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优秀作文合集【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优秀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优秀作文 篇1一、七年作文事倍功半
在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大多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到九年级中学毕业,前后贯穿七年时间。以记叙文的写作为例,小学三、四、五、六共四个学年,八个学期,按每学期写六篇记叙文计,要写48篇;中学三个学年,六个学期,按每学期写四篇记叙文计,要写24篇。
七年时间,每个学生至少要写72篇记叙文,每篇作文用时两节课,要用144节课时;每篇作文讲评两节,又是144节课时,合计要用288节课时。
可是,就我们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来看,到初中毕业为止,除极少数佼佼者外,多数学生作文水平平平,有不少初中毕业生从来就没有写成一篇真正像样的、有分量的记叙文来。
写其他题材的文章也大致如此。投入和产出,我认为很不成正比,得不偿失。有时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做人的自信心。
究其原因,除少数就是不肯学的学生外,从学生的角度讲,许多学生到初中毕业时为止,就没有写出过一篇真正出色的、有深刻写作体验的作文来
有的学生根本就说不清怎么叫一篇好文章,写到什么程度上才叫好。
从教师角度讲,面对一两个班、五十至一百左右的学生,平时工作量就不小,作文是一篇赶着一篇写,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再优秀、再勤奋的教师
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次次作文、篇篇文章都去精耕细作,能把最大多数的学生照顾到,已经就很不错了!
如果我们教师把自己从精耕细作中解放出来,效果又当如何呢?
修改评讲作文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现在,仍然有不少的教师采用老一套批改作文的方法,依然是学生完成写作后就由老师单独完成
没有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作用。这样很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初中作文应精讲多练
如果说小学生的作文只是以认识和尝试为目的话,那么,初中生的作文就应当以“成长”和“完善”为目标。
以记人的文章为例。一般学生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像“我的爸爸(妈妈)、我尊敬的老师、我的同学(同桌、朋友)、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等等文章
反复写过多少遍,可不少学生始终就未写出个优质品,甚至也说不清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才是好文章。
有的学生甚至因为一次次的不成功而灰心丧气,厌写、烦写、怕写、甚至不写,连基本的自信心都丧失掉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怎么不受影响呢?
假如我们打破现有的思维模式、教学模式,换一种方式呢?
(1)从闭门造车到走近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要想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不断有创新,就必须让学生走近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耳闻目睹、肤感体验,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假如长期闭门造车,不走近生活,不在生活的实践中获取素材,学生“囊”中之“米”就会匮乏,写作的源泉就会干涸。
(2)从细讲精练到精讲多练
仔细分析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作了许多的无用功。具体表现在:一单位时间内效率低下,二训练的次数太少。
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作文课上唱独角戏。写作指导+例文+点评的一言堂,老师讲的是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在这种情况下
何谈作文能力的提高?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在作文课上精讲,尽量少占用课堂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在这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从量变到质变,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每两周一次作文的训练,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借助日记来补充训练量。
从学生方面来讲,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文章会越写越好,自信心会越来越强。这样的话,肯定能写出好文章,也一定能出精品。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肯定会随之而有所提高。
三、精讲多练的.操作设想
精讲精练应本着学以致用、循序渐进、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的原则进行。
1.学以致用
现教现学,现学现用。比如作文开头指导,常见的有“开门见山”法;“名言警句”法;“背景交代”法;“导语引导”法等,一次就讲一种开头方法,用成功的范例做样板,让学生去学习,去领悟,去尝试。教师讲的十分明确,学生学的非常具体,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立竿见影。
2.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作文教学由一种开头方法到多种开头方法;由开头到结尾;由过渡到照应;由记人到记事;由叙述到议论
由描写到抒情;由记叙文到议论文、到各类文学体裁;从教师扶着走到学生独立行走……
处理好精与泛的关系。精讲多练为主,精写为辅。精讲多练并没有占去全部作文时间,其他的时间仍然可以精写。
今日的泛写是在为明日的精练打基础;精讲多练又可以带动精写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必定大见成效。
3.集思广益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是本校内各位教师之间的探索和交流,各个学校教师之间的探索和交流。
二是学生之间的探索和交流。同样一种开头方法,同学们会写出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水平。谁优谁劣,可共同讨论,横向比较。还可以分成小组,集体创作,发挥团体的力量。
三是整篇文章写好后的比较。开头的优劣,最后只能放到文章中去比较,从文章内容的实际的表达效果中去评判。
四是纵向与名家名篇作比较,权衡利弊得失。取百家之长成一家之文。
4.大胆创新
教贵创新、学贵创新。这种探索和创新,决不是为赶教育创新的时髦,而是本着对学生、对社会负责态度的一种探讨。
在现存教学体制基础上,我们可不可以在某些方面打破现有格式、做些大胆尝试?比如将中小学作文教学连成一体
比如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发表作品的园地或刊物;学生结成文学社团;年级与年级、学校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
组织一定规模的赛诗会、演讲比赛、有奖征文、优秀作品选编、同题作文赛等。
这样的话,学生一定会学得十分活跃、十分有兴趣。由此而产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做事的自信心、创新精神和成功欲等
将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对学生一辈子为人处世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语文优秀作文 篇2我班上有一个非常幽默的语文老师。为什么说我们的语文老师非常幽默呢?因为我们上他 ……此处隐藏2075个字……簇簇、一片片压满枝头的樱花。它一球球,一串串;一朵紧挨着一朵,挤满了枝头。樱花把春光渲染得多么鲜明浓艳啊!
盛夏,草坪四周的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柳树,随风轻轻地飘动,仿佛在为游客驱散热气;荷花池内盛开着高洁的荷花,有的才开展两三片花瓣;有的已经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看上去马上要破裂似的。微风吃过,它们像是穿着粉红色上衣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如果你坐在河边,会感到全身清凉舒爽。
秋天,花儿谢了,枯黄的叶子满天飞舞;好像是要把大地变成黄色似的'。但这时,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在公园里,到处能闻到桂花的香味,那常浓郁的香,几乎渗透每个空气分子。这时,一年一度的菊展在八境公园“打响了”。这些菊花在肃杀的秋天显得格外有精神。
隆冬,寒风刺骨,花草“躲”进了暖房。但在八境公园里,你仍然能看到碧绿的叶子。那就是四季青的松柏。
是的,用现在与以前对比,我体会到家乡在发展;国家在前进。朋友偌是有机会到赣州,别忘了游览一下八境公园啊!
语文优秀作文 篇8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让每个人都深深陶醉其中。今天,我就来分享分享我和语文的故事。
我和语文的渊源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幼时的我是一个文静的女孩,不喜欢跟陌生人接触,也没有什么朋友,那时,一本本有趣生动的书就成了寂寞的我唯一的朋友。我每天总是捧着一本书,专心致志地翻啊,翻啊。就算书上没有插画,汉字我也只能看懂几个,但我依旧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因为当我看到汉字时,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明明是完全看不懂的文字,却有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就好像有人拿着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里的锁,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只是越来越喜欢看书了。那时妈妈总是打趣着笑我:“小小年纪就这么喜爱读书,我们家伊婧以后语文肯定特别好,怕是还能当作家呢。”
汉字,一个个奇妙的小精灵,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擦出激烈的火花,而文学就是它们最美的舞蹈。几千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满腹经纶的大作家,如李白、杜甫、冰心等,他们用独特的文学魅力,带给了我们一场视觉盛宴,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让我们感受到了边疆战士那种豁达之中的悲壮;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天真可爱的顽童无忧无虑地在玩耍;再比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也唤醒了无数国人对封建文化的反抗。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小姨每天都会要求我背一首诗、词或诗经,我虽然还不怎么懂得诗词里蕴含的意味,但天天受诗词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了古诗词。除了古代文学,我也很喜欢现代文学,迄今为止,我已经看过了几百本课外书,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它们为我的写作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汉字是中国的瑰宝,文学是汉字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汉语言文化,让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经典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语文优秀作文 篇9“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我想这不仅是学生的心声,也是广大语文老师的呼声。带着困惑,带着希冀,我拜读了由张文质、窦桂梅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因个人资质问题,虽然不能说是豁然开朗,但也算是看到了作文教学的曙光吧。
《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一书用课堂实录的形式详细探究了20个优秀案例,有于永正老师,贾志敏老师等名师的优秀课例。每一节课都独特创新之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学方法新颖,情感融入了无痕迹,让我获益良多。他们精妙的作文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赏析点拨,让人不得不慨叹名师们作文教学水平的高超。他们的设计大胆创新,不走常人之路。很多课例对于我们的日常作文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值得细细品读。比如孙双金老师的“观察作文就是借用了一块砖头,通过让孩子观察她的形状,颜色,轻重,想象他的制作过程,用处,以及丑陋的砖头有这么多用处,说明其中蕴含着的人生哲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哲理。通过物-理-事”由远到近,由实到虚等方式,在平中见奇,常中见新。
又如张祖庆老师的“亚马孙河探险记”,这篇以知识为载体的想象作文,张老师共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创设情境,诱发探险欲望。课前老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亚马孙河的资料,在课堂交流后,教师出示有关亚马孙河的风光片和电影片的片段剪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险欲望,并让孩子们调整座位,组成探险小组,商量带些什么工具,为探险做好准备。第二板块是借助音效,想象探险经历。在各种音乐及老师的叙述中学生开始了虚拟的探险之旅,交流在探险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什么。第三版块就开始动笔记录,描述探险之旅。在写之前老师对学生进行习作提示,明确写作要求。第四版块交流赏评,学生交流自己的片断,师生适时点评,并且老师也跟同学们交流自己当堂写的下水文,让师生共同来重温探险时刻。最后就是课后延伸,激励探险志向。鼓励大家把自己的文章合起来,出本书,并推荐孩子们课后阅读有关探险的书。整节课虽没有什么雕花之处,但也是平常之中见本领,尽显名师风范。
窦桂梅老师在书中写道:“若说赢在奋斗不息的`人生路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这些每天行走与课堂的教师,不也应该‘赢在课堂’?”怎么赢,才能让连接我们一生的课堂熠熠生辉呢?窦老师认为,要赢,就赢在一个“熬”字。精彩的课堂和名师深厚的功底都是一点点“熬”出来的,是其智慧努力和精神探索的结晶。而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要做的就是分享与体验名师课堂的精彩中,积攒成长的力量与方法。
今后,我将继续与书相伴的旅程,努力与经典同行,开启自己的书香人生……
语文优秀作文 篇10我愿心目中的语文老师的形象是那么美好,她1.65左右的身材,瓜子脸、弯弯的眉毛、一双明亮的眼睛,薄薄的嘴唇,看起来满腹经纶,总爱把头发轻轻地拢做一束系在脑后,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陆老师。
她在我们的心里是美的化身,是智慧的.化,是我心中一盏明亮的灯。她简单而平凡的外表并不能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只要提起她的“绝活”,无人不拍手称好。陆老师的“绝活”之一就是上课从来不拿书,也不看书,拿着一支粉笔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地讲课,她说得很流利,像书上的一模一样,一下子就把同学们吸引住了。倘若讲到某些重要的内容,需要我们背时,她甚至能毫无差错地告诉我们这条题在书上的第几页第几行,而且从未出错过。
陆老师的“绝活”之二就是每说一段书上的段意就立刻叫同学们把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画起来,再慢慢地解释段意、词语、句子的含义、意思、地方名和具体的用法,比如说:这段句子是排比句还是比喻句及拟人句等,而每当这时,陆老师总是不慌不忙地提起手中的粉笔,手臂一抡,一个个字、一个个词语、一段段句子立即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又好又整洁。
最绝的就是陆老师她写在黑板上的字,她从不看书,当大家还在语文书里找得稀里糊涂时,一黑板的词语、句子整洁标准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需要多么惊人的记忆和日积月累的经验啊!一弯一曲、一点一横又包含着陆老师多少年的心血啊!
多好的一位语文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