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作文[常用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老师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老师作文 篇1
与现任语文老师相处的有很长时间了。她的言谈举止,工作态度让我们心悦诚服。
讲究方法,寓教于乐
幽默,是马老师的'显著特点。她妙语连珠,很会搞笑,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到她嘴里就变得有滋有味。她如果要批评你,绝对不会一脸阴沉,也不会冷嘲热讽,在她美丽的笑容中有一种力量督促你不能不“改邪归正”
那天晚自习,张钰说对李老师有些不满,马老师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语重心长的坐下给我们讲道理,告诉我们如何改变自己。
严谨教学
严谨教学,认真严格,是马老师的一贯作风。她一是一,二是二,绝不容忍含糊。虽然她很严,但是她的严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列几条规矩,必须都要做到,做不到就要扣分。马老师不赞成这种方法,她希望我们学会自觉。她说:“如果你要依靠别人第着看着才能做事的话,就是去了尊严,就因为这样,我班同学做到了主动学习了
马老师对自己也很严,她自己给自己定的要求,她一定要做到,让自己也变得更优秀。
以身作则
这会儿,老师正在讲课文的高潮。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那刺耳的下课铃却突然响起。我们还沉浸在课堂之中。语文老师的耳朵却很灵敏:“这节课先讲到这儿,不能当误了下节课上课,该去办杂事的办杂事。”说完,伸了伸懒腰,走出了教室。
哎!语文课总是那么短,每当听到高潮时,铃声总会讨厌地响起,什么时候才能让语文课的时间变得充裕些呢?
语文老师作文 篇2
初晨,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大地的每个角落,喜鹊停在梢头,时而叽喳几声,清脆动听。树叶被风儿吹得沙沙作响。
我坐在教室里,正埋头写着作业,半晌,不经意抬眸,随手把在脸颊边飞舞徘徊的发丝拂去耳后。此时的老师正在垂眸帮我们批改作业。一缕青丝垂下,老师竟是不曾察觉。一束阳光透过被微风轻轻吹起的窗帘,斜斜地洒在老师的身上。那一缕发丝,也在阳光的照耀下镀上了一层金边。老师睫毛微颤,轻轻地把批好的那本作业放到一旁的桌角,然后,又往回拉了拉那堆放得整齐的本子,生怕这些本子一不小心被碰下去发出响声,打搅这教室中难得的静谧。
我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细心沉稳。
正午,阳光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天上的云儿漫无目的地飘着,安静的`教室里,风中央夹杂着几声细碎。
一名同学正被老师叫到讲台前。老师悉心教导着,眸中充满期盼。一缕清风吹进教室,吹散了同学们心中的躁热。老师用笔尖指着作业本上的题,时不时圈圈点点,阳光在笔尖细碎。那同学似乎瞧见了老师眸中的期盼,咬了咬下唇,又与老师小声几句,这时老师也松开了皱紧的眉头,绽开了笑颜。
我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耐心负责。
傍晚,夕阳西下。金色光芒柔和地笼罩着万物,老师走在我们身边,时不时地与我们说上几句,便有几人哈哈大笑,而她自己,也温柔地展露出笑颜,唇角勾着浅浅的幸福,走到门口,目送我们离开。
我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幽默随和。
老师,我是舟,您是海,没有您的载托,我怎能远航?老师,我是泉,您是山,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老师,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望。那殷殷的目光,已在我心中生根、成长……
语文老师作文 篇3
小时候,我对语文并不感兴趣,但是,自从我上了四年级之后我就对语文产生了兴趣,这都归功于语文老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告诉你吧。
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把老师上课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给记下来,可是一记就忘,于是,语文老师就把上课记的东西给编成一首歌,由于我们班的学生很喜欢唱歌,所以只要教一遍,我们也就会唱了。
还有以前我们上课的时候语文老师很严厉,而现在的语文老师雷老师上课的时候很幽默,很风趣,只要我们的老师说一句话全班都会哄堂大笑。比如我们同学向老师提出一个缺点,老师都会说好的,你们不提我也就不改了。
以前,我们老师都会在我们的课堂作业本,家庭作业本打上用中文写的批语,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许老师什么都懂,而且还在作业的下面打笑脸,还打过哭脸,瞧我们的.语文许老师多么聪明啊!这样就使我遨游在语文的海洋里。长大了,我也要像雷老师一样做一名语文老师,幽默风趣,而且还能让自己的学生专心听讲,不分散精神,多么好啊!看,这就是我们雷老师与别的老师鲜明对比。语文老师是一个园丁,为我们无私奉献,语文老师是一支蜡烛,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我们,语文老师是一根火柴才进入工作就巳经是满头的白发,老师你真辛苦,我们永远都感谢你,永远都爱你。
语文老师作文 篇4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写生活随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的气息,富有时代的动感,才能让他们的作文以一种独特的面貌,与众不同的品质吸引所有的读者。
生活是一个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都有我们独特的感受,而不少同学的作文当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而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我们不能说这样的作文不好,却觉得单调乏味。“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作”。白居易老先生就曾提过这种观点,在我们进行创新作文研究的时候,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这句话的含金量。
记得我第一次把写生活随笔这个作业布置给学生时,我得到的是一片惊呼:
“老师,我们回家抄美文,写阅读笔记吧!”
“美文需要抄写,需要鉴赏,但我们也不能隔岸观火,岸上学游泳啊!随笔必须写!”
强硬的把作业布置下去以后,我发现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几乎是一样的格式、一样的语调:“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或很晚),吃过饭后,我去上学。”或“今天我上了一节美术课,比较快乐。”或“今天我不高兴,作业太多”……诸如此类,那么丰富的生活、那么有活力的生命在他们笔下演绎成这么干瘪的语言,这么乏味的描述,那不是生活随笔,那简直就是一个最无聊的记事本!
面对着这样的作业,再有热情的人也感到了寒冷,我不仅仅是失望,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疑:这是学了六七年语文的中学生吗?这样的作业还有写的必要吗?是我错了吗?还是学生错了?我该怎么办呢?
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尤其是重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后,我增加了信心,坚定了自己的认识:学生的写作必须从生活开始!因为生活才是写作之源!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去感悟生活,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
于是,我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去述说他们最想说的话,比如:发现哪个孩子课间的惊呼,我提醒他这种惊呼就是一种最真切的生活体验,是随笔中最好的素材;发现哪人孩子情绪不好,我就提醒他可以将这种烦恼诉之于随笔;发现哪个孩子因为爱到表扬而兴奋异常时,我就会下意识的去查看他当天的随笔中是否有比这个情节更重要的感受……我抓住所有
转瞬即逝的机会向学生表明:这就是生活,这就是随笔的素材,这更是我们写作之源!
我也在用最渴盼的眼睛,去寻找着学生随笔中的生活――几天来,张玉洁的恐惧、担心、侥幸、疼痛、让我如同身受身受:因为腮腺炎的流行,人人自危,每天的道听途说,都让她感到紧张、恐惧;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也开始发烧,于是她很担心,赶紧去村里医生那里求治,被排除了腮腺炎之后,我听到了她虽然疼痛却又十分侥幸的“谢天谢地”的祈祷;而接连几天的让她筋疲力尽,让她毫无神采,一天天肿起来的脖子让她的痛苦更加深重:她除了疼痛,还有怨恨,都是那个医术不精的郎中让她格外受苦,真是庸医害人!一字一句,一行一段,读着这样的随笔,我体验到了成功:生活随笔已经引导学生走进了生活。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生活在丰富起来,我听到了孩子们心中花开的声音,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基础上,我在班上将她的随笔当众朗读,让孩子们体味到作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自己最独特的体验、最深刻的感受写出来!
渐渐的,我发现孩子们的随笔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从张丽娟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家境不算宽裕、父母又十分勤劳、厚道的家庭剪影;从姜美清的随笔中,我听到了他们
同桌俩在自习课上的窃窃私语;从于琪的随笔中我认识到了一个个足球明星;从王宇坤的随笔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困惑与迷惘,偏激与固执;而从王雪慧的随笔中,我读到了生活的尴尬:妈妈改善生活包了包子,让她送给奶奶,去了才知道那天是奶奶的生日,孝顺的父母竟在奶奶生日这天送去了人们在这一天最忌讳的包子(按我们当地的风俗,生日吃包子一年都
是受气包)……还说什么呢?孩子们笔下的世界早已经比我们眼中的'生活更丰富了:那里面有真实的生活,还有他们独特的体验!
批阅孩子们的随笔,零星的写下一点自己的评价,是我觉得最美好的事情,但没想到,我又遇到了新的挑战――那天在我批阅的随笔中,我发现了这样的文字:“老师,为什么别人的随笔都有评语,而我的只是一个阅字?”“老师,每次发下随笔本,我最着急的是翻看后面,寻找你的评语!”这些语言让我何等的窘迫!但同时我更是一种欣慰
:孩子们已经发现了生活,他们愿意把他们的生活捧来与我共享,他们希望看到老师的评价,哪怕是三言两语,可是,我确实为难了:一个班50多名同学,两个班就是100多名啊!每天仔细地阅读他们的随笔已经是极大的工作量了,更何况要给他们每一个人才是写下自己的评语,而且,那评语必须让他们感觉亲切,觉得中肯,恐怕我真的是“春蚕到死”“蜡烛成灰”也完成不了的啊!虽然我感到了为难,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热情之火已经被我点燃了,我就绝不会让它暗淡。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见过一面就让你难以忘怀的人,肯定有自己最独特的地方,让你的文章用自己最独特的面貌出现,让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有一种与之交流的愿望,老师的评语只给那些最有特色的文章!”由于我的激发,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已经从对生活的简单的观察,细致的描述深入到对生活底蕴的挖掘、对写作特色的追求。
当初那些记流水帐的孩子,如今已经是毕业班的学生了,无论课业多累、生活多忙,他们都忘不了写生活随笔。很多时候,这本生活随笔已经成了他们最知心的朋友,与随笔对话,不再是他们的作业,而是他们心灵的宣泄,是他们忙碌生活中的修憩的小站。他们的随笔内容已不再是当初老师硬性规定的、学生勉强应付的二三百字,他们已经能洋洋洒洒的、淋漓尽致的描写出自己周围的生活,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有个同学竟创了一天晚上写下七页的纪录。
学生们的作文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当初的言之无物到现在的文约意丰,从当初的优美词句的堆砌到现在的直抒胸臆,从当初的改头换面的抄袭到现在的力求“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特色追求。体味着他们的变化,我总有一种非常感:这也许是做母亲的对孩子的偏爱吧!
感谢生活,赐予我的厚礼,感谢生活随笔,记录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引导孩子们走进了生活,走进了生活中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