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有感作文集锦五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有感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有感作文 篇1
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当这个节日来到,插艾蒿,点雄黄、包棕子、戴香包、赛龙舟等各种活动都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令人惋惜的历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国,想起汨罗江,想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学家和诗人屈原。
除了屈原,应该还有很多自己的亲人在这一天被我们一同怀念。我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无比思念我长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妈,我知道,她也一定会思念我的。
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对我的哺育和爱却远远超出了血缘的范围,在她精心呵护和爱抚下,快乐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端午节的棕子和香包,更让我无比怀念我的奶妈——那位漂亮健康宽容豁达的年轻女子。
是她在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时候向我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我在她的怀中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怀抱中一天天饱满、长大、变美。
我长大了,要进幼儿园和上学,城里和乡下的距离把我拉离了她的怀抱,但我的心却无法离开她,因为她把母爱的种子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乡下的小路和小桥,奶妈家的柴门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图画。
那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我在睡梦中就能闻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妈让小舅挽着蓝子天不亮就送来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几里路还温热的棕子,里面的各种豆儿和枣儿把糯米染得红红的,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撑得溜圆。
每年的这几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妈的棕子,我一直到现在都认为奶妈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谁都比不上。
装棕子的蓝子上还挂着奶妈亲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极了,是用各种丝线缠绕的小棕子的模样,小巧玲珑,香气芬芳,我挂在脖子上在学校向女同学炫耀着,高兴着,美着……
那感觉让我每次回忆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奶妈身边。
端午有感作文 篇2
大家好,我是顾铭洋,你们知道端午节要干什么吗?哈,不知道了?那下面就让我依依来介绍给你听吧!
到了端午节儿童们就会唱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合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到了端午节,人们还会把粽子扔到泪罗江里,因为有一个爱国诗人自杀跳泪罗江,把粽子扔下去,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人们都是要吃五黄,是哪五黄呢?是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这一天还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你们知道了吗?哦对了,在此我祝你们端午节过的快乐!
端午有感作文 篇3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人周处[风土记]之中,在这一天中,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但就是这么一个有着浓重传统气息的中国节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为了牺牲品。自从上世纪末开始,日本、韩国等,就开始对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进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国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们的动画与连续剧,通过电视来腐化新一代的国人的心身与精神,在这种情况小小的韩国已不满足这种侵略的效果与速度了,于是在韩国与中国就谁是所有端午节的资格发生了争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端午节的原产地中国竟没有拿到是本国的非物质遗产的资格。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是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端午有感作文 篇4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包粽子可是门技术。首先要把芦叶放在锅里煮一下。这样芦叶就不容易破损。而且颜色会更绿更亮。把芦叶捞起来放在冷水中等它冷却。在芦叶最宽一段的`三分之一处,将其绕成圆锥状,然后将泡好的糯米装进圆锥里,再放上一些枣﹑花生﹑腊肉之类的东西之后就可以封口了。将剩下的芦叶按照粽子的轮廓再裹上几圈最后用绳子扎起来,一个粽子就算包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只要把粽子放在锅里煮酒可以了。看着碧绿粽叶,雪白的糯米,中间又镶嵌着一颗大红枣。光是听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吃的时候再撒上一把糖,别提有多享受了。吃完了粽子就该去看赛龙舟了。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过我们的传统节日,他们更愿意过外国的一些节日。这是很不好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要靠我们自已来传承下去。中国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爱我们的传统节日,都能积极地参加和组织活动。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经久不衰,更具特色。
小时候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她说因为糯米比较结实,不长饭,因此加的水比做米饭要少三分之一左右。这个时候如果立刻上电做饭,可能会受水不匀,无法煮熟糯米饭。因为水比较少,在沸腾的情况下水分挥发比较快,很快就会跳闸,导致糯米饭煮不熟。有时下面糊了,上面可能还是夹生的。因此,要根据糯米粒的大小让糯米在水中泡足够时间,让水在常温下进入糯米粒内部。等这个过程完成后,再加电煮饭,就可以煮熟糯米饭。由于水比较少,糯米饭是一粒粒亮晶晶的,特别好看,很香,也很诱人,又有胃口。饭好,心情好,图个吉利,一家人团团圆圆吃一顿饭,亲亲热热热过一个节,其乐融融,和和美美,觉得这样的端午节才热闹,才完美,才算美满。
另一面,在很大程度上,人们通过这个传统的节日,寄托的是一种精神,传递着的是一种习俗文化。人们过这个节日,图的是吉祥,送的是平安,共建的是和谐,传递的是温馨,洋溢着的是浓浓的乡情、亲情。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亲人的幸福,人们都特别注重这个习俗。彼此间也是通过一次次的交往,让亲戚更亲,让感情更浓,让生活更美好,让日子过得更加火红!
除了屈原,应该还有很多自己的亲人在这一天被我们一同怀念。我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无比思念我长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妈,我知道,她也一定会思念我的。
是她在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时候向我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我在她的怀中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怀抱中一天天饱满、长大、变美。
那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我在睡梦中就能闻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妈让小舅挽着蓝子天不亮就送来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几里路还温热的棕子,里面的各种豆儿和枣儿把糯米染得红红的,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撑得溜圆。
装棕子的蓝子上还挂着奶妈亲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极了,是用各种丝线缠绕的小棕子的模样,小巧玲珑,香气芬芳,我挂在脖子上在学校向女同学炫耀着,高兴着,美着……
我的家乡“舒城”人一直还有上山“采百草”的习俗,采集中草药以辟邪疗疾。在我的记忆里,舒城、六安一带,有个习俗:年轻人在新婚前,都要用“陈艾”泡水沐浴;新生儿满月,也一定要用“陈艾”洗澡;体弱浮肿的人,也都要用“陈艾”水泡澡,用“陈艾”熏炙病体。
家乡还有一个喝雄黄酒的习俗。每到端午节的中午,在吃午饭时,爸爸会用一个土碗,调上雄黄酒,一家人都得喝一小口。我看那个表情,雄黄酒定是难以下咽,但都要强忍着呡一口。女孩子不能喝雄黄酒,但妈妈也一定要在女孩的鼻尖、耳朵、额头等部位抹上雄黄酒,并且要我们保留三天,才能洗掉。爸爸还面色凝重地把喝剩下的雄黄酒洒在墙角,房前屋后的潮湿地带。
现在想起来,也无非是辟邪除病吧。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如今。后来我就是到了城里生活,每年端午节即使不在门上插艾蒿、臭屁草,也都会在那天去菜市买些艾蒿回来。一些放起来凉着作“陈艾”,另一些晚上烧一大锅艾蒿水,全家大小人必用艾蒿水沐浴,以驱寒除病。
端午有感作文 篇5
借物抒情的端午节作文借物抒情的端午节作文 农历五月,古称“毒月”,因时值盛夏,蚊蝇孽生,百虫活跃,威胁人们健康。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多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酒在墙角等阴暗潮湿处杀灭虫蚊,点燃艾条烟熏蚊蝇,并用艾火炙熟蒜头食之以杀菌防感冒。舒城。六安一带民间多用红纸剪成“五毒”(蜈松、蝎子、壁虎、蜘珠、蛇)及老虎形状,贴于室内镇恶驱邪。也有贴端午符,悬挂钟馗画像镇邪的。
我的家乡“舒城”人一直还有上山“采百草”的习俗,采集中草药以辟邪疗疾。在我的记忆里,舒城、六安一带,有个习俗:年轻人在新婚前,都要用“陈艾”泡水沐浴;新生儿满月,也一定要用“陈艾”洗澡;体弱浮肿的人,也都要用“陈艾”水泡澡,用“陈艾”熏炙病体。
记得我七八岁时,就按妈妈的要求,在端午节那天,一早就挎着竹篮,拿着镰刀,到河边去割艾蒿,臭屁草(应该叫菖蒲)。割满一大篮子,回来以后,就由哥哥站到凳子上,我做助手,把艾蒿、臭屁草插到门缝里。然后留下一部分,不能曝晒,只能阴干。当时,我们不知道是为什么要做这些,只知道按大人意图做。几次问妈妈为什么要在门上插着想这些东东,妈妈的回答都让我有些似懂非懂。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从妈妈的表情里可以看出,这件事很严肃,也很重大。孩子们不需要懂,只需要去做就是了。
家乡还有一个喝雄黄酒的习俗。每到端午节的中午,在吃午饭时,爸爸会用一个土碗,调上雄黄酒,一家人都得喝一小口。我看那个表情,雄黄酒定是难以下咽,但都要强忍着呡一口。女孩子不能喝雄黄酒,但妈妈也一定要在女孩的鼻尖、耳朵、额头等部位抹上雄黄酒,并且要我们保留三天,才能洗掉。爸爸还面色凝重地把喝剩下的雄黄酒洒在墙角,房前屋后的潮湿地带。
现在想起来,也无非是辟邪除病吧。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如今。后来我就是到了城里生活,每年端午节即使不在门上插艾蒿、臭屁草,也都会在那天去菜市买些艾蒿回来。一些放起来凉着作“陈艾”,另一些晚上烧一大锅艾蒿水,全家大小人必用艾蒿水沐浴,以驱寒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