养着。一条鱼全身都是黑色的,长着白色的斑纹;有两条小鱼是灰色的;还有两条鱼全身都是好看的粉红色。
我很喜欢这些可爱的小鱼。每天早晨,和它们打个招呼;每天晚上,和它们到个晚安。以至于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出神地望着它们。
可是有一天早晨,我边吃饭,边往小鱼儿那望去,突然,我惊讶地发现,鱼儿们长大了,尤其是那条黑色的鱼儿变得非常大,几乎沾满了鱼缸的三分之一。我奇怪地想:“这个条鱼怎么长得这么快,变得这么大?”可是当我从鱼缸上面看这条鱼的时候,它们又变得和原来一样小。
这个发现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决心要一探究竟。
我立刻上网搜索,终于找到了答案。
圆形的鱼缸可以近似看成凸透镜,就是放大镜效果了。圆形的鱼缸和水形成了“凸透镜”,鱼游过时,相当于在一倍焦距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成立放大的虚像),人眼看到的是放大后的虚像。此外,平面观察时看着舒服;圆形的、弧形的看久了眼睛会累的。
哦,原来是这样的呀。
我急忙找来爸爸妈妈,把事情讲给爸妈听。妈妈瞪大了眼睛:“是吗?我以前还没发现这一点儿呢。”爸爸也连连称赞我会观察、会思考。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一定会把“?”变成“!”。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篇5
你是否留心过傍晚时绚丽的风景——当夕阳快要离去时,天空的主角就换成了火烧云。
火烧云一般都在傍晚出现,当火烧云一出现时,大地立即变得红彤彤的了。瞧,翠绿的榕树叶在它的照射下好似变成了枫树叶。那么红,那么亮,那个老爷爷的白发变得金灿灿的了,那群小孩子玩笑时也露出了一口“金牙”。
让我们再看看天空吧!火烧云开始变化了。咦?这只惟妙惟肖的小狗是谁画上的?那么活泼,正追逐着前方的小鸡——哦不,已经变成了小鸭了。嗯?小狗呢?难道跑掉了吗?怎么变成了一头威武的'狮子?还有一群小狮子偎依在它的怀抱之中?快看!那边有一只豹子正张开血盆大口,要吞食前面的小鹿呢!在那边,还有一只雄壮的骏马正在疾驰呢!怎么回事?一条龙取代了上面的一切,突然,下面又冒出了一只龙来对抗它,两只都怒目圆睁,还争夺小蛇呢!它们似乎在恐吓对方:别跟我争,要不你没好果子吃!这时,两条龙缠绕在一起,它抓它一口,它咬它一下。正当它们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突然,火烧云又开始消散了。“燊,吃饭了!”我拿出饭一看,呀!饭也变成金的了!真有趣!
火烧云真美丽!
四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篇6
上一次回旧家时,邻居阿姨送我一颗小小的种子,因为搬的东西太重,所以没听清楚是什么花的种子就急急忙忙的走了。回到家也随随便便的钟它,记得时就浇浇水,不记得时连看都不看它一眼。
有一次中午回家时,突然闻到一阵花香,顺着花香走去,哦,原来是邻居送的花种开花了。它们有的开得很大很大,像一位少女绽开了灿烂的.笑脸;有的开了一半,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遮住了脸蛋;有的还是花骨朵;像一位吃饱了的胖婴儿。它花瓣的颜色非常好看,淡粉淡粉的,可也渗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