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抬头一看,一颗璀璨的流星正从空中滑过。对着流星,布丁在心里许下了一个愿望。”
读罢,合上《小猫布丁》一书,我心中涌起感伤之余,竟也有一丝欣喜。
布丁原本不叫布丁,一出生就被母亲“阿黄”取名为“小咪”,他还有个弟弟叫“小花”。一家三口在外面过着流浪的生活。一位老奶奶在理发店一把抓住小咪,把他送给了大宝奶奶。大宝奶奶的儿媳云卿一直念叨着要买只猫来养。从此,小咪被云卿一家三口(丈夫,王非政,小学语文教师;儿子,允平,小学生)收养,并改名为“布丁”。
布丁在允平一家三口的悉心照料下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之外,他的天性也逐渐被泯灭了。他是向往自由的,不喜欢被人抱,更不喜欢被人按住。布丁被允平一家人带去宠物医院体检,咬了想按住他、给他打预防针的男护士一口。因为一出生不久,就被抱养,布丁对鱼也失去了兴趣,并向“锦鲤”保证“我不会伤害你们的”,还和他们做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后来,布丁遇到流浪猫可可,其中有一丝动摇离家出走,但还是选择了安逸的生活。直至,一只老鼠的出现,让布丁想到可可的仗义出手,小白的威武霸气,开始醒悟过来:由于缺乏对更多事物的认知和经验,自己对于老鼠的突然降临才会感到束手无策,还是应该像妈妈、可可一样出去过流浪的生活。
与鱼为友,畏鼠退缩,这还是猫吗?我突然想到了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里的话“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所谓“顺天致性”,应该就是顺应其成长之规律,成就其与生俱来之本性。允平一家人在给予布丁传输各种关爱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索取了他的各种能力。
布丁的出走,让我欣喜。布丁去外面广阔的世界寻找另一个我,让我欣喜。
由物及人,“顺天致性”何尝不是育人之道。
常说静待花开,把学生比作美丽的花朵,自是美好。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了解尊重每一朵的花期,有的孩子是春桃,粉嫩娇艳,有的孩子是夏荷,优雅清香,有的孩子是秋菊,孤傲洁立,我的孩子是冬梅,隐忍坚劲。四时不同,呈现出来的亦是夺人眼目的风采。
我们都太急。在大背景、小条件的条条框框下,所谓的“天性”都被一种教条绑架,于是我们扮演的可能不是一位期待美好的“花农”,而是拔苗助长的“侩子手”,站在高过三尺的位置,以“过来人”的身份高谈论阔,却少卑微聆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的发展,问题的走向。同一间教室,不是同一个梦想。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的环境熏陶,品尝过不同的人间冷暖,他们有时需要的仅仅只是一点理解和包容。我越来越觉得实打实的知心话远比大而空的道理更能深入人心。
我们的孩子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有太杂的事情要做,有时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只是在吃力地寻着前进者的脚步盲目追赶罢了,疲惫不堪而少被人理解。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性”。周围人也没有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性”。佛家所说的“因果论”,被放之于众俗人的眼里,看到的只有“果”。
什么样的“果”才是人眼里的好果?
清代袁枚《黄生借书说》中有云:“书非借不能读也。”看来也不无道理,把书借给了几个孩子看,然后让他们完成朱老师设计的阅读单,皆欣喜应之而完成了。