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它讲述了一位老渔夫拼尽全力与自然搏斗,却只捕回一把鱼骨架的故事。几十年来,无数人就圣地亚哥成功与否争论不休,而我却认为,成与败本就一体两面,并不冲突。
刘慈欣先生曾道:“当宇宙之美一览无遗地展现在你面前时,生命只是一个很小的代价。”又有一首小诗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由此便知,世人对待成败的态度、评判成败的标准本就不尽相同,以已不见能度人。也许在大众眼中、在普世价值之下,圣地亚哥最终没有带回大马林鱼,依然不能维持生计,是一个失败者。但若你读了这本书,便不难发现,在与大马林鱼周旋、与鲨鱼搏斗时,他所在乎的,已不是自己的生活。他生于海、长于海,也必将死于海,海是他的故乡,给他金钱、快乐,同时也施之以吝啬与威压。他被海哺育,真诚地热爱着海中美丽自由的生灵。他已老去,却并不衰残,皱缩的皮囊下仍蕴存着蓬勃的力量。他自愿接受来自海的挑战,也必奉陪到底。这是一种尊重,穷竟是对自我还是对对手,已不分明。大马林鱼伶仃的骨躺在小船上,证明他失败了,没有从鲨鱼口中保全自己;同时又成功了,至少他还得到了一条鱼骨。这骨犹勋章,并不代表衰老的耻辱、近乎失业的羞愧,而是昭示着虽衰老但不服老的倔强,面对既定的结局也一往无前,全力以赴的勇气。
这样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三侠五义》中的白玉堂精于机关,却死在铜网阵中,尸骨无存。然而千百年来,无人责究他为何能解九连环,解不开冲霄楼,并以此为由定义他是失败者。但大家所记住的,永远是一个大义凛然的少年英侠,光风霁月,以身试险。联想过后,不难看出,物质的失败只是表层的、短暂的,精神的失败才是核心的,永久的。我想,这也是即便圣地亚哥的成败仍无定论,他的精神却是美国人公认的丰碑的原因。
人是复杂的生物,他们始终矛盾着,多元着。从小到大,我们读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也读过”仗义每在屠狗辈”,知晓明朝虽覆秦良玉仍是巾帼枭雄,刘邦虽胜项羽仍是一代霸王。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圣地亚哥虽带回的只一把鱼骨架,但仍然是一个英雄呢?精神长存,虽败犹荣,精神长存,英雄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