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2022-03-05 13:30:22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1500字

初知这本回忆录,是来自朋友的推荐,开始阅读便一发不可收拾。木心老者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比喻和他对人生和文学的独到见解,将历史讲活了,将文学讲活了。

《文学回忆录》是由木心老者口述,以陈丹青先生的笔记为蓝本综合整理而成的。在八十年代末,木心老者客居纽约时,从1989年开课到1994年,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正如陈丹青先生所讲:“我们当年这样的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进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和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此书共分为上下两册,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跨度都非常大,从遥远的古希腊罗马神话,去往如痴如醉的唐诗宋词,来到中日德美英法文学,一直到近代的魔幻现实主义,赫然五年的“文学的远征”。木心老者是有备课笔记的,却只字不提出版,但只要木心在讲话,陈丹青就记录,听课五年,积累笔记五本。后应读者热切要求,就有了这本《文学回忆录》。此书的本质是文学评论,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个人的褒贬意味,所以贬斥此书的人也不少,理由的夹带太多“私货”了。但有句话说得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经历不同,偏爱的、有带着偏见的作家、作品自然也就不同,没必要一定得计较一番。在阅读期间,也让曾经迷茫的我又重新找回了方向。

木心说:“不死而殉道,比死而殉道,难得多。”

这个句子来自书本第三讲“希腊史诗”。说实话,读第一遍的时候是不能完全理解其中含义的,直到我又重新把前面的内容再看几遍,才有点通透。木心前面写荷马在西方地位之高,说如果荷马瞎了,一时恼火,跳海死,既谈不上壮烈牺牲,也没留下诗,此后也就不会有但丁、维吉尔等人,接下来就是那句“出圈”的句子。这个句子只是对上文的一个小总结,但是却比后面的内容更吸引我。说到“不死而殉道”,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司马迁,堂堂太史令竟沦落成阶下囚,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终是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以不死殉道,我的理解是,不论周身环境自身境遇多么恶劣也不会轻易自杀,而是以心中的使命和担当为信仰而活下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誓死不屈;苏武持节牧羊十九载未曾称降,虽会在思乡时泪湿枕畔,却也忍受住了寂寞与耻辱……他们都是为了国家大义,为了理想与信念而坚持着,木心老者也是如此,哪怕多次蒙冤入狱,却还是会利用写检讨的纸来空出地方写上一两首诗,用这种“不死”的方式为自己热爱的东西殉道,不知,老先生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会不会想到曾经的自己……

以死殉道,在历史之中,庙堂之上,也不少见。荆轲刺秦、屈原投江、王国维为文学而献身……古往今来,多少国人死亡的方式睥睨世俗与生命,献祭信仰与热爱。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面对无数知识分子的自杀,木心却说:“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难啊,我选难的。”以死殉道这种极端的方式在如今这个时代已不被推崇,我们只会在回首过去之时再平抑心中涌起的崇敬与热血,展望理想与未来。在现如今这个嘈杂的社会,新闻媒体泥泞俱下,大众以管窥天牵强附会,放弃理性的思考,人云亦云,还要多少人是真真正正的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仰,坚持自己心中的“道”呢?被现实压垮的人们虽不会以死殉道,却也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又有谁还记得当时年少的凌云壮志,最初的理想期望……我也曾被前方的迷雾扰乱了方向,也曾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之中,可当我读懂了木心老者的这句话的时候,眼前的黑不再是黑,有种钥匙扭转,锁孔中透出微光瞬间那种透亮的感觉。是啊,我们能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已经很幸运了,就像书中引用的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一个人一生中如果能坚持所爱的事物一辈子,那也不枉来人间一趟,这句话也是木心老者一生的概括。

理解完这句话,再来看木心老者传奇的一生,他没有选择伴侣,而是与艺术相伴,虽历经坎坷,但我相信他一定觉得很幸福。这本书映照了木心的一生,是他对世界文学作品研读后的感悟,是他从艺术中获得救赎的一生。对于一个人的一生,生命就是个人全部意义的寄托,而自己所信仰的、所崇尚的“道”,就是“存放”寄托的摇篮。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所向往的“道”,毕生与其相伴,就像木心老先生说的,“你要我毁灭,我不!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如此虔诚,如此纯粹,有所爱,有所得,有所乐。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1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