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老师作文汇总七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老师作文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老师作文 篇1
今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蔡老师终于回来了,我太高兴了,激动地想告诉全世界。
二十多天前,蔡老师带着我们的不舍和祝福远飞美国进修去了。那时我就在牛通社的祝福信箱里,写下了对蔡老师的祝福。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同学们越来越想他了,都想插上翅膀去看一看。这几天,算着蔡老师快回来了。我很想给蔡老师一个惊喜,可不管用什么也表现不了我的心意。后来,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让同学把名字和相对老师说的话写在一张纸上,把我们满满的思念和祝福送给蔡老师。
今天早晨,蔡老师出现在教室里,我高兴得快说不出话了。赶紧把一张纸给了老师(有同学的签名和留言)。蔡老师看了,开心地对我说:“谢谢你呀!”我心里顿时乐开了花。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老师竟然带了美国零食回来分给我们这帮“小馋猫”。我们大家都很激动,想:老师太好了。蔡老师居然还说:“很遗憾,要不是坐飞机,我肯定还给你们带多一些呢!”回到家,我向小弟弟炫耀,弟弟卡我的油,也吃到了美国的零食。
后来,我发现蔡老师的鞋子也很与众不同,仔细观察,原来是美国买的,鞋子下面有一块块长方形,怪不得我觉得老师长高了呢。
太好了,太好了,今天李老师终于回来了!多少天的思念一下子全涌上了我的'心头,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仿佛一下子知足了,我就是最幸福的!下课时,我总带着自豪的微笑面对其他同学。
李老师不在的日子,我非常想她。李老师不会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管你学习好坏,捣乱不捣乱,李老师都会耐心的教育你,因为每个孩子在他心目中都是好孩子,都是优秀的孩子。
下课时,我们全班都去找李老师,但是没有找到她。上课了,她拿着两包东西走进教室说:“请同学们坐好。”我们马上坐好,老师又接着说:“同学们,老师去了外面学习,因为你们表现好,所以我买了这些“作业”,嘉奖你们。”李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一包包“作业”发给每一位同学,最后把全部“作业”发完了,我们才知道李老师买的“作业”其实是吃的食物。同学们津津有味的吃着这些东西,虽然老师买的不多,却体现了老师对我们的爱和心意。
我们有这样一位爱我们的好老师,感到非常幸福!
语文老师作文 篇2
语文王老师性格有些独特,严厉中带着几分幽默。有时气场十足,秒杀全班,有时又让全班同学笑疼了肚子。她的发尾卷卷的,犹如波浪一样。长长的眉毛,犹如一片柳叶在对我们笑。炯炯有神的眼睛,由于架上了眼镜,看起来十分有威信。
有一次,王老师在讲很重要的内容,而我却开了小差。老师发现了我的异常,便朝我走来:“小婷,我刚才讲什么了?”老师的提问一下子把我问蒙了:“额……”我心里慌极了,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我什么都没听到,该怎么回答呀?极度紧张的我,在开着空调的教室里流下了豆大的汗珠。见我很尴尬,老师打破了这一僵局:“小婷,上课可得眼到、口到、心到啊!如果不专心,很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呀!”听到这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每次当我又想开小差时,总能感到王老师慈祥的眼神看着我,就像母亲用眼神在提醒不听话的孩子那样,无声却有力。我默默收回思绪,重新整理心情,再次投入到课堂中。随着王老师精彩的讲课,逐步扩充自己的知识宝库。
这样一位时而幽默,时而严厉,时而又像母亲一样关爱我们的老师,就是我的语文王老师。
语文老师作文 篇3
我想,那个被人们当做笑话笑了几千年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倒霉蛋,到现代社会终于可以换个工作了,比如说,语文老师。反正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左手提矛,右手提盾,戳来戳去,不亦乐乎。
他们说,作文反对标新立异,枪打出头鸟,懂不懂,想要拿高分就要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教你的步骤写:他们又说,写作文要勇于创新,你们那些千篇一律的文章,阅卷老师早就看腻了,只能拿个大众分,想拿高分就要想他人之不敢想,写他人之不敢写。他们说,作文要开门见山,阅卷的时候老师第一眼就要看懂你在写什么,不然就算偏题:他们又说,作文要设置悬念,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文章没人愿意看下去,你要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他们说,作文要引经据典,“李太白一张口吐出半个盛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屈原怒沉汨罗江,项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这样的段落要张口即来,这样才能表现出你的博览群书:他们又说,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整篇文章都是古人的故事,最后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说,作文中不要出现时代感强的词语,周杰伦、韩庚、非主流、“90后”、火星文之类的绝对是大忌,会显得文章没有内涵:他们又说,“隐形的翅膀”“我是90后”这类的高考作文题目体现出高考与时代的贴近,考生必须多了解身边的社会,不能做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说你们要多看作文书,最好把优美段落背下来,化为自己的素材:他们又说,近年来高考反对套作,你们不能老把看过的作文改改当成自己的`。他们说……他们又说……
写记叙文吧,他们说要写自己身边的事,又说不能写别人写过的老题材。可怜我们这些每天穿梭在“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上的学生,每天的生活除了吃饭学习睡觉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他们说你要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思考,又说取材于学生生活着眼点太小,显得小家子气。
写议论文吧,他们说你要多积累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实在不记得什么了瞎编也行,但一定要安上一个有名气的名字。他们不在乎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还是牛顿,但绝对不能是小明、小红、李大伯。可怜的是有点名气的名人事例一到考试几乎全被人挖出来了,你再怎么绞尽脑汁也别想凑出四五个事例,还是把爱迪生的事借给爱默生吧。最无聊的是,议论文必须按照开头是论点,中间几个名人事例作论据,结尾再点明论点的模式去写。这好比做一道物理题,先摆公式,再代数,根本没什么发挥余地。还有,那些所谓“自选论点”的材料作文,你必须支持某一论点而反对另一论点,站错队了就是三类文。我就纳闷了,这结论都有了,我还议论什么呢?
我不知道你们听懂没有,反正我是晕了。这几年的作文学下来,我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写了。无所谓,老师们才不管你什么作文水平,他们说了,天下文章一大抄,没事多背几篇高考作文,记几段优美段落,考试的时候一套就没问题了。咦,高考作文不是规定“不要套作”吗?我又晕了。
给我矛,给我盾,我倒想试试它们俩到底谁厉害。
语文老师作文 篇4
“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这句话是我三年级时的口头禅,从我升入四年级后,它就和我说拜拜了。这多亏了我的.语文老师———葛老师呢!
刚升入四年级,葛老师就给我们讲了,文章分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应该是“凤头”,像凤凰的头那样漂亮。主体应该像“猪肚”,像猪的肚子那样充实。结尾应该是“豹尾”,像豹子的尾巴一样好看。以后的时间,葛老师又给我们讲了怎样的文章怎样写。
有一次我去参加阅读比赛,最后作文扣了 分。葛老师在办公室里给我讲了讲,那篇作文是读后感。老师说,读后感应该先介绍故事,而我没有介绍故事,还有许多错字。
葛老师还经常给我们讲,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多积累,葛老师还让我们坚持写日记,我也认为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最好办法,所以我坚持每天写日记。葛老师还引导我们多看书,厚积而薄发。
我再也不怕写作文了。我感谢葛老师,她是会教作文的好老师。
语文老师作文 篇5
学习的苦与乐
读书虽苦,乐在其中。
在人生的旅途中,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它们本是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撩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头痛的作文题而费尽心思。这些表面看来确实很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那含辛茹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入人心的收获?知识的海洋原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扬起奋发的风帆,努力拼搏,这一定是很苦的。在它面前,我们畏难怯步,还是搏击进取?前者当然不会再事业上有所成就,更不能领会到学习的乐趣;而后者则会领略到知识的芬芳,迎来“梅花扑鼻香”的丰硕成果。想想你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吧,哪一点不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所得到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渴望的是获得知识,付出点代价算什么。当然求知是艰苦的,但当我们把用心得来的知识用在建设祖国的四化大业上,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岂不是非常快乐吗?
语文老师作文 篇6
“少年中国说老师”是我们对语文张老师的“尊称”。
张老师长着一张倒三角脸,戴着一副长方形的眼镜,留着一头齐肩发。她惩罚学生的'办法很简单,就是罚抄,抄的内容就是《少年中国说》,所以我们就送她一个“少年中国说老师”的雅号。
有一次,她给我们上古诗词三首。我们班有些同学就是喜欢耍贫嘴,老师一说王维是诗佛,那些同学就按捺不住了,问什么诗鬼是谁呀?最惨的诗人是谁呀?张老师没有回答那些问题,只是说:“我们上的是王维,你们问这些无聊的问题干什么?你,还有你,《少年中国说》抄一遍,中午前交给我。”
又来了!每天不是叫这个罚抄《少年中国说》,就是让那个罚抄《少年中国说》,烦死了!
还没熬到下课,班上又有几个人按捺不住了,又开始问起了无聊的问题:“王维是诗仙吗?”
老师明明说过了他还是要问,这不是明摆着的想抄《少年中国说吗》?果然,张老师说:“有病就得治,你们几个,《少年中国说》两遍,放学前交上来。”
终于熬到了下课,我迫不及待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张老师说:“哎哎哎!我还没说下课呢,你!《少年中国说》一遍,中午交。”
又是《少年中国说》!张老师,哦不,“少年中国说老师”,经常抄这个有意思吗?什么时候抄抄其他的也好啊,唉……
语文老师作文 篇7
答案是否定的。没被感动:“不就是一首诗嘛!没什么特别的!”
仅仅是一首诗吗?再读这首诗,脑子里产生疑惑:为什么诗人要写“客舍青青柳色新”?为什么诗人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
带着问题,查阅资料,走进中国古典诗歌,了解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我懂了古诗里的“柳”。柳”不仅是“柳”,那是诗人的情:“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我知道了折柳送别的习俗:“河桥杨柳半无枝,多为行人赠别离” 。我懂了“酒”,那是志同道合朋友心灵相犀无声的语言,一杯酒,一片情,一杯酒,一世情。
曾经以为自己文学功底还不错,随着备课的深入,深感自己的浅薄。没有吃透文本,怎能驾驭了文本?于是,不再为某个环节怎么设计更新颖煞费苦心,静下心来读书,再读书。夜深人静的夜晚,读章炳麟的《訄书》,读《诗经》,读《二十四诗品》……
备课的过程,是读书的过程;备课的过程,是感受中国古典诗歌魅力的过程。爱上了诗,爱上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简约而不简单。
再读诗,又有疑惑:王维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形成与这个人的性格、阅历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
带着问题,走近了王维。
读《王维生平事迹初探》我了解了他的才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解他坎坷的经历“安史乱起,被叛军俘获”;了解他的心路历程“政治上灰心,寄情山水田园和佛教禅理”……读着,诗佛王维的形象在我心中丰满起来。《送元二使安西》写于安史之乱前,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西出阳关是壮举,为国效力是男儿的责任。可是,此一别,再相见遥遥无期啊!史料记载,渭城一别六年之后,王维就去世了,西出阳关,真的是无故人了!那是一种怎样的辛酸与无奈啊!懂了王维的心,懂了字里行间的情。
再读此诗,脑海中留下的是两组画面:以渭城为代表的阳关以东细雨如酥、客舍青青、杨柳依依……一派生机盎然;阳关以西却是黄沙漫漫、风吼马嘶、杂草丛生……一片凄惨荒凉。阳关以东有好友相处时的点点滴滴欢乐的场面,有临别时好友的殷殷嘱咐、恋恋深情,出了阳关却是孑然一身,孤独寂寞。诗人像一位技术高超的摄影师,从纷繁变幻的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将远山近水,人喧马啸,通通舍去了,淡化了,只撷取了送别环境中最富感染力的景物——蒙蒙细雨中的青青杨柳,最动人心弦的一刹那——“劝君更尽一杯酒”。真切感受到了王维——重情重意的王维,才华横溢的王维。
我深深爱上了这首诗。听古筝曲《阳关三叠》,听歌手童丽演唱《渭城曲》,潸然泪下。由衷感慨: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不再追求花哨的环节设计,以情感为主线,知识是浸润着感情的知识,过程是流淌着感情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和我一起走进古诗,走近王维,读懂了一首诗,留下了一片情。
完成《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想起薛法根老师的那句话: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一个语文老师,怎样能感受到字词的冷暖,语言的温度呢?提高文学素养,增加文化的厚度!深深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将这份爱传递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师一生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