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作文

2021-10-18 13:31:10
关于名著读后感作文4篇

关于名著读后感作文4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著读后感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1

读完《西游记》,我觉得孙悟空是个本领高强的英雄。细细读来,不难看出,孙悟空其实是一个一生充满悲剧的英雄。他本来是花果山水帘洞的美猴王,多逍遥自在,但他的能量高强,胆子最大,因而他追求自己的行为与造成的后果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作者告诉我们,大千世界里的绝对自由都是纸上谈兵。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和条件的。按说,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的另一个统治阶级代表如来佛水平高多了。他眼见看悟空追求自由的本性,巧妙地加以利用。他先将这只猴子囚禁五百年,尔后给他一个有条件的自由。让他戴上金箍,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久困山岩的孙悟空委屈地接受了这种有条件的安排。原本这同社会上的一些巧立名目收费、会议一样可笑。因孙悟空态渴望自由了,即使有多少条件,也从不拒绝。当然心存叛逆的他,也还另有打算。或许以为,完成这次任务后,如来还可能给他一个绝对的彻底的自由。

西行路上,孙悟空是何等卖力,何等忘我。我觉得,他三打白骨精使力不讨好,倒让主子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又被请回,一路西行,他却不记前嫌,忠实护主,实在是可笑由可悲,真是让人当猴子耍。然而天真的猴子不可能心想事成。金箍套上,哪还有打开时?你看,孙悟空护师西行成功后,如来给他封的什么斗战圣佛,不同样是有紧箍缠着吗?这个神通广大,名声在外的猴子,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自由了。我时常在想,他失去了自由的本领,会不会痛恨自己成为人所利用的棋子?哎,可怜啊美猴王!不过,西行途中,竭尽全力降妖除魔,打得赢就硬拼,打不赢就四处去说情,搬救兵,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有力抨击。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2

如果一棵树枝叶繁茂,那么我们一定会惊羡它的生命蓬勃;如果把维立叶城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么它的“繁盛”足以让我们窒息:生活在树冠的贵族,明明内心彼此仇视,尔虞我诈,相互倾轧,可一个个看上去却衣冠楚楚,温文尔雅,光彩照人。他们即使给对方一个微笑,也总不肯舍弃嘴角上挂着的那一丝轻蔑。虚伪,无所不用其能,恣意的占据着枝叶间的缝隙,切断了阳光,只在树根周围投下浓浓的阴影,而这阴影正好罩住了一个人——于连。

于连仰观树冠,内心汹涌澎湃——“社会地位:愚人的尊敬、孩子的惊奇、富人的仰慕”。正如特殊人物对周围环境有着特殊的敏感一样,对社会地位特殊的敏感滋生乐于连野性的欲望——一定要爬到树冠上去!可惜命乖运蹇。“千里觅封侯”的`红色从戎梦在生不逢时的仰天长叹中灰飞烟灭。不过,很快,神甫所带来的高薪和所赢得的来自王室的尊敬,使他黯淡的眸子里闪现出金灿灿的希望之光——穿上黑色的教会服,一样可以跻身名流。可在藐视一切的上流贵族眼里,他惊人的记忆力与街头末技之流的杂耍在本质上并无任何区别。于连也很清楚。凭着惊人的记忆力这块敲门砖仅能敲开上流社会的大门而已,却比一定能得到主人的笑脸相迎,想要登堂入室,成为座上嘉宾,还得有让自己举手投足增色的“行头”。久处树冠阴影中的他自然毫不犹豫的为他的欲望寻找到了一个能游刃有余的套子——虚伪,并一头钻了进去。从此,他便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一步步地向他梦寐以求的上流社会挺进。

司汤达将《于连》改成《红与黑》,让两个不和谐和极端矛盾的色彩痛快淋漓的昭示我们:于连是极端矛盾的混合体!他的地位在树根定格,欲望却在树冠燃烧;对拿破仑在心里是疯狂崇拜,在人前却大肆攻讦;他根本不信神灵,却示人以笃信虔敬;他仇视现实生活,却又无法控制自己的逃避;他鄙视上流社会的乌烟瘴气,却又痴迷于能生活其中;他没又使自己尊严增重的砝码,却不能容忍别人有任何轻蔑,即使对方是一个的为卑微的车夫,他也要选择决斗到底!的确,以一个小锯木厂主的儿子的身份向上流社会叫板,要在林立的漩涡中驰骋捭阖,收放自如,除了靠自欺欺人的虚荣和嫉妒空白的自尊外,如履薄冰的于连还能靠什么呢?看来,于连这个时代的畸形儿,正是从巴黎这个罪恶的母床上诞生的怪胎。

可催生了怪胎的助产婆——上流社会,却不愿接受这个不合他们“规则”的新生儿。于连的闯入等于宣告复辟者在风雨飘摇中刚制定的统治“规则”又被撕开了一个豁口。所以,于连的擅闯必然招致贵族们本能的反感,也就必然遭到整个上流社会的联合剿杀!

当初,于连背负野心,怀揣虚伪启程,一路似乎畅通无阻。但每爬高一寸,危险也就随之加上一码,最终还是跌了下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只将“遗憾”重重的摔在了身后。毕竟,于连充其量也仅是一只逆流之筏,他无论如何也敌不过巴黎这片波诡云谲的海洋的。

临刑前,于连也苦笑着高声对自己说:“我的同时代人的影响占了上风,离着死亡只有两步远,单独跟我自己说话,我仍然是伪善的……啊,19世纪!”

只有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才能造就出野性的于连,也只有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才能造就出于连被送上断头台的命运。

于连,一个久久挥之不去的名字,蕴含了太多的沉重与悲哀……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3

今天,我又重温了吴承恩的《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已经读过几次,但总是百读不厌。

《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不远万里、历经劫难,去到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在取经的途中,他们经历了凡人和仙人给他们“制造”的九九八十一难,但是唐僧一直非常坚定,即使就要丢掉了性命,也始终秉持他心中的信念,最后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在这个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现在我是一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如果有了难题就去回避,那永远也学习不到真正的知识,只有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我才能学好基础知识;等我以后走进社会,就更应该发扬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积极地想办法战胜困难,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书中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正经的故事,书中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先说唐僧吧,虽然他是一个不会武功的普通人,但他有远大的志向,尽管西天路途遥远、妖魔鬼怪众多,他仍然朝着奋斗目标勇敢前进,终于克服千难万苦求得真经。

孙悟空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他的火眼晶晶能够分辩妖怪的真假,他的如意金箍棒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屡立战功,为唐僧能够取得真经立下汗马功劳。

猪八戒和沙僧的表现虽然没有孙悟空完美,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特别是猪八戒又贪吃又贪睡,遇到困难不敢面对,但是他们对待唐僧忠心耿耿,遇到妖怪时全力出战、毫不留情。

读《西游记》这本书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必须讲团结,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孙悟空在西天路上降妖除怪,“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是西天取经第一功臣,但如果没有猪八戒、沙和尚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配合,孙悟空捉妖也不会那么容易。唐僧虽然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求取真经也痴心不改,师徒四人始终互帮互助、互谅互解才取得了最终胜利。联想到我们三年级五班这个集体,有的同学学习刻苦,有的同学性格开朗,有的同学兴趣广泛,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我们这些同学能够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就一定能够拾漏补缺、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通过阅读《西游记》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团结的重要作用,俗话说:“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祝愿我们三级五班全体同学像一家人一样“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小朋友们,那你们觉得里面谁最厉害呢?你会选悟空吧?在很多人的眼中,他会七十二变、能翻筋斗云、有降妖伏魔的本领,真让人佩服。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学他,他调皮捣蛋:大闹天宫、大闹地府、大闹龙宫;他不守规矩:偷吃人参果、几次要回花果山,要不是紧箍咒让他头痛难忍,要不是唐僧的教育提醒,他不会知错就改,更不会由从石缝里蹦出来的妖猴归正为名符其实的齐天大圣。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但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

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孙悟空在一个山前去偷妖怪的宝葫芦,只见它摇身一变,化成一只小蚊子偷偷地钻进洞去,此时妖怪正在说话,看那孙悟空两只眼睛直盯着宝葫芦,试图接近宝葫芦,他一眼看见了旁边倒酒的小妖怪,偷偷一棍打死妖怪,化成他的模样盗走了此宝。

那孙悟空可真能啊,而我却不如他,先别说智斗妖精吧,就连现在的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我都会撒娇地拉着爸爸得手,让爸爸帮我解决。

况且孙悟空不光是这一次,每次都会智斗妖怪,救出师父和师弟。而我呢?和他完全境界不同,所遇困难不同,他会用全力去解救他的师傅,实在不行才会请求别人,我却光顾着玩,心里想我有老师、爸爸帮我,而他却一往直前,不怕困难。

我以后一定要像他这样,遇到困难仔细思考,沉着冷静,不能半途而废,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名著读后感作文 篇4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爱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儿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个细节。她爱夫爱子,一生为这个家奉献,然而,她同样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严的践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将生命融合,迈向永恒,或许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个结束。然而这个结束却从没让人把他们夫妇俩分开过。

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儿子成材,大儿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小儿子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教儿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们的人生的句号中,就用“人”字结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忆不愿让自己屈辱,不愿再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们宁肯抛弃自己而获一个解脱,来完成人的诠释。 他们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轻时那样为他们痛楚,只求半个世纪来他们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关于名著读后感作文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