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

2021-10-18 00:58:32
《目送》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目送》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目送》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送》读后感1

《目送》这本书,龙应台用平实的词汇描写出母亲同时也是女儿在面对亲情时的无奈,同时又敢于直面生活带来的无奈。虽然文字朴实无华,但近乎诗句的意景写意,道出了她的人生哲学,有点像《论语》,用对话而且只用对话,只不过龙应台将对话换成了描写,平铺直叙的日常生活的描写。昨天有读者把龙应台与季羡林比较,我更提高到与孔子比较。

另外,我觉得龙应台的文字不太适合男性阅读,文字太过细腻。我注意到发言的女性产生共鸣的比较多,而男性发言比较少而且感受不深,我觉得这是因为龙应台是女的,这是必然的,我感觉散文是不是会分性别。

目送这篇文章主要指的是龙送儿子的离别之情,而看似深情的自己与冷漠的儿子形成了对比,深情的“目送”没有换来不舍的“回头”,而作为女儿的她对待父母我个人认为要“更具人情味”得多,因此有了心理误差,我认为这是男女之间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儿子可能更喜欢对外界的探索、冒险,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出去看世界。男人更决绝,女人则多愁善感。

文章描写的龙应台就像现在被人诟病的`“直升机妈妈”,整天徘徊在儿子的头顶,其中还涵盖中西之间的文化冲突,因此作为龙应台来说包容的不仅包括男女之间的差别、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差别外,而且还中西文化的差别,这就让龙作为跨国母亲付出更多努力。

  《目送》读后感2

《目送》中的龙应台在步入了中年之后,追求到了她所想要的之后才发现原先身边的人和事都已变了样。正如书名,她一路目送着儿子不复以往对自己的依靠,她目送着父亲的逝去,她目送着母亲渐渐老去,而自己已经无法去改变什么。她目送着时间慢慢流去,最终只剩遗憾和后悔。看完整本书,始终被书中淡淡的语句和始终消散不去的苦涩味纠缠,我们何尝不是又一个龙应台。而很多个我们和她不同的是,我们还有时间能够也就应让我们做不让我们后悔遗憾的事。

对于这一点,我想,和我一样刚刚踏入大学校园没多久的人是同样感触良多的。我们中的大多数几乎没怎样离开过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父母操办,而当我们进入这样一个脱离了他们怀抱的环境中,就会发现,扫地拖地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不是每个人都对你百般包容;你跌倒了要学会自己爬起来而不是伸手等人扶……但似乎人都有这样的劣根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不知珍惜,失去之后才明白在那之前自己拥有多宝贵的财富。越是真心的人,我们越是会不在意地去伤害。

所以能够在还年轻的时候珍惜眼前人,在双方有限的时间里无限大地真爱对方,不要目送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上前几步,牵起他们的手,用最大的耐心和爱去陪伴他们。

勿目送自己所爱之人背影,去珍惜,去珍爱,不留遗憾。

  《目送》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龙应台的《目送》这本书,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一句,曾经深深地触动我的心灵。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句话说的是父母送子女时,那种无力追随而又期望陪伴的心情。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也许不久后的某一天,我也会成为这些父母中的一员,我只希望那一天,来的晚一点,再晚一点。

《目送》是作者醮着深情的笔墨书写的文字,她写了父亲的去世,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她写了和儿子的离别;写了朋友间的牵挂。生活在世间的她,有着诸多的情感,比如快乐,脆弱和失意。许多文字,透露着薄凉和无奈,因为,不管身边有谁,有些路,也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这篇文章讲述了大多父母的心声,其中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里面字里行间都包含着浓浓的感情。仔细读这本书而,你会发现这本书讲述的更多的是平凡人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个母亲的心路历程。仔细读这本书,你会感受到来自心灵的震撼。

我很喜欢这本书,其中也有许多让人感触很深的句子,值得大家花费时间去细细的读品味。

《《目送》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