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遐想作文750字(精选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光下的遐想作文750字(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光下的遐想作文750字1
当太阳从西边慢慢落下,夜精灵拉开了夜的帷幕。于是,天空中那闪亮的星,皎洁的月,便在帷幕的衬托下高高悬挂。是月,给正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给夜带来了最美丽的装饰品。
小时侯,大人们总会提醒我们:看月亮时千万别用手去指她,要不然呀,你们的小耳朵第二天会被月牙儿切削。年幼的好奇和稀奇让我们每每忘却了大人的叮嘱,月光下总爱在没有大人看得见的地方,伸出手指,悄悄地指向玉盘。然而,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就马上悄悄摸摸自己的耳朵是否还在,答案却始终一样。那时,便会以为,自己是上天眷顾的孩子呢,连月牙儿也不削我们的耳朵!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明白儿时的想法全是不真实的。但是,自己在心中早已爱上了天空中的那个夜精灵,因为,她伴我们度过美丽的童年呢!
那轮皎洁的明月,总给我带来太多太多的遐想……
月亮里有个孤独的世界,所以才拥有着般凄美动人的冰凉的月光。看啊,寂寞嫦娥舒广袖,艳美的舞姿,妩媚的风采,却无法掩去她内心的孤独,吴刚无奈地砍着那永远也砍不完的桂花树,只能痛饮一杯桂花酒,岂料“借酒浇愁愁更愁。”然而,又有谁,可陪他们共饮一杯?
新月初上,它是弯弯的,你看它斜傍在屋檐下,如同白玉雕成的一弯钩镰,随着淡淡的青云,发出一寸阴光。夜籁人静,如钩的明月莅临池塘上,水中的鱼儿追逐嬉戏,这时候,不知是月亮惊动了鱼儿,还是鱼儿惊动了月亮?每逢八月十五,中国人的月亮节,那一轮明月却如一个大玉盘似地悬于天空,而地上“花好月圆人团圆”的又有几家?
炎黄子孙,是一个真正爱月亮的民族。中国人喜欢和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时怕别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李白身处异乡,夜晚孤独寂寞,无奈只有站在窗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中有每个人的家,每个人的故乡,思乡时,抬头看看悬于天空中的皎月,总会觉得自己的故乡近在咫尺,心灵也会得到一份慰藉吧!
月亮是美丽的,光是皎洁的,这是恒古不变的现象,然而它却是虚假的,她的美丽和皎洁都是借着太阳的光辉才能被人看到,她无论有多么明亮美丽,都是因为有了太阳光的反射。正如爱因斯坦提出的伟大“相对论”一样。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吧!仰头望月,今夜无眠,梦里花落知多少……
月光下的遐想作文750字2
又是一年中秋夜,我独自一人站在窗前,闭着眼,听风路过窗外,我回味着去年中秋的明月,那是一轮圆润无比的明月,可一睁眼,天空中只有云雨,月亮不知在哪?天啊!连一个清晰的月影都不给我吗?难道是明月故意不愿相见?我仰望天空,愁绪万分。
此时,此景,不免让人有些伤感。
我想起了我已故的外婆,这个眼睛失明了的老人。说实话,我是打心眼就不喜欢她的,她没有城里的那些老奶奶穿的阔气,从头到脚一副穷酸样儿。她还很倔,别人怎么耐心的建议,她一概不听,永远坚持自己的观点,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我讨厌她,甚至有时看都不想看她一眼。
那次她生病了,妈妈和两个舅舅昼夜都在医院里照顾她,她好像还不领情,经常用她那倔脾气反对妈妈她们给她治病,还说什么治病浪费钱。哼,现在不治,严重了反而更花钱,思想真落后,我经常这样想。渐渐我开始有些敌对她了:妈妈让我给她挽袖子,我不干;妈妈让我给她盖被子,我不干;妈妈让我给她倒水,我还是不干。妈妈见我这不干,那不干,便吼了我几句,我心里便把错全归咎于她。
直到有一天舅舅打来电话,说她去世了,这一晴天霹雳的噩耗让我一时不能接受。当我看到她的遗体时,我哭了,她是那么的瘦,瘦的皮包骨头,脸色一点也不红润,不知她临死前有多大的痛苦折磨着她。一瞬间,我突然想起她中年丧偶,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子女三人拉扯大。我看着她满头的银丝,我对她的讨厌,变成了深深的敬意。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纸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不由得唱起了《母亲》这首歌,拭干眼泪,我又抬起头,突然发现了云雨中一轮月亮的淡淡的轮廓。在那淡淡的月影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母亲带领着三个活蹦乱跳的.孩子,走向了远方。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月光下的遐想作文750字3
月,像是被钉在幕布上一般,充满醉人的深沉,又似被镶嵌在了这夜空上,深邃无边的美,让人陶醉……
——题记
谁知这月经历了多少岁月?承载了多少思念?让多少人为这月惆怅无眠?
月。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无声息的爬上夜空,给乡村笼罩上一层清辉,给城市披上一件青衫。
然而,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洒进来,在屋内留下些许斑驳的身影,总觉得她是那样清冷,那样凄凉,无助得让人心碎。可,她又是那样秀美,美得让人窒息,让人心底发颤。
就是这月让成千上万的文人墨客钟情,将千丝万缕的情与念寄托于其上,让数不清的古诗词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无意间,眼光跟随洒进窗棂的月光望出去,不竟想起李商隐的那首情诗中的一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忽然间不自觉的想到远方的母亲,她现在可好?今夜的月光如此寒冷,她加衣了吗?是否也透过这月与我对望呢?
树影婆娑,月光如水,一泻千里,洒在松间的石头上,汩汩的泉水似乎也应了这月光的照耀,仿佛有了灵气般,晶莹透亮,闪耀发光,。于是,王维便颂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
中国人谈起月,总免不了会想起“嫦娥奔月”的场景。这可是一个十分美丽的神话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子名曰嫦娥。她因偷吃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之药,被西王母发现后囚禁在凄寒的月宫中,每日与月为伴,与兔为友。于是,每当人们抬头望明月时,看到月中斑驳的黑影,总会想:是不是嫦娥又在起舞弄清影呢?
正因这月如此之美,古往今来,花前月下吟月者甚多。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写出了手足之间的深情。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对朋友的牵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吟出了亡朝没落皇帝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偶尔,月光洒进窗台轻浮在脸颊之时,总回想起,苏轼、李白所望的那轮婵娟的明月也是这轮圆月吗?远方的亲人是否也在欣赏着这轮美玉般的月?月光照耀的尽头会有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疾病,没有自然灾难的世外桃源吗?那个世界离这儿有多远?还有多远?将会有多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