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读论语有感作文锦集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论语有感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1
《论语》一书是五千年文明史中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它的中华文化充实了我的生活;它的传统美德感召了我的思想;它的前贤哲理熏陶了我的情操,所以,我十分喜欢《论语》这本书。
读完《论语》后,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求学必须按时温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懂得了待人要真诚,不要花言巧语;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一种美德;我懂得了君子追求真理,不是追求物质享受。
s
而在《论语》中,我最喜欢是这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它告诉我学无止境,要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体会和发现,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而苏轼就是一个温故知新的人,养成亲手抄书、经常温习的习惯。因此他便三抄《汉书》,但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思考和研究问题,所以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当然,从三四年级到现在,我也有养成抄书的好习惯,一到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日积月累、资料袋、诗歌等一些知识被我抄到一个本子上,因为我知道这样又便于我复习,而且边抄边想,不仅可以温习以前的知识,还能有不同的体会和发现。有时,一本书我会看上三遍或更多,这样这本书就会被我完全理解了,刚好印证了这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我读书学习的切身体会。
在读《论语》这本书时,我感受自己就像一直在只是天空中展翅翱翔的雏鹰,是快乐的,是兴奋的,享受着知识带给我的乐趣。希望大家有机会也去看看《论语》这本书,让你们都养成一个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2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处于中国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并延续了数千年,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论语》能告诉我们答案。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虽说只是记载言行,但字里行间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慢慢品味。孔子提倡“仁、礼”,这是他思想的核心,仔细想想这与我们今天所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如果我们用心去读《论语》,就会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成为指引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人生的路。《论语》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虽然短小却蕴含为人处世的大道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该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做每件事之前想一想这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会更加融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宏图。一定有很多人会经常问自己,这么辛苦地学习为了什么,我想这句话就告诉大家答案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诚信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论语》中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名言,我从中受益匪浅,相信只要是用心品读的人都会从中得到很多。我在读《论语》时,好像穿越时空来到孔子身边,与他面对面交谈。我从《论语》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了那份难得的宁静,那份属于我的安宁,就好像涓涓细流流入我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对于生活,只有以淡泊的襟怀、豁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面对、去享受,才是读懂真正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很期待和谐社会,它是那么的美好,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读懂《论语》,哪怕只是皮毛,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记住,要快乐地生活。
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3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坚持的儒家不仅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传,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们编成一部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
记得多年前,我曾经读过《论语》,那时只是作为消遣而已。
现在,我又重新拾起了《论语》,以全新的心态细细品读,把自己的心贴进去里面感受孔子的思想。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明白了并不是只是在学校里做教育工作的人才能被称为老师,在家,在社会上,甚至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清洁工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不能够瞧不起别人,一座宏伟的大桥只要缺少根小小的钉子就能让它崩塌。而学习也是要有选择性的,必须选择别人身上的良好品质加以学习。别人身上的缺点,假如自己也有就应该要改正。
孔子教学不分贵贱,广纳学生,从而打破了古时候只有官侯权贵的富家子弟才能够学习的权利。把思想传给广大人民,为那些有广大的报复的贫苦青年找到出路。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教育。孔子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也曾经想要为国家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是在当时战乱频繁的年代他的学说并不能满足国君的'需要。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作为,只能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儒家思想。
读了《论语》后,我明白了:只有拥有博大的心胸才能受人尊重。
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4
《论语》这本书汇聚了春秋时期的大儒学家孔子云游四海、辅佐君王、教育弟子时曾经说过的话,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聚集了孔子毕生的心血,处处展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结晶。
此书总共有十三篇。自古以来都是用于教学和治理国家的。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
读完此书后,我印象最深、感觉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会里,做任何事不仅要有实力,最关键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着冷静,不能鲁莽,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读后感《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同样,我们在学习中,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开动我们的脑筋、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平时考试中,每一道题解答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思,经过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笔解答,力争做到做一题对一题,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题的时间。
可见,孔子的知识渊博,《论语》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扬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5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片酬,后来就成了《论语》。中国历史上从汉武帝开始,尊儒学为统治思想,《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它的推崇。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专业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论语》更像一碗热腾腾的鸡汤,喝下去后让心灵得到一次洗涤,不,应该用一次升华。孔子的《论语》很少由长篇大论,每一则都很简练。因为无言也是一种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这句短语就是最好的叙述。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伤痕闯过来的。全世界都惊叹于我们,因为我们的一种信念,孔夫子就是一个很叫信念的人。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比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是啊!兵、食物都是护生的,人都有一死,还不如信念重要了。对待生活,孔子最爱颜回,他曾夸奖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论语》像一位智慧老人,给我指引人生。在处世方面,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优何惧。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交友需要谨慎。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子曰:“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让我明白志向重要。
读论语有感作文 篇6
我小时候是个有梦想的人,保持着浪漫心态直到二十弱冠,总归是个有梦的人,而我有梦敢想,便也不失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我幻想过去许多好看养眼的地方,然而我更多的是常常在万卷书中寻幽。
是的,我还是比较喜爱看书的,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早已记不清楚,然而我知道肯定是杂书,那时候家里书很少,能给我看的,是一种叫做《故事会》的书。实质上,比起那些学究书做学问的书的枯燥,故事更合我的味道,更何况,我那时还是个不懂看书有何用只是觉得有趣的毛孩而已。后来我逐渐看过了《成语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以及我的母亲送我的第一份生日礼物《脑筋急转弯》,这本书倒是我自己要求的,看到同学中间有人拥有,自己便也单纯的想要拥有,仅此而已。
实在话,我是个比较喜欢有样学样的人,但是真让我学到手,我会变个法演出于你看。我通常把我学习过的人当做我的良师益友,这样的人很少,在我这二十自述中能够让我回顾起来的,仅有那么个把,或许是我记性差的缘故吧。这个二十自述也是我从别人那里乔迁过来的,直接的是我最认可的一位良师益友,追根溯源,恐怕是胡适先生了,胡适先生是一位新思想者了,我看他的《四十自述》颇有感悟,顿觉得小时候的光景是一种消遣了,也确实是一种奢侈了。
我何以将这半自述的不伦不类的文章叫做“子说”呢?胡适先生小时候受母亲影响极大,曾经有过一段日头诚心礼佛,然而新思想广布的时代给了这位小先生一点点的叛骨,便说了把佛像都丢到厕所缸里去的话。孔教是从儒家这个当时的新思想大家中渐渐变态而沿袭下来的,说的好听或是难听点,中国自古便有了自己的教会。这是后来人的事,孔老夫子怎么样?至少不是这个孔教的始作俑者。孔老夫子的头衔很多,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至圣”、“素王”,这些都能沾上边,也算是个比较优秀的人了。我一直认为事出必有因,所以我一直对历史上青史留名的人怀有敬畏之心,无论功名与骂名,既能诧叱风云,便有万般神通。说夫子是个思想家,我想便也唯有《论语》一书可算佐证。大宋宰相赵普也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我这般庸人读完整本恐也没有这样的一半水平了,但是读书为往圣继绝学,可谓大道无形,大音希声,确也!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胡适儿童时的私塾便是这般光景,善在其母对其管教极严,“渴望我读书”,于是胡适的归功自然落不下这位慈母了。这样的私塾、先生都是要不得的,孔子所主“有教无类”,便是正与这相对的了。《论语》中有大部的篇幅是言“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都是其上记述的关于学习的方法云云。由于我一个假期都在研读胡适,所以对于胡适的经过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学习而言,胡适先生不输于任何人,而或应该说胡适先生是一位天赐的大读书家,他的读书完全是出于本能兴趣,自然便是个学习做学问的料子了。入学时已经不是个“破蒙”的学生了,“故我不须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一类的书。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诗》,他亲自抄写给我的。”胡适先生学习很早,在尚不更事的年纪,读书学习完全靠的是兴趣,剩下的就是父母亲的督促,这也便扯上了人伦孝道。
胡适先生的父亲胡铁花死得早,其最感念的还是他的母亲,最有印象的是少年时代与其母一起生活的十余年,说这十余年是他的做学问的开始,也是为以后做学问打下好的基础的十余年,后来四处求学,与其母更是聚少离多,但是少年时母亲督促的习惯早已形成。人说父母是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孟子有其慈母三迁住地,成就孟子“亚圣”美名。《论语》有子“其为人也孝悌”,可见一斑,孝在古时已显重要。现代人有种习惯还未曾西化,尤其是在农村乡野更是诸如所见云云,这桩事便做是“守孝”,父母嫡亲长辈死后嫡出孝子守孝三载,“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随着现代化的演进,物欲横流的社会逼迫每个人的奋进,三年略显冗长,立马外出工作又显不庄重,所以现代人顶多是三天时间便也走过了形式。《论语》中有关于“孝”的篇幅不可不畏之大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说是父母在世时,应以礼侍奉他们;去世后,应以礼安葬祭祀。孔子所创儒家学派后世成为中华显学,由是他所主张的孝,在后世大肆推崇,中国人自古便重孝道。我们后来人更是不可忘本,弘扬孝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与小人在古今文人口中不绝于耳,倒不免党同伐异,草诛笔伐,从“党锢之祸”中可窥见一斑,只知今经古文也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倒也做了回青蛙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历来君子备受推崇,《论语》一书也是花了大篇幅去叙述君子,也是大力宣扬君子而贬低小人。有言“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禅改。”君子庄重才有威严,学习到的知识才会牢固,重忠信,交友谨慎,知错能改。又或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要求吃多饱住多好。君子办事情机敏,说话谨慎,以品德高尚的人为师,从而纠正自己的过失。如此便是好学了。《论语》关于君子之篇不逊于孝的篇幅,又有“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云云。
孔子的思想多已在这本《论语》之中,孔老夫子或许是个追求完美之人,“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人能做到这样确实算是完美了。我家乡有个旅游地,山下有棵树,细数有九枝桠,下面有块碑刻,上云:“人无十全,树无九桠”。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也许有,但是我见识短浅尚未谋面,憾也!《论语》所言,从古至今,中国人渐渐的去学习,大概已经领悟其精髓,但是真正做到尚属难事,这便做是一种完美的境界,我们可以去接近,无限的接近,但是似乎难以真正做到,只需要向他看齐,便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