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对于中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在此之前,一些文明程度不高的少数民族也试图夺取政权,比如蒙古族。但因为汉化不够彻底或种种原因,最终回到草原。但是,十九世纪,中华面对的不再是匈奴、鲜卑等,而是英国、美国等西方欧美发达国家。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接受改革而是退让,具体来说就是不断签订合约,割让土地。
是什么让一个拥有悠长发展史的国家摇摇欲坠,动荡不堪?第一,科学。中国的科举考试重文轻理。比如,明朝科举用八股文,所以考试方向就偏于文学,科学自然不会有很多人研究,也发展不起来。第二,工业落后。第三,对自己实力的认知偏差,所以不会去改革。反之闭国自守,武器实力的不对等,直接使清朝落入被动的境地。第四,统治者的昏庸与社会的腐败。以下具体阐述。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从时间来看是从1840到1949年,也就是说从“鸦片战争”开始。当时政府并不知道到外交,只知道“围剿或抚夷”。当各国都在想着如何增大金银进口与货物出口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了鸦片。于是英国在印度奖励种植。统治者希望管控,但官吏的腐败和查禁的困难,鸦片数量也在持续增加。道光皇帝对禁烟最为重视,经过讨论,道光决定吸食和贩卖都严加禁止,并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英方自然是不同意,于是就有了“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
之后,英军很快攻入南京,清知道没办法,只能签订《南京条约》。
总结:战争失败的本质是我们落伍,但更重要的是失败之后不求改革。“鸦片战争”是将中国推入半殖民半封建的开端,而朝廷的不作为则是使中国彻底陷入。所以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能以史为鉴,知道失败后革新。像清政府这样的作为只会将国家推入深渊。
自强
除了被侵略和殖民,有一部分的人也意识到了与英法联军或是别国之间的差距。比如像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他们发现了中国社会的弊端和发展方向。比如,李鸿章认定十九世纪中国唯有学西洋的科学机械才能生存,并想改革培养人才的手段,改变前清的科举制度。
列举一些他们的改革手段:
咸丰十一年(1861)恭亲王及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津。
同治四年(1864)曾国藩和李鸿章设立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1871)曾国藩和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留学
光绪十四年(1888)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但是他们的改革并不彻底,所以也没有达到最终目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他们不论怎么说都是一直受清朝的教育,也生活在旧社会,能有想改革的思想已经很不容易了。第二点就是当时的社会和群众不允许他们彻底改革。
可以说民众的迷信是推进技术革新,接受西洋文化最大阻力之一。
总结:中国近代史不是没有明白中国发展方向的人,只是群众的接受程度和对外界的认知决定了。而且其实民众还是处于被动境地。最主要的是士大夫,且主要领导统治权掌握在士大夫手里。但极少数除外,完全不了解外面的形势。说明成功的改革不只是需要有准确的方向,还要大众对新事物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